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桃李映辉】1990级校友:许小燕《锦瑟无端五十弦》

南特FUN工作室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2024-04-30

 


     【桃李映辉】

【桃李映辉】主要展示我校校友的优秀事迹,刊载校友回忆母校的文章。本栏目热忱欢迎广大师生、校友投稿或提供采访报道线索。投稿邮箱xcb@njts.edu.cn。

  +

+

人物介绍


许小燕南京特师弱智专业906班学生。

1994年毕业后就职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现任学校书记、校长,中小学高级教师,曾被评为南通市学科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年儿童消防教育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文明交通志愿者“微笑使者”、南通市“226工程”高层次人才第三层次培养对象、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南通市“168”爱生优秀教师、南通市优秀德育工作者、南通市特殊教育教科研先进个人、南通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南通市“双带型”党员标兵、第三批南通市“四有”好教师建设团队领衔人……


许小燕老师参加会议



许小燕老师在进行培训

许小燕老师在进行活动(右一)




锦瑟无端与特师的门


如皋市特殊教育学校  许小燕


       上新河镇螺丝桥大街152号,7路到底!


      一路上,父亲反复叮嘱我一定要记熟了,有嘴就是路,第一次出远门,万一走丢了,还能靠一张嘴问回来。


十五岁的乡下“小白”,浑浑噩噩、懵懵懂懂的,被乡野的风吹着长大,社会经验、人生阅历却比白纸还白。此前,从未出过远门,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县城,七八十里的路,一来一回要两三个时辰。


第一次走进省城,一切都是新鲜的,也是陌生的,录取通知书上的地址和通勤方式,已经熟记在心。彼时,我全然没有意识到这个地址、这路公交与我的意义。接下来的四年里,我要在给父母和亲友的信封右下角,无数遍地书写,我要在拼尽全力挤上公交后与售票大妈的对话中,无数次地重复!


直到三十年后,人到中年,送女儿去北方的一所大学报到,这才悟出:所谓的人生,其实就是一代又一代、一次又一次的再出发。三十年前,那座刚刚诞生不久、位于城市的边缘、掩映在法梧深处的校园,无疑是我人生的新的起点。我将从这里出发,完成从“毛毛虫”到“蝴蝶”的蜕变,朝向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教师的目标进发。如果说,这里是一个摇篮,那么我便是栖居其中的婴孩;如果说,这里是一个熔炉,那么我就是一块未经淬火的铁锭;如果说,这里是一间琢玉的工坊,那么,我便是一块未曾开化的璞石。


7路到底,这里是城市的尽头,也是郊野的起点,站在教学楼顶,可以看见不远处棋盘格似的菜地和农田,以及被江边夕阳余辉镀成金色的木排和驳船,对岸的沙洲,就是“江心洲大队”,一班轮渡正在驶离码头。


7路到底,这里是旅途的终点,也是人生的端始。公交车站离学校还有四五百米的光景,这一段不远不近的距离,得靠脚步来丈量。当然,从此以后,每一段路程、每一段时光,都得靠自己来丈量。

南特老校区大门


南京特师的校门,很有个性,黑色大理石上,镌刻着“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八个镏金的古隶大字,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南”字只有一横,极期简省,而“师范”二字又为繁体,古风蔚然。个性张扬其二是学校的大门竟然不南不北,不东不西,而是顺着螺丝桥大街的走势,东南朝向。也许是生平第一次长时间坐汽车颠簸得晕了头转了向,我总认为学校的大门是朝向正东,而且在此后的四年里,无论老师怎么纠正,自己怎么暗示,总是改变不了这种“错觉”。后来,我也不再纠结,只要是南京特师的大门就对了,管他朝东朝西。后来,回乡任教,同年参加工作的同事磕碜我:跑那么远,上四年的学,还是个中师毕业,晚毕业一年,少一年工资。而他在家乡的师范上了三年,后上街先进城,满满的优越感。其时,我突然想起母校的大门,只要认准了门,走对了路,就应该义无反顾地走进去,慎终如始地走下去,不应该受朝向的干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2017年,总书记号令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我的脑中不自觉地浮现出特师的那道门,现在想来,那应该就是我以及千万特师学子的初心所在。同事后来弃教从政,官至正处,而我仍然在特殊教育的阒园里守拙无悔,我以为,正是螺丝桥大街152号的那道门给予我的濡染和滋养,渗进血脉、深入骨髓。

