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残疾人超8500万,为什么街上很少看到?丨全国助残日

志愿文化工作室 广东志愿者 2022-12-11

“中国残疾人超8500万,为什么街上很少看到?”这是一个近年来受到公众重视的话题。


残疾人为什么走不出去?这个问题落在不同的残疾人群体上,是不同的难处。



居住在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的残疾儿童想要“走出去”,接受教育是最好的途径。但是部分家长受限于文化水平不足与信息匮乏问题,并不重视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此外清远佛冈曾经是广东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一,贫困家庭甚至难以支付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费用。


对于在广东顺德经营盲人按摩店的许慧而言,“走出去”是心灵深处的渴望。家与店铺两点一线的生活让她感觉自己被“囚禁”了,目不能视代表不熟悉的环境充满危险,不亚于在野兽蛰伏的丛林求生。除了家人和客人,她没有其它社交机会,也无法培养任何兴趣爱好,内心的孤独和苦闷让她时常怀疑生活的意义。


对于曾经是健全人的梁飞龙而言,失去视力造成的落差让他难以“走出去”。没见过光明也许不会如此难以忍受黑暗,没失去过光明更无法理解他内心的苦楚,“走出去”,他需要一个更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旁人不能给予,只能从他的内心中生长出来。



面对八千万庞大的残疾人群体,中国政府制定了很多帮扶政策并取得一定成果。《中国残疾人发展与社会进步年度纵览(2020)》显示,2019年底,全国贫困残疾人数量减少到48万,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提高到88.2%,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


但是正如我们无法从庞大的数据中找到某个确切的残疾人个体,对于残疾人个体而言,“走出去”仅仅依赖大范围的帮扶政策是不够的,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深层次的帮助,这时志愿者们行动起来了。


出品/ 广东志愿文化工作室

采写/  马鑫宇 李紫蔚 潘妍


01.

「人生的左手


对于甘佩珍和她的小雨点志愿者协会来说,残疾人员志愿服务的针对对象从来都不只是“个人”。

拥有超过500位志愿者的佛冈县小雨点志愿者协会正式成立于2021年1月10日,在此之前是润物无声的团委青年服务队。从16年开始,这支服务队常与村干部合作,帮助驻村干部帮扶省贫困村,共同打赢扶贫攻坚战,也正是在扶贫攻坚的过程中,甘佩珍发现部分孩子需要特殊学校进行读书,而这也是小雨点志愿者协会的起点之一。

事实上,对于未成年残疾人群体的志愿服务,必须以家庭为单位。一方面,这些接受志愿服务的残疾人都是未成年人,不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他们依旧在父母的监护之下,志愿者对他们的帮扶有必要与他们的父母沟通,帮扶中带来的部分花费也需要由他们的父母来承担。因此,志愿服务队面临的不仅是残疾人群体的服务问题,更多的是与监护人们的沟通问题。

甘佩珍也坦言,小雨点志愿者协会面临的一大难点正是在于此。部分家长受限于文化水平等问题,对送孩子在启智学校读书持保守态度。他们不了解启智学校的情况,对于残疾的孩子也因为教育培养门槛过高而不报有期待。“在启智学校读书可以学会生存生活技能!”“孩子去了学校之后会有很大的进步”“父母总是会老的,你不能跟他一辈子”“以后多学一门手艺,至少能保证自己生存”。这样的话,甘佩珍已经说了无数遍。


另一方面,小雨点志愿者协会所在的清远佛冈曾经是广东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区域之一。对于部分残疾人家庭而言,他们的贫困在于两方面:信息匮乏与经济困难。

部分家长对残疾人相关信息不知道、不清楚、不了解,几年前,一对夫妇带着孩子向他们询问关于启智学校的信息,“农村的孩子可以去启智学校吗?佛冈的孩子们能去哪里的启智学校?作为家长能做什么?”而启智学校旁租房陪读的过程中,也会存在房东出于多种原因不愿意将房子出租等问题,提高了残疾人家庭租房的信息门槛。因此小雨点志愿者协会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打破信息壁垒,为孩子与学校牵线搭桥,更重要是和社会进行协商沟通。

