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在南京特师举行

南特FUN工作室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2024-05-02

5月27日,在“全国大中小学校特殊教育联盟”盟员大会暨首届“博爱塑魂奖”颁奖典礼举行之后,我校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论坛在栖霞校区举行。论坛包括专家主旨报告和两个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百余所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和特殊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


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丁勇,重庆师范大学教授申仁洪,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教授郭德华,我校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李拉等四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在“校长与特殊教育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与高质量发展”两个分论坛上,来自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南京市盲人学校、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等学校的书记、校长等作主题发言,充分研讨交流关于推动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问题。 


瞄准国家战略 推进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 
专家主旨报告环节由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许巧仙主持。    

副校长许巧仙主持专家主旨报告环节


丁勇做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指出,推动普惠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是特殊教育学校“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两头延伸” 发展的途径是扩大办学规模、积极举办学前特殊教育、办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教育。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特殊教育学校应聚焦育人方式改革,努力提高育人质量;要着眼融合教育发展,加快学校功能转型;要完善内部现代治理机制,提高学校效能和质量。

丁勇作主旨报告


申仁洪在以“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图景中特殊教育学校发展”为题的报告中,阐述了走向普惠发展的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普惠发展中的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表征、特殊教育学校现代化的在地化与可及性三个基本问题。提出,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意味着高质量的普惠发展。应对特殊教育普惠发展中特殊教育学校面临的挑战,需要建设特殊教育跨学科协作和相关服务的支持共同体和平台(学术平台)。

申仁洪作主旨报告


郭德华报告的题目是“资源中心视野下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他以历次党代会对特殊教育的要求导入,认为新时期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为区域特教资源中心和推动特教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是我国特殊教育支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殊教育的示范与支援,具有特殊教育规划、研究、评估、培训、咨询和服务等多重功能,同时承担协助评定、安置和转衔工作,参与送教上门和巡回指导工作。 

郭德华作主旨报告


融合教育给特殊教育学校带来了哪些挑战?李拉在“当代融合教育改革与特殊教育学校转型”的报告中指出,能融则融”“融合优先”“隔离教育”“内外兼修”给特教学校带来生源结构变化、地位变化、存在合理性危机、发展压力等挑战。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作用与专业性越发凸显,由“台前”走向“幕后”,由“学校”走向“中心”由“校园”走向“区域”。融合教育下的特殊教育学校功能定位是区域融合教育儿童发展中心、管理中心、教师发展中心和咨询服务中心。

李拉作主旨报告

勇于改革创新 推进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论坛一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李泽慧教授和王辉教授主持。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王磊从法治、共治和专治三个角度分享了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现代化治理实践,并指出,中国式现代特教学校要转变职能使辅助行政与专业支持并行,改革创新实现现代特教学校六大职能,专业赋能融合教育,优化教育生态。

成都武侯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蔡晓莉以智慧教育为背景,强调开发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性。2007年与2023年的教学对比,直观展示了基于信息化管理服务系统构建的家校社协作工作模型带来的诸多成效,包括建立起对全区的特教支持服务系统、教学形式多样化、学生发展前景更好、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增强等。

南京市盲人学校党总支书记郑斌分享了南京盲校一体化育人模式的创新实践,以成长为导向勾勒一体化育人框架、实施寻光行动计划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以国家课程为本形成课程育人图谱,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人生的精彩,学校的综合育人成效得以不断彰显,学校在国内外视障教育领域影响也日益显著。

聚焦少数民族地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黄秀芳表示,一是注重地方红色文化引领和党建引领塑造师魂,二是抓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三是发挥集体力量为青年教师打造专业提升的平台,四是立足本地资源,为青年教师打造特教学科与外界融合的平台

如何推进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合肥特殊教育中心党委书记、校长张文胜表示要依托“五个建设”,一是依托德育建设,构建上下联动,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立体化“三全育人”教育体系;二是依托课程建设,构建以“国标课程”为核心、以“康复课程、生活课程、职技课程、个性课程”为辅撑,以课后服务课程为补充的课程结构;三是依托课堂建设,深耕常态课堂、优质课堂、特色课堂、智慧课堂等“四类课堂”;四是依托队伍建设,正师德、提师能、育名师;五是依托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品质。

