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马化腾瞄准制造业拯救大风厂,思路不同谁棋高一着?
热门影视剧《人民的名义》中有一个场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做网络营销的郑乾(郑胜利)在饭桌上问他老爸郑西坡“你知道互联网Plus是什么吗?”,换来的是一脸懵逼。郑西坡所在的大风车因融资拆迁等问题举步维艰引发116事件,成了贯穿整个剧的主线。
艺术总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大风厂代表着当前面临增长压力的制造业,而郑西坡不懂互联网+的形象则反映了传统制造业的企业家面对互联网+的“谈互色变”,甚至不懂装懂。不过,不懂互联网+的郑西坡们必须要努力去学习了,因为互联网现在来到了制造业。
阿里和腾讯不约而同地瞄准制造业
互联网+这个概念已面世两年,与零售、服务、金融、教育诸多行业都已不少结合,然而在制造业面前,就有些难以进入,毕竟,工业和农业是最传统也是最实体的产业。
难啃的骨头互联网巨头还得啃,因为制造业才是中国经济的主力。互联网的下半场一个重要变化是“实体化”(另外三个是全球化、智能化和内容化)。从阿里和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最近的动作也能明显感受到,在零售、服务、文娱、体育诸多行业,制造业正在成为两家攻坚的重中之重。
今天,阿里云栖大会南京站召开,核心主题是智能制造。阿里宣布江苏总部落地南京,还与江苏政府联合启动“133”项目:阿里云带动30家江苏软件企业帮助300家江苏制造企业拥抱智能制造。江苏是制造大省,此前徐工集团、科沃斯、波司登、协鑫等制造巨头已经与阿里云合作探索智能制造,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良品率。江苏还是购买力与广东和浙江齐平的消费大省,阿里已与苏宁结盟,未来还将通过新制造+新零售,来帮助江苏制造业实现C2M,弹性制造。
2016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马云提出了引发行业热议的“五新”理论,位列“新零售”之后的是“新制造”,这里再引用一下:
“过去二三十年,制造讲究规模化、标准化,未来三十年制造讲究智慧化、个性化和定制化,如果不从个性化和定制化着手,任何制造行业一定会被摧毁。所有的制造行业,由于零售行业发生变化,原来的B2C的制造模式将会彻底走向C2B的改造,也就是说按需定制。未来的新制造的诞生,对我们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原来以规模化和标准化制造的一些行业的方方面面的冲击,远远超过大家的想象。”
马云最近亮相绿公司年会,“智能制造”仍然是其演讲主题,同时提出了新实体经济的概念。
阿里巴巴在智能制造的布局早已开始。2013年阿里巴巴投资制造明星海尔;2014年天猫包下了美的、九阳、苏泊尔等十个品牌的12条生产线,专为天猫特供小家电,阿里通过所掌握的数据以及分析成果,去指导这些生产线的研发、设计、生产、定价;2014年阿里云与美的战略合作,将美的全系列产品都将接入阿里云平台;2015年阿里巴巴还跟美的签下了110亿元的销售大单。
另外一个互联网巨头腾讯,同样瞄准了制造业。一周前,腾讯主办的2017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峰会在杭州召开,主题同样是互联网制造,腾讯互联网+的布局正在强调制造业。
阿里到江苏、腾讯去浙江,都是瞄准了这两个制造大省的制造业升级,或者说智能制造机会。
传统制造业对互联网的认识不够
2012年,马云和王健林在CCTV有一个1亿元的赌局,这反映出互联网与零售业或者说服务业之间的碰撞,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新零售成必然,万达电商眼下还没眉目,苏宁接受阿里巴巴投资之后风生水起。
2013年,雷军和董明珠又有一个10亿赌局,这反映出互联网与制造业之间的碰撞,之后发生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格力手机没做起来,在线销售额被海尔和美的甩开。董明珠在王健林支持下圆了汽车梦,还是在拥抱新技术。