残疾人家庭经济上的困难是小雨点志愿者协会面临的一大问题。许多贫穷的家庭没有条件,让孩子上启智学校不仅意味着房租等额外的费用支出,更意味着家庭会缺乏一个重要的劳动力。这也令小雨点志愿者协会感到苦恼。但随着脱贫攻坚战的结束,更多的家庭有了更好的条件可以实现,因此小雨点志愿者协会的新年愿望之一就是动员更多的家长,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自己的受教育权。


直至2021年年末,佛冈县小雨点志愿者协会已经成功将13位孩子带入启智学校,也迈开了走出佛冈的第一步,在参加2021年“益苗计划”——广东志愿服务组织成长扶持行动暨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时,认识到了更多的志愿者团队。

02.

「第二双眼睛」


“我叫许慧,1999年来到广东。上学的时候接触过志愿者,那时候大学生去我们学校做一些帮扶,但是没什么特别的深入接触。14年认识思敏姐后,才真正地知道志愿者都是在做什么”,来自哈尔滨的许慧,如今正在顺德经营一家盲人按摩店。她口中的“思敏姐”,是佛山市顺德区大良一心志愿者协会会长梁思敏。

2009年,梁思敏辞去中国农业银行电脑部的工作,开始做专职的志愿者。2013年梁思敏和几个志愿者朋友一起成立了一心志愿者协会,协会创立初期条件较为艰苦。“一开始我们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就像打游击一样,到处去借场地搞活动。一开始也没有专职人员,我是会长,但是打杂什么都干。到2014年,大良街道办团委给了我们一个办公室。后来慢慢地找我们做事的人就多了,服务对象也多起来”,梁思敏介绍到。

2014年,一心志愿者协会创立稳定后,梁思敏也在思考如果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时候,“音画影院”项目走进了她的视野,“14年的时候佛山图书馆已经有无障碍电影,我有一个同学在佛山图书馆做无障碍电影的口述员。他向我提议来我们这边讲电影,所以我们就联系了电影院进行一次活动,这个活动在视障人士的反响很好,因为他们平常都不能去电影院”。


许慧对第一次参加音画影院的活动同样印象深刻,“活动前,一心志愿者协会做了一个调查,问我们喜不喜欢看电影。我马上就报名了,因为我喜欢看电影,我在十二三岁前是能看见的。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看电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但是我家人经常带我去看,对于小朋友来说这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对我来说,电影院里面人多,一排排地坐着,大家一起看电影的氛围特别好。但后来我看不见,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因为你看不到,去了电影院,你也听不懂在演什么”。


第一次活动观看的电影是粤语版《无间道》,许慧表示虽然对粤语不太能理解,但是通过口述员的讲解,仍然能理解电影内容。时隔多年,和一群志愿者协会的伙伴重新坐在电影院里观看电影,她也找回了儿时观看电影的喜悦、兴奋。



活动试水后,确定了服务对象对“音画影院”项目的接受度较高,一心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一心”)开始系统地策划项目。几次口述电影活动后,服务对象向梁思敏提出观看电影以外的口述活动的需求。在2015年时,一心策划了“听涛追梦”的活动,带领视障人士去惠州“看”大海。由于身体条件不便利出行,活动中的许多叔叔阿姨是第一次来到海边,第一次吹到海风,第一次亲手触摸沙滩。

作为“音画影院”项目的衍生,一心策划了很多不同场景的口述活动。其中让许慧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参观顺德博物馆,“以前去参观,只是带一个耳麦听关于历史文化的介绍。后面去,是有人拿着话筒讲,不只是进行一些历史文化的科普,而是将参观的每个点具象化,比如他会把所处环境里摆设的形状、颜色都详细地介绍,甚至会让我们伸手去触碰。像是有人陪伴一样,体验感更好了”。

在“音画影院”项目前,一心所服务的视障人士大多数生活得很单调。以许慧为例,按摩店与家,构成了她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太多参加社交活动的机会。对此她认为“这些东西不单单是因为我们看不见的问题”。

在参加一心的活动后,许慧感觉生活多了很多乐趣,有了更阳光的一面,“因为给了我们一个平台,我们身边的朋友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聚一下,让大家走出家门的欲望更强了”,许慧表示正是“音画影院”让他们打破了封闭的生活。

03.