老校区校园场景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当年,没有手机,照相的胶卷很贵,四年的特师生活,留下来的照片不会多于十张。加之性惰喜懒,不善收纳,时隔三十年,照片已被时光洇晕成了油彩风格,只能影影绰绰浮现出当年的光影。


记忆有了载体,便如涌泉般肆意流淌。“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轻悔曾经年少轻狂不识愁滋味的过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暗哂当年指点江山快意恩仇的痴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如花似玉的青春年华,被时光稀释,被岁月冲淡。“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往事一旦被唤醒,就会像串珠般连接、圆润并生动起来,给予生活以反哺和滋养。


这是一张特师大门口的四人合影,摄影的同学大概是想把校门拍全,结果把人像拍得很小,几乎看不清眉眼。当年的南京特师的校门,绝对妥妥的网红打卡地,每到开学季、毕业季,古朴典雅的门前,拍照留念的人群络绎不绝。“我们从江南走来,我们从塞北走来,来到这未开垦的地方,带着温暖带着爱……”天南海北,相聚四载,也许一别就是永远,而光影和胶片,让时间停留,将记忆凝固,时空场景,凝成永恒。


无须细辨,中间身材略胖扎马尾辫的是大姐老姜,大姐叫姜知鹰,江苏常州人,年长心善,又热心照顾同学弟妹,班上同学和任课的老师,都亲切地称她“老姜”。唯有我,四年来始终叫她“大姐”从不改口。毕业二十五年聚会,我跟大姐微信视频,一声“大姐”叫得她泪流满面。


大姐左边身材颀长齐耳短发的是二姐王春雨。二姐是苏州人,唱歌特别好听,至今我的脑海里还深刻着她把讲义卷成话筒,唱歌给我听的画面。可惜的是,毕业后几次聚会都阴差阳错,再也未能谋面。只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互发祝福的短信。


大姐右手长发及腰明眸皓齿的是三姐顾灵妙,江苏无锡人,有点高冷,但对我特别温和,四年里,我听得最多的就是“小弟啊,三姐跟你说啊……小弟啊,你听姐说……”。因为同在特殊教育学校坚守的缘故,特师(特院)的各种年会、培训会上,经常与三姐见面,每次见面,跟三姐聊得最多的还是当年特师的往事。一次我过生日,我淘气地把吃完的半个西瓜扣在她的头上,弄脏了她如瀑的黑发,她气恼地追打了我半条街……


不用说,三姐边上,稚气未脱眯眼蹙眉的就是我,一米五不到的个头,瘦瘦弱弱,松松垮垮,与我现在这个双下巴、大肚腩的油腻大叔判若两人,除了本尊,没人相信那就是三十年前我的模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特师四年,留下了我们太多的美好岁月和全部的青春芳华。记不清我们姐弟四个的情谊是怎么开始的,不容置疑的是这段情谊一直都在,空间无法阻隔,岁月无法冲淡。直至今日,她们三人在我心中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有着别样的意义和分量。当年,她们把每月节省下来的饭票、粮票塞给我让我多吃点好长个儿。每当我过生日,或者中秋、元旦等节日,姐姐们都会为我从食堂多打几个菜,为我加餐。在我的衣橱里,至今还珍藏着两条开丝米围巾,那是当年三个姐姐凑钱买毛线,利用晚自习之后的空档,一针一针地为从未与她们谋面的我爸我妈织的礼物……


人到中年,过了动情的年纪,但与姐姐们朝夕相处的情景,却时常无端入梦。


2022年5月30日



许小燕正在给学生授课




     


往期精彩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FUN工作室官方出品

编辑 | 钱多朵 王婷

审核丨袁姝



欢迎来稿


投稿戳这里嗷~

投稿邮箱:xcb@njts.edu.cn


点赞,在看,一起看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