查看原文
其他

吴晓求: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财贸经济 Author 吴晓求

导读

本文为《IMI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2023年1月)的宏观经济专题,文章原载于《财贸经济》2022年第12期的《如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文章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并强调了金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丰富,对未来发展做出了两步走的战略部署,即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国家,到2050年把中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01

如何理解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做出了准确的阐释: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就如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既体现了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从经济意义上来说,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应该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肯定是高收入国家。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放在首位。


02

中国式现代化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人均GDP或GNI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国际上,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倾向于用GNI(国民总收入)这一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收入水平。对比发达国家人均GNI,我国还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必须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一般认为,人均GNI应达到12500美元。有些国家的人均GDP或人均GNI指标虽然超过了人均12500美元的门槛,但也不被认定为发达国家。发达国家还有其他社会性指标,如环境、教育水平、医疗、人均预期寿命和法制水平等。把相关社会性指标与经济发展指标整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了数值为0~1的人类发展指数。一般来说,人类发展指数超过0.75的国家,可以认为是发达国家。目前,全球共有36个国家被认定为发达国家,人类发展指数均超过0.75,达到0.8及以上。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要把经济可持续增长放在首要位置,同时要向法制建设、文化发展、创新能力、教育程度、医疗水平和生态环境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通过中国式现代化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某一指标的改善或提高。


03

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基础


雄厚的经济基础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前提。这样的经济基础应该具有充分的活力和竞争力,经济结构应该是多元化的,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能力很强。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增长可持续性。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要努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为此,必须处理好财富的创造、分配和积累之间的关系,完善并优化相关制度。一是要保护并优化财富的创造机制,让财富能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让可分配的“蛋糕”越来越大,这是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二是完善体现公平的再分配制度,保障低收入阶层的正常生活,不断缩小贫富差距;三是形成有效的财富积累机制,保护人们的财产权,保障经济增长源源不断的资本来源。

为此必须完善法制,让社会有足够的安全感去创造和积累财富。有了有活力的财富创造、公平的财富分配机制和安全的财富保障体系,中国的现代化就有了扎实的经济基础。


04

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基础


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相比还有差距;二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走绿色发展之路;三是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四是大幅度提高教育和医疗卫生水平,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五是提升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美誉度,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


05

金融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金融发展提出了要求,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以及“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一方面,金融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另一方面,金融现代化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两者相辅相成。在多年改革的基础上,中国金融正在朝着现代金融体系的方向演进。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相关数据的变化说明了经济与金融的协调发展。2012年,中国GDP达到53.86万亿元,到2021年底达到了114万亿元,按照2022年前三季度的增速,预计全年中国GDP将达到118万亿元,经济规模10年间翻了一番多。在经济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中国金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居民储蓄从2012年的40.5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91.5万亿元,增长速度超过了同期GDP的增长速度;2012年M2是97.4万亿元,2022年9月到达262.66万亿元;2012年金融总资产187万亿元,2022年6月则增加到407万亿元;外汇储备的变化相对较小,一直保持在3万亿美元的安全线之上;2012年进出口总额24.42万美元,2021年达到39.09万美元,中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略有下降,表明内需市场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12年沪深市场市值23万亿元,2022年9月底达到76万亿元,沪深市场加上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这一系列数据表明,金融与经济协调发展,金融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中国式现代化要求相比,中国金融离现代金融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市场化程度较低,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有待提升。金融必须既要满足融资者对资金的需求,又要满足投资者日益多样化的财富管理需求。金融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更好地为投资者提供收益与风险相匹配的多样化的资产选择和组合,通过结构性改革,实现金融业态的多样性,提高金融效率,完善金融功能。第二,大幅度提高金融科技水平。金融既要服务于大企业也要服务小微企业,信用甄别难的问题亟须解决。要利用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务的普惠性,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用甄别问题,扩大金融的服务面,防范金融风险。第三,着力推动金融的开放,提升金融的国际化水平。重点是推动人民币的自由化和国际化,推动金融体系的对外开放。在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市场化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中,做出合理的选择。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应是我们的战略选择。从经济意义上看,一个国家最具竞争力的标志主要体现在货币的国际化上,包括本国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份额和影响力。我们要坚定地走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让中国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统稿|张斌、张必佳

选题|IMI宏观经济研究室

版面编辑|马林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