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RUC之声 | 黄勃:中国特色ESG实践的新要求

黄勃 IMI财经观察 2023-03-28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与ESG发展理念的实践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作者 | 黄勃(IMI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首次提出ESG概念,从此这一概念作为一个整体的责任投资理念进入公众视野。ESG是一种引导企业管理和金融投资向善的重要理念,要求企业综合考虑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三个维度来制定投资策略,平衡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实践过程中,ESG原则逐渐受到各国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重视,其内涵不断深化、评价体系逐渐完善,ESG投资产品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和主流资产管理机构的大力推荐。其“可持续发展”“绿色”等核心思想与我国“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不谋而合,可作为践行我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遵循。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如下关键内容,与ESG核心理念密切相关,并在ESG发展理念的实践领域责任引领、凝聚共识、明确目标、提出要求(见表1)。



01

环境(E):促进绿色发展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整体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特色ESG理念中的“E”提出以下发展要求。

一是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建设过程中,深刻把握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是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统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不仅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环境治理走向深入,生态环境质量从源头上、根本上改变的需要。

三是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经济活动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由于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的金融风险已经引起全球中央银行、监管部门和商业性金融机构的高度关注。生物多样性作为一项全球性的资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资源基础,维持各类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对地球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我国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大国,也是世界第一能源生产大国,因此必须坚持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提到的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进入新时代10年来,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国能源结构加快转型,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单位GDP能耗10年累计下降了26.4%,我国以能源消费年均3%的增长支撑了国民经济年均6.6%的增长。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实现“双碳”目标并不意味着经济放缓,相反这将鼓励企业尽可能把自身商业行为对环境、社会造成的外部性“内部化”,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从粗放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双碳”目标将带来巨大的绿色低碳投资和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


02

社会(S):增进民生福祉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章节中明确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体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特色ESG理念中的“S”提出四点发展要求。

一是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这呼应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换句话说,没有全面乡村振兴就无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这折射出乡村振兴事业的政治地位。对于中国ESG的实践,乡村振兴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值得社会各界深刻领会并身体力行。

二是完善分配制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应当“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和“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国的社会分配制度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国将要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体系,这不仅需要税收、社会保障等方面制度配合,也需要广大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三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使人人都有通过勤奋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就业、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是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化ESG的关键指标。作为用人单位,企业雇佣员工的同时,也应当着重考虑员工对工作地位、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的需求。

四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全方位提升社会保障质量的要求,尤其是对健全社会保险体系、社会救助体系以及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社会保障与ESG的社会维度紧密联系。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功能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03

治理(G):红色引领、战略先行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和完善公司治理制度既要坚持党的领导,也需要深化反腐败斗争,以及加强产业链供应链管理。具体地,党的二十大报告为中国特色ESG理念中的“G”主要提出三点发展要求。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下,无论是践行绿色发展、社会责任、普惠还是公益,都需要坚持党的领导核心,把党建工作纳入企业规章制度,把党风廉政建设融入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阵地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营造“有型有力有效”的阵地建设氛围,引导企业保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增强内部凝聚力,为不断实现新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二是推进反腐败斗争。新时代以来我国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464.8万余件,其中,立案审查调查中管干部553人,处分厅局级干部2.5万多人、县处级干部18.2万多人。今后将进一步提高打击行贿的精准性、有效性,既查清行贿问题,还要追缴行贿所获,同时保障企业的合法经营,保障涉案人和相关企业合法权益,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是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围绕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我国正在持续推进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锻长板补短板、稳定工业生产、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开放合作、强化风险防范。以中国特色的ESG理念为前提,重视供应链ESG管理,不仅可以规避上下游间ESG风险的传导,而且会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对于重点行业,供应链ESG管理更是保障我国安全稳定发展的重要防线。



来源《中国金融》2023年第3期

版面编辑|李明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