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克浏览器入选豌豆荚设计奖,轻量级成移动互联网主流?
日前,Twitter推出了轻量级应用“Twitter Lite”,主要面向全球移动网络体验欠佳地区用户。除了Twitter,越来越多的轻量级应用形态在出现。比如Facebook 2015年就推出了精简版应用“Facebook Lite”,再比如Youtube近日在印度推出了轻量级Android应用“YouTube Go”。
在中国,轻量级应用同样开始兴起。更早之前手机QQ就已推出轻聊版,被张小龙寄予厚望的微信小程序曾引发国内外广泛关注,其特点就是无需安装、快捷使用、所见即所得。最近获得豌豆荚设计奖的夸克浏览器同样属于轻量级应用。
豌豆荚设计奖成为优质App风向标
豌豆荚是中国应用分发市场的一股清流,它从2011年开始每周通过豌豆荚设计奖推荐一款安卓应用,目的是发现“优秀的安卓应用设计”,至今已推荐282期。豌豆荚设计奖不接受商业合作,也不关注商业模式、产品战略、团队背景等周边元素影响,只从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出发评选,只关注设计、功能、内容、创新四个维度,在评选上也不迷信名人推荐这样的权威,而是通过自主报名和团队发现候选App,之后团队再从用户和专业角度对几十款候选App进行评选,并且采取一票否决制。
截至目前,获得豌豆荚设计奖的不乏来自腾讯、豆瓣等产品大厂的App,还有部落冲突、Line、VSCO cam等优质国外应用,但也有不少国内的优质应用,比如ENJOY、即刻、潮汐等App。豌豆荚设计奖已逐步在安卓用户和中国安卓生态中形成权威,许多推荐App的媒体都会自发地对获得豌豆荚设计奖的App进行推荐和报道,获得设计奖的应用平均每期下载对比同类型应用高出230%,App背后的团队也会得到媒体报道,这个奖项已成为高品质App被用户和媒体关注的重要平台。
豌豆荚设计奖也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安卓App设计的风向标——毕竟它反映的是用户眼下最需要什么,什么是最好的App。侧滑菜单、Holo风格、MaterialDesign……诸多产品设计趋势上的变化都在这个奖项上得到了呈现。在夸克浏览器获得豌豆荚设计奖之前,也有浏览器获得这个殊荣——Chrome浏览器,获奖主题是“一款浏览器该有的样子”,那还是2012年时候的第75期。现在还有浏览器能够拿到这个奖项出人意料,毕竟移动互联网时代,浏览器已是竞争充分、趋于成熟的“老”市场,创新非常难,新产品突围难。事实上,最近好几个朋友向我推荐这款浏览器,夸克浏览器的反常态“走红”也说明当下这种轻量级正在被这个行业所肯定。
为什么轻量级设计会成为趋势?
轻量级App目的各有不同。
Facebook、Twitter、Youtube们推出Lite版是为了迎合那些欠发达地区的用户需求,这些地方网络可能还是2/3G,同时流量比较昂贵,手机配置也低,因此它们的Lite版主打功能就是省流量、提网速以及支持离线——事实上,UC浏览器在2G时代就在手机浏览器中脱颖而出正是靠这些能力。不过,夸克浏览器、微信小程序们的轻量化,更多是为了迎合用户在信息大爆炸时代的新需求。
以夸克浏览器为例,它的最大特点是极简设计,不仅仅是视觉UI上的极简,还是在功能规划上的极简。它专注于浏览器本身,不越俎代庖去做类似于新闻订阅、网址导航、社区等内容,也不做插件市场这样的加法。在现在一切工具都在“内容化”的今天,专注于“只”做好一款工具的App已经越来越少,正如中国产品大神张小龙所言——其实只做好一款工具是最难的。
夸克浏览器做减法去掉一切不必要的功能,专注于浏览器本身,在国产浏览器日益臃肿的今天难能可贵——Chrome和Safari也很专注,但却不够本地化。在“浏览”这件事情上,夸克浏览器做到极致,比如极简式的阅读界面,支持智能拼页、无图模式和屏幕自适应,二合一工具栏适配单手操作,书签多设备同步。在浏览过程中没有任何信息干扰,同时还过滤掉垃圾广告,给用户沉浸式体验。
豌豆荚设计奖对夸克浏览器的评价是这样的:
“告别信息焦虑,用它更轻快地浏览网页,这个世界上,有喜欢复杂华丽的人,也有人会因此而感到焦虑。特别是信息爆炸的网络,各种广告、无用信息冲击着你的双眼,怎么样才能专心上网?你需要一个干净的浏览器。”
轻量级的夸克浏览器是一个纯粹、干净的浏览器。设立六年来,豌豆荚设计奖对App设计的标准和洞察一直都很坚持。我们来看之前,还有轻芒、即刻、潮汐等App其实同样有着轻量级的影子。这一次颁奖给夸克浏览器再次表明其对“纯粹、干净、极简”的轻量级设计趋势的洞见。随着内容生产门槛的降低和传播路径的缩短,信息爆炸、内容泛滥。互联网信息的消费就像一线城市生活一样快节奏。同时,用户的选择越来越多,就会陷入选择困难症的焦虑。总之,用户的焦虑意味着更需要“纯粹、简单”的东西。正是因为此,做减法、专注于一个点做到极致的轻量级的App会越来越受用户青睐。
痛点理论在移动互联网下半场需要升级
移动互联网上半场,痛点理论是被公认有效的产品方法论——在用户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最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就是痛点,每一个痛点都可能成就一款产品。因此App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同App都是发现了明显的用户需求并且满足它,这些需求就是所谓的用户“痛点”。从最初普及的资讯、浏览器、IM、天气、安全、地图等工具类App,再到之后普及的电商、搜索、视频等平台类App,还有之后出现的打车、外卖等生活服务App,它们都是满足了某一些痛点需求。
然而从轻量级App的兴起可以看到,痛点理论在移动互联网进入下半场之后或许要升级了。因为现在移动互联网该有的App基本都有了,2016年兴起的内容创业是在向App里面填充内容变得更重要。到了下半场App走向成熟,比如浏览器该有的功能基本都有了,用户刚需已经被满足。下半场App的机会在于从细微处去寻找被满足得不够好的需求,用工匠精神打磨App来满足这些需求。
上半场是将没有被满足的需求满足,下半场是将已经被满足的需求满足得更好,用户的消费也正升级。现在更有效的产品方法论恐怕就是要追求更好的体验,要用工匠精神精雕细琢。当然,高频、刚需这些基本点依然很重要。
夸克浏览器之所以能在古老的浏览器市场脱颖而出,一个关键就是它从细微处打磨,分析用户需求进行设计的取舍。比如它将标签图标的棱角从直角换成圆角,因为调研后发现用户在视觉上更愿意接受圆润的事物和图标;再比如将搜索栏移动到底部开了浏览器先河,是因为考虑到手机屏幕5.5成标配的今天,这样做可以满足用户单手操作的习惯。还有,夸克浏览器的界面排版有大量的留白设计,因为白可以给人纯洁的感觉进而更加清晰快捷,避免任何干扰。通过聚焦到“浏览器”这一个点,夸克浏览器可以更专注,进而通过细节优化,更好地满足用户的浏览需求。做减法比做加法难,但如果将一个点做到极致,也就形成了壁垒。
今天,信息大爆炸、App大爆炸、互联网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用户使用App时“零等待、零干扰、零思考”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正是因为此,微信小程序、夸克浏览器等产品都开始瞄准轻量级设计来迎合这样的App焦虑症。夸克浏览器来自于全球最大第三方浏览器UC,在浏览器领域的经验、技术和产品能力无出其右,从获得豌豆荚设计奖来看夸克浏览器也证明了自己。我想豌豆荚设计奖未来可能还会推出更多类似的轻量级设计App。轻量级的设计,细微处的创新,满足用户需求痛点到极致会是移动互联网下半场的一个大的趋势。
近期热点文章推荐:
苹果投资ofo 知乎国际化 京东服饰 互动百科315 阿里开源 阿里“NASA”计划 豆瓣时间 我看美图 SnapChat上市 芒种计划2.0 近创新改变零售 网络视频下半场 美团打车 微信付费阅读 比尔盖茨开通微信 微信+星巴克 智能手机涨价 春节营销 中国重回自行车时代 知乎融资 App时间争夺战 豆瓣日历 泰国两马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