「连接光明和心灵的纽带」


“在世俗的眼光里,没有色彩和明暗的人们,只能生活在生不如死的地狱,但是我要用高音和长调告诉他们,我还有太阳,我还有月亮,我还有心中的诗和远方。”参加“视障文学社”的盲人,说过这样一段话。

目前中国残疾人总数8500万,其中将近75%的人是后天致残,突如其来的打击让很多人的身心遭受严重损伤。茂名市盲人协会“文化助残”之视障文学社项目策划罗婵表示,盲人需要文学,“视障文学社”让视障人士从黑暗中走了出来,在阅读中打开心扉,为视障人士提供了一个表达、倾听和交流的平台。


2009年毕业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梁飞龙,现在是茂名市盲人协会的文学委员会主任。毕业时,他因失明走进了人生的黑暗,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用文学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也照亮了他人的人生。

2018年5月份,梁飞龙在广东省南国书香节上与交通电台广播主持人彭畅相识。彭畅邀请梁飞龙和其他几位盲人策划一档名为《文学沙龙》的节目。在节目中,主持人请盲人朋友分享一下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

“当时是现场直播,感觉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关注。对于我们盲人来说,我也是第一次登上舞台,也没有什么特别紧张的。那次之后,我们就想,盲人为什么不能有这样一个聚在一起谈论文学的平台呢?”

后来,志愿者们也发现——盲人也是可以谈文学的,也是需要文化方面的娱乐活动的。于是,这次“文学沙龙”成为了梁飞龙和一群热爱文学的盲人朋友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发起视障文学社的契机。

2019年底到2020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社员们大概有两三个月的时间都不能出门。只有梁飞龙和杨宙熙两个人坚持每个星期通过微信语音的方式在聊文学,但后来,慢慢地,一个又一个人被吸引着,加入进来,来聊文学。

“文学,特别是经典的文学,它带给人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梁飞龙说,“一开始很难邀请到很多人,但就像那句话所说的‘你若花开,清风自来’,大家慢慢地都会聚到一起。”


视障文学社项目从2018年5月发起至今,通过“i志愿”系统,公众号,微信平台招募志愿者来实施项目,一共举办了123期文学沙龙活动,组织了4次茂名市盲人诗歌散文及朗诵大赛,承办了2018和2019年两年的南国书香节茂名分会场视障阅读系列活动,约服务视障人士3900人次,招募志愿者3900人次,在志愿者中,已打造一个核心成员有27人的文化助残志愿服务团队。

目前,文学社建有一个包含盲人、志愿者和指导老师的微信群,指导老师每天会在微信群里发布阅读打卡内容;文学社会在每周周五下午举办不限主题的小型文学聚会,每月举办一次人数为50—60人的文学沙龙,每一季度组织社员进行一次户外采风,每年举办一次大型诗歌朗诵大赛。

在文学社的所思所感也成了他们文学创作的源泉,从2018年至今,文学社视障者的作品有诗词(包含现代诗歌)200多首,散文等相关文章500多篇,获得市级奖项30项,省级奖项21项,国家级奖项1项。

今天是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5月15日)
转发推文,让更多残疾人“被看见”




出品:广东志愿文化工作室

采写:马鑫宇 李紫蔚 潘妍

编辑:安恬

-THE END-





■ 找志愿服务项目,做公益活动?可登录“i志愿”网站(www.izyz.org),或关注“广东志愿者”公众号-志愿者-志愿活动,按照指引操作。

■ 办理【注册志愿者证】持证享受社会激励,送服装、赠保险、加油优惠、购物享折扣、旅游免门票等 ;可通过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广东志愿者”公众号-志愿者证-我要办证,按照指引操作。

■  咨询热线:123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