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张洁: 美英在南海联合军演,“示范”效应不容忽视!

国观智库 2019-07-17

张洁,国观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资深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地区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南海问题、东南亚安全与外交。


本文字数:2050字

阅读时间:5分钟


十秒看全文


美英两国首次在南海有争议的海域进行联合军演,显示出域外国家联手军事干涉南海事务的苗头,在英国看来,这是其维护关于海洋的国际法与国际规则的义务。目前,不少西方学者对崛起后的中国究竟如何对待现行国际秩序表达出担忧和质疑,他们认为,无论是中国对于仲裁案裁决的结果,还是在南海采取的岛礁军事化行动,都释放出中国崛起的负面信号。


南海问题的外溢效应值得高度重视,不应因南海局势的暂时稳定而忽视。未来决定各国在南海的行动,不仅是利益冲突,也是理念冲突。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力量崛起所必然面临和承受的压力。



据路透社2019年1月16日报道,美国海军驱逐舰麦坎贝尔号(USS McCampbell)与英国皇家海军护卫舰阿吉尔号(HMS Argyll)军舰在南海举行了为期六天的通讯演练与其他演习,以“应对共同的安全优先问题”。按照路透社的说法,这是美英两国第一次在南海有争议的海域进行联合军演, “第一次”、“有争议海域”显示出了这次行动的特殊意义。


美国长期对南海问题进行军事干涉,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情,它号称是为了维护南海的航行与飞越自由,但是众所周知,在南海地区中国从未妨碍过海上通道的航行与飞越自由,倒是美国舰机频繁的抵近侦察,极大地增加了中美两国海上摩擦的危险性,2018年9月30日发生的“迪凯特号”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





近年来,英国对南海问题格外热心,并且言行并重。2018年6月,英国国防部长在香格里拉会议上就宣布,英国要加强在南海的活动,实施“航行自由行动”;同月,“萨瑟兰”号护卫舰经由中国南部海域访问新加坡;8月,英国战舰海神之子号(HMS Albion)在中国西沙群岛附近海域进行了巡航。9月,英国皇家海军23型护卫舰“阿盖尔”号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南海海域进行了联合演习。因此,鉴于“前科累累”,英美这次行动也就不足为奇,以后这样的行动也绝不会少。






美英在南海的联合军演,显示出了域外国家联手军事干涉南海事务的苗头,这个苗头很不好。事实上,从2017年开始,以G7化为代表的、军事干预南海问题的国际化趋势显著加强。除了日本、澳大利亚长期在南海地区进行军事行动,与越南、菲律宾等国进行军事合作以外,法国也加强了对南海事务的干涉。2018年5月,法国海军“雷电”号两栖登陆舰访问越南金兰湾;同月,“西北风”级两栖船坞登陆舰“迪克斯莫德”号在南沙群岛附近实施“航行自由行动”,与中国海军相遇。 6月,在香格里拉会议上,法国国防部长明确表示,要加强在南海的军事存在,不久后,轻型“花月”级护卫舰到南海海域实施“航行自由行动”。此外,加拿大也不甘寂寞,9月26日,加拿大皇家海军“卡尔加里”号导弹护卫舰和“阿斯泰里克斯”号补给舰组成的编队访问岘港市仙沙港,并与越南海军举行海上联合训练。


G7干涉南海事务是长期性的,但过去多是外交施压,如通过发表联合声明,指责中国进行岛礁建设,要求中国遵守南海仲裁案裁决等,而以军事手段介入南海问题则是新迹象。虽然迄今这些军事活动尚未实质性地损害中国在南海的利益,但是,长期来看,危害不小。不仅会增加南海海上局势的紧张态势,容易引发擦枪走火的意外事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的行动多意在挑战中国在南海的主权声索,固化南海仲裁案裁决结果。而且鉴于G7国家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影响力,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正统性”,它们的集体行动也将破坏中国的国际形象,增加中国的外交成本。





那么,包括英国在内的G7国家多距离南海万里之外,为何要不惜成本地在南海问题上插上一脚?一些外媒认为,这次行动正是美国为了寻求盟友的支持以维持对中国的海上压力。毕竟,从“亚太再平衡”战略到“印太”战略,美国始终在加强自身在南海地区的存在的同时,一直强调重视依靠盟友与伙伴关系的力量。但是,这种分析显然忽略了英国的主动性。正如在最初英国号称派遣军舰到南海之时,有分析认为,英国不过是虚张声势,昔日帝国孱弱的海上力量已经不足以支撑其在南海上刷存在感。但事实,尽管英国被国内“脱欧”等诸事缠身,但并没有阻碍它介入南海事务的强烈“欲望”。对于英国来说,大英帝国的“发家”之本是海上力量与海上贸易,今日的英国仍然是现行国际规则,尤其是关于海洋的国际法与国际规则的重要制定者与维护者,所以英国有义务采取行动施压中国,维护现有的国际规则,因为在它看来,中国的行为是对现行秩序的挑战。





英国的这种观点并不是特例,笔者在参加中德“山村对话”时发现,德国主办方将南海问题列为了双边对话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论坛期间,德方学者表达的担忧和质疑是崛起后的中国究竟如何对待现行国际秩序,他们认为,南海问题是重要的检验指标之一,而目前中国的行动,则令他们感到不安,无论是中国对于仲裁案裁决的结果,还是在南海采取的岛礁军事化行动。此外,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在题为《蓝色中国:在通往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上航行》的报告中也指出,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已经在海上贸易、造船、蓝色经济、海军的全球存在、全球影响力等5个领域影响了欧洲。欧洲人应该为保持“印太”地区战略平衡做出贡献,维护基于规则的海上秩序。拥有海军力量的欧盟成员国应该对日益积极主动的中国做出回应。


因此,南海问题的外溢效应仍值得高度重视,而不应因南海局势的暂时稳定则被忽视。未来决定各国在南海的行动,不仅是利益冲突,也是理念冲突。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力量崛起所必然面临和承受的压力。但是,尽管如此,中国仍有大量外交空间可以发挥,至少应将南海战略至于中国崛起的国际战略中清晰定位和谨慎实施行动,在短期内应稳住周边,阐明在南海的利益边界,同时推动在南海地区的国际合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动态| 美国发布中国军力报告,继续渲染中国威胁!


观点| 张蕴岭: 百年大变局下的中日关系


分析| 中美谈判期间, 美军舰再闯南海! 这是要闹哪样?


观点| 约瑟夫·奈: 特朗普将为粗鲁付出代价


研究| 干货!中美南海海上军事互动的危险前景及形势评判


重磅| 曲兵: 英国脱欧乱局继续!亟待“跨党派共识”


报告| 英国议会:特朗普损害英国利益! 应促进对华合作,应对全球挑战


国观智库自媒体平台现接受文章投稿,稿费从优。有意向者请发送稿件至:research@grandviewcn.com,并在标题中注明“投稿”。要求:原创未发表时政评论类文章,领域涉及海洋治理、一带一路、中美关系、中欧关系等,字数1000-2500字。如被采纳,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一周内邮件回复。

国观智库成立于2013年,是中国最知名的独立智库之一。国观智库始终坚持“行知·致远”的发展理念,用知行合一、行稳致远的态度和实践致力于中国的安全、繁荣和稳定,研究领域聚焦于海洋战略与蓝色经济、边疆治理与全球反恐、”一带一路"与境外投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