不大理解互联网的制造业巨头,不只有董明珠。去年央视节目上,哇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评价马云的五新“除新技术外都是胡说八道”引发轩然大波。在场的还有格力董事长董明珠和TCL董事长李东生,他们都是来自于制造业的企业家,这几位的言论没有宗庆后的激烈,却都对互联网表示出不满。比如他们都把当下制造业的困境归咎于“虚拟经济过火、新商业模式的冲击。”再比如,TCL董事长李东生说“除了新技术我比较认同外,其他几个新,我都看不大明白。”这可以被视作是传统制造业巨头围攻马云的节奏,他们对互联网的理解还不足够,需要补课。
零售业对于互联网经历了看不懂、看不惯、跟不上的不同阶段,制造业巨头也在调整对互联网的态度。有的公司先行一步将互联网作为“销售渠道”用好,比如海尔、美的,有的消费品牌将互联网营销玩儿得风水水起如杜蕾斯,还有的制造巨头接受互联网巨头投资比如TCL选择了乐视。
有意思的是,腾讯杭州大会也邀请到了同处杭州的宗庆后,在怒怼马云“五新”之后,宗庆后最新观点是,“互联网+不能吹得太厉害,不然会走向反面。”,他还直接拒绝了给马化腾女儿送定制款哇哈哈的建议。说归说、做归做,哇哈哈已在想办法跟互联网公司合作。对于互联网,制造巨头是纠结的,但已有少部分企业全面利用互联网技术(电商、大数据、人工智能、IoT)来提高生产效率、引导产品生产,大部分企业已经从不解和观望,转变为尝试。因此,制造业+互联网,对互联网巨头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增长点。
阿里和腾讯互联网+制造之路不同
在互联网+制造上,阿里和腾讯走的路截然不同。
腾讯更注重连接能力,用马化腾的话说是,“腾讯定位在底层,希望提供很多基础的零配件和连接能力,来支持各行各业的传统行业”。比如腾讯跟三一集团合作,让后者的设备接入腾讯云,进而优化其售后维护效率。在互联网+的各行各业,腾讯都是将自己定位为连接器,连接各方优势,腾讯提供类似于微信支付、社交、云计算这些基础能力。
阿里巴巴做互联网制造的动机更强。制造业生产的商品要去阿里巴巴售卖,阿里不只是重要的销售渠道,还可通过大数据去指导制造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定价。新零售、新金融、新技术这些与制造业结合,则可以进行C2B定制、生产线定制、消费金融,可帮助制造业实现零库存、高效率和融资。正是因为这些可能性,阿里巴巴对互联网+制造就更加重视,尝试最早。
在技术上,阿里云已是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老大,但它不只是给制造业提供基础计算设施。在深圳云栖大会上它推出了工业大脑这一面向制造业的智能平台,可以在工业制造上进行数据化控制,工艺改良、故障检测。其目标是提升中国制造业1%的良品率,进而增加万亿级利润。现在,工业大脑已被应用到江苏光伏生产商协鑫、徐工集团、中策橡胶、吉利汽车等制造巨头的生产中。阿里云栖大会南京站上宣布的133计划也是要推进阿里云ET工业大脑的落地。
YunOS也可与制造业紧密结合,YunOS已经拥有手机、电视、汽车诸多版本,与工业结合的空间很大。阿里巴巴还在强化新技术布局,比如启动NASA计划为20年之后储备新科技,就包括与智能制造息息相关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和IoT技术。
通过技术重构制造业,提高其管理和生产效率,同时结合新零售改进产能结构,是互联网+制造的精髓。中国制造2025国家计划发布之后,越来越多省份出台了行动计划。比如近日浙江政府公布《浙江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加速浙江省智能制造升级。这些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是机会。
2017年,互联网+制造将是阿里和腾讯的重要对手戏。腾讯更多是扮演好连接能力的同时强化技术服务能力。阿里巴巴对于互联网+制造则是深入其中,从零售等环节去倒逼制造业升级,再通过其擅长的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去重构制造业。谁能拿下制造业?拭目以待。
近期热点文章推荐:
网易号 生态流量经营 短视频面面观 微博上市三周年 打击“做号者” PPTV的好戏 两马海外战支付 夸克浏览器 公益众筹 天猫手机节 苹果投资ofo 知乎国际化 京东服饰 互动百科315 阿里开源 阿里“NASA”计划 豆瓣时间 我看美图 SnapChat上市 芒种计划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