安徽芜湖市聋哑职业学校书记、校长朱艳分享特殊教育高中阶段的办学实践,以会生活、爱劳动、有技能为总体目标,芜湖聋校因材施教,为听障教育学生实行就业和升学并驱发展,为培智教育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根据学生实际评估结果实施个性化课程,为智力障碍学生开设生活适应、社区适应、职业适应课程。

苏州市盲聋学校副校长朱海荣表示在普惠融合视域下,学校围绕一个遵循“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依托校教师发展中心和校青年培养中心两个平台,以“书记项目”“书记有约”“最美柴之园人”为三个抓手,通过培训、晒课、科研、层级骨干教师四个路径探索转型发展。

 宿州市特殊教育中心校长尹成飞分享了学校依托艺术教育走出的特色办学之路。针对学生实际,着力开发以非遗项目为主的校本课程;成立生命阳光艺术团,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专题演出等艺术活动。开展文化帮扶志愿服务活动解决艺术教育师资难题。                                                                    

 
 加强内涵建设 赋能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

分论坛二由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陈蓓琴研究员和王培峰教授主持。              

上海市聋哑青年技术学校校长杨七平表示,在美育中践行活教育思想,培养残而有为的艺术人才。学校立足“特殊性”,确定学校美育课程目标;运用“活教材”,开设丰富优质美育课程;践行“活教法”,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培养残疾学生艺术特长;开展“活评价”,通过赛一赛、展一展、演一演,展示残疾学生艺术风采。南通市海门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仇中辉着眼新时代特殊教育学校的转型之路分享经验做法,一是建章立制,提升指导中心的行政职能;二是全员卷入,提升特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三是平台打造,提升融合教育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四是双向奔赴,打造融合教育示范学校;五是课程研发,提升特殊教育质量;六是宣传辐射,扩大融合教育影响。天津市视力障碍学校校长董存良指出,作为特教校长,要学会借势而为,发挥自身优势引导推动本地区特殊教育政策出台与落实;既要着眼当下也要瞭望远方,提前谋划学校发展方向;既要关注绩效奖励合理公平,又要关注教职工的自我价值实现,为老师们搭台子、立梯子、树牌子、吹号子,让人人都有成就感、价值感。关于培养特教教师,济南特殊教育中心校长于生丹认为,要打造“四阶一体”特教教师培养模式。在岗前预备阶段,精心打磨,构建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在实习引导阶段,渐入佳境,实施长程有倚师徒帮扶工程;在提升发展阶段,德能双修,形成协调发展的学习共同体;在第四阶段,成就名师,形成特色特殊教育名师体系。南京玄武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朱丽玲指出,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内涵建设,需要建构多维评估体系和康教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完善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打造“一专多能”教师队伍,开发智慧管理平台使其成为连接“家庭-学校”的纽带,实行“一生一案”记录特殊学生成长点滴,形成线上课程资源库优化区域特殊教育资源。张家港市特殊教育学校书记、校长林绪奖围绕校本课程建设谈从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生活适应能力。学前校本活动课程结合康复与教育活动,培养特殊孩子的个人生活自理能力;义务教育阶段校本课程结合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培养特殊孩子的社会生活自理能力;职业教育阶段校本课程结合技能训练和生活体验,培养特殊孩子的社会生活自理能力。关于家校携手,东宁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杨俊丽表示,要组织座谈明确学校、教师和家长的责任,做好指导,促进观念更新;学校整合家校资源、创新管理,优化合作模式,提升育人效能;学校搭建学习平台,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教师和家长的专业素养;构建和谐关系,进行有效沟通,促进家校共育长远发展。                                                                                         



 
   


往期精彩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南特FUN工作室官方出品

来源 | 校园网

编辑 | 张湘钰

审核丨袁   姝



欢迎来稿


投稿戳这里嗷~

投稿邮箱:xcb@njts.edu.cn


点赞,在看,一起看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