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获奖作品展播|袁振国:教育学的历史转向——关于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

杭州城研中心 城市怎么办
2024-08-25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金奖

第十三届(2023年)钱学森城市学金奖

获奖作品展播

导语

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在城市居住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1985年,中国的“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指出: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必须以系统科学的方法,去科学系统地研究城市。


2011年起,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以城市学领域开创者钱学森先生为名设立 “钱学森城市学金奖”,分别围绕城市人口、交通、教育、卫生健康、土地住房、文化遗产、环境等七大主题开展优秀作品征集评选活动,表彰和奖励国内对城市学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


今天,我们带来的是第十三届(2023年)钱学森城市学(教育)金奖提名奖作品——

袁振国撰写的论文《教育学的历史转向——关于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思考》



一、推荐理由


两百多年来的教育学,总体上是西方话语体系背景下的教育学。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教育学已经越来越不能反映教育今天的特征和未来发展的要求,更不能反映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成就、经验、道路和模式,如何实现教育学的历史转向,建设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是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的重要命题。本篇论文在讨论教育学历史转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明确提出教育学历史转向的目标和路径,并对教育学历史转向的学术建制改革创新内容进行了思考,为教育学世界一流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遵循。



二、作品介绍


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进入智能时代;教育形态不断重塑,学校边界日益消解;知识增长方式深刻变革,交叉综合成为主要动力;国际环境尖锐复杂,掌握话语权成为软实力的核心。教育学要建成世界一流学科,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大影响力、体现引领力、展现未来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历史性转向。教育学的历史转向,不仅回应着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体现着适应知识增长方式变革的内在要求和构建自主知识体系的时代要求,教育学历史转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即在于此。


在厘清了教育学历史转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基础上,作者进而对教育学历史转向的目标和路径进行了深入讨论。文章指出,建设世界一流教育学,必须实现教育学的历史转向:实现教育学话语的领跑转向。在发展实践中,涌现出大量具有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孕育出大批具有中国智慧、中国风格的教育家,与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实践同放光彩,形成并跑之势。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环境深刻变化、我国地位日益提升的新形势、新特点,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我们必须从跟跑到领跑,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实现科学研究的实践转向。首先,构建教育学自主话语体系要立足实践。教育学的目的和力量在于它不断扬弃旧教育和创新新教育。而要产生促进教育变革的积极力量,就必须关注实践、了解实践、深入实践,为改变教育提供方法论。研究的好坏成败,要以是否推动了实践创新为衡量标准。其次,构建教育学自主话语体系要增强理论自觉。实践和经验不会自动生成为理论,需要我们去总结、去提高,需要有理论自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发现内在规律。再次,构建教育学自主话语体系需要有效传播。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转向。一是以强化方法论教学为抓手,大力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二是以提高学历为契机,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三是以培养育人能力为抓手,大力培养未来教师的综合素养。实现社会服务的高质量转向。首先,以贡献为导向,服务国家战略。其次,改变两张皮现象,把社会服务与人才培养统一起来。再次,克服主观主义作风,把社会服务建立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


基于上述对教育学历史转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教育学历史转向的目标和路径讨论,文章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大学必须进行学术建制的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第一、创建矩阵结构。所谓矩阵结构,就是以传统学科院系为矩、以学科交叉组建的机构为阵,构建矩阵式组织框架。当前大学的学部、学院、学系和传统学科在逻辑上是一致的,有一个学科就有一个学系、学院或学部,功能、编制、招生、晋升、绩效、待遇等都归属于它。这种组织框架有利于已经形成的学科发展,但不利于学科交叉融合和人员协作,不利于创新团队开展项目研究。建立一种有利于促进不同学科的人员和机构交叉融合的组织方式很有必要:通过加强学院建设以反映现有学科的稳定发展要求,通过创新建立研究所、中心(或其他名称)的机构以反映新兴交叉发展的需要。因此,矩阵结构不仅是一种组织形态,而且必须有相应的机制保障,这样才可能避免研究中心平台沦落为二流学院的危险。


第二,形成相应机制。一是生成贡献导向的评价机制。自从开 展破“五唯”以来,大学评价改革的理念逐渐向贡献度、创造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考核转变。贡献度主要是看对知识增长、人才培养、经济增值等的实际成效;创造性主要是看对事实的发现、思想的创新、方法的创新、技术的突破、流程的改善、工具的发明等;不可替代性则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二是构建责权利统一的管理机制。一方面,学校对研究中心进行总体包干,下放人权、财权、物权、评价权、绩效考核权、职称评定权等,同时建立质量追踪和目标达成考核机制,让阵式机构成为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和松散资源聚集的平台。另一方面,制定目标规划和实施路径,明确责任人和问责机制、奖惩机制,让阵式机构在市场法则下竞争成长,为学科发展带来创新活力。三是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用人机制。阵式结构组织的管理模式必须有所不同,要形成有利于开放流动、竞争合作的机制,有利于有组织的研究,以增强应对重大问题、协作攻克复杂难题的能力。



三、作者简介



袁振国,我国著名教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任、终身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教育部师范司副司长,社科司副司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学、教育政策学。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转型期中国教育重大政策案例研究”、“十一五”规划国家重大课题“和谐社会视野下教育公平和效率问题研究”以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素质教育政策支持系统研究”等项目。主编的《当代教育学》创新了教育学体系,成为几百所高校通用教材,获得国家级教材一等奖;撰写的《教育新理念》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教育理论畅销书,再版20多次,对转化和普及教育科研成果产生了广泛影响;著有《教育政策学》(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台湾高等教育出版社购买版权台湾发行)、《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重大命题》,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1999-2015年连续16年每年一册,SSCI集刊),影响远播海内外。著有论文近百篇。全程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制工作,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教育专题调研报告执笔人或参与人。2011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会上做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讲解。





供稿:毛智辉

编辑:林玥玥

审核:蔡   峻


免责声明:文章旨在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知识推广、网络分享,不具有任何商业目的。如有论文、图片版权异议及其他任何问题,请权利人通过后台留言及时告知,我们会妥善处理。

推荐阅读:

"城市怎么办"微信公众号

投稿邮箱:

urbanchina@vip.126.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城市怎么办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