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全市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2018-04-19 教科局 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阆中教育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为了您孩子的成长、成人和成才,下面就孩子的教育问题、家校合作等与您真诚地沟通交流。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一切为了孩子。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都特别重视,投入往往不计成本,再怎么吃苦奉献都毫无怨言。但是,不少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乃至家庭悲剧。

您认为孩子什么最重要?可能有很多家长会说:“学习成绩最重要。”这种想法很朴素、很现实,但却不全面。如果您的孩子品行不好、缺乏教养、行为习惯非常差,您喜欢吗?如果孩子的身体发育不良、不健康、体弱多病,您满意吗?如果孩子的心理脆弱、逆反不合群、易生极端行为,您放心吗?如果孩子将来走向社会,综合素质缺乏,应变能力差,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发展的后劲潜力,您认为成功吗?有人形象地说:“德育不好是危险品,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健康成长,既成人又成才。除了让学生学好文化科学知识获得相应满意的分数和良好的成绩外,还要有难以考试量化的优秀德育质量、体育质量、美育质量、劳育质量和心育质量等,比如拥有善良的品质、高尚的情操、顽强的毅力、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阳光的心态、沟通的本领、健康的体魄、高雅的爱好、出众的特长、审美的修养、丰富的想象、科学的思维、动手的能力、创新的精神等等。当然,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素质发展与考试分数的关系,不能走极端,因为“分数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分数是万万不能的”“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



您认为什么是好的教育?可能有很多家长会说:“英才教育,就是好的教育。”诚然,对极少数天赋特别好的孩子而言,实施英才教育算是好的教育,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智力的孩子而言,这并不适合。打个比方,有人体弱只能背80斤,您让他背90斤就很吃力了,背100斤就到顶了。如果您硬要他背150斤、200斤,不压垮压坏他才怪呢!假设把一名中上成绩的学生和许多尖子生编在同一个班,那这名学生往往每次考试成绩都处于末位,心理压力会非常大,没有自信、没有自尊、抬不起头、一蹶不振,久之会心理抑郁,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厌学、逃学。如果在适合的同水平班,竞争压力小些,他会自信满满,稍加努力就有进步和成就感,反而越学效果越好。孩子是有差异的,师圣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原则,不能一概而论,不能搞一刀切。所以,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内容、方式适合孩子的年龄、学段,目标、期望适合孩子的就近发展区,环境、氛围适合孩子的个性特长发展。成才成功也并非只有升学考大学、考好大学一条路,自学成才、职业发展都可成才成功,因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中央教科院对恢复高考以来30年的1000余名状元跟踪分析,发现这些学霸、考霸们名牌大学毕业后走向社会,并未出现行业领军性人物,倒是考分不冒尖、但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如马云等)发展潜力大、后劲足,敢于创新探索,成为了时代的佼佼者。这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值得深思。


二、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

许多家长采取了一种错误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结果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一是是非不分,一味溺爱迁就。要钱也好,吃、穿、用、玩也罢,不管正确与否,一律答应;认为自己的孩子乖,全身都是优点,对不良习气、不良品行等,不加批评、不加管束,助长了孩子偏激、自私、狭隘、蛮横的心理。小错不纠,会酿成大错,害人害己害家害社会。所以,要克服“四二一综合症”(爷爷奶奶外爷外婆、父母、娇惯独生子女)。二是要求太高太严太急,方法简单粗暴。家长们大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太急太切,或做出拔苗助长、杀鸡取卵的傻事,结果欲速则不达,害惨了孩子,后悔莫及,或方法简单粗暴,棍棒相加,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造成心理逆反。三是漠不关心,放任自流。以工作忙、生意忙、应酬忙等为理由,对孩子的教育、成长、思想、学习等不闻不问,对学校、老师不理不睬,呈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应该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多陪伴、少疏离,多鼓励、少批评,多沟通、少责备,多交流、少打骂,尽量发现闪光点、进步点、特长点,避免使用损伤自尊心、自信心的侮辱性、打击性的话语。要根据年龄段、学段、男女性别、性格特点等,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比如女孩子、性格内向的孩子、留守儿童大多敏感,心理脆弱,就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分寸。初中阶段属青春叛逆期,孩子容易逆反;高中阶段属青春不稳定期,孩子容易激情冲动,这要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讲究交流沟通技巧。有多动症、自闭症、抑郁症、焦虑症、其它心理不健康等的孩子,属非道德品质的问题,还要进行专业的心理治疗和心理辅导。


三、做真正负责任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最早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巨大而深远的。孩子身上的优缺点,总能找到父母及家庭的影子或根源。

一要坚持父母陪伴,做到严慈相济。父母陪伴子女,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要充分利用孩子每天回家、双休日、节假日在家时间,多陪陪孩子聊聊天,经常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学习生活、身体健康、心理困惑、精神需求,时常留心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言行态度、学习困苦、情绪变化、异常表现、所交朋友等。既严格要求,教会孩子做人,又用慈爱关心,体现温暖。如果让孩子远离父母,势必监护不到位,缺乏亲情滋养,造成心灵孤单,加上自控能力较差,易受不良诱惑,很容易学坏变坏,酿成人生苦果。首先,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要培育善心善行,使其懂得感恩,有文明礼貌,学习、生活、卫生等行为习惯良好,这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家长要善于引导、指点,利用优秀的家训、家规、家风等传统家庭家族文化资源,传播正能量。其次,要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像一日三餐营养全面搭配一样,不可偏废,健康成长方能成才,个性特长影响人生的后续发展。第三,要开展亲子阅读等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手指路,高人点悟。”孩子不能只读课本、教参、试题集,还要广开视野,海量阅读。课本就像婴儿的母乳,但随着成长光吃母乳是不够的,还要逐步添加主食、辅食,最后断奶。优秀的书籍是孩子最好的礼物、最佳的营养、最无价的奖赏。要舍得给孩子购买经典图书、好书、新书,同时鼓励孩子到学校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城市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借书读书,开展亲子共读活动,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自觉的阅读习惯,与经典为朋,与圣贤对话,与智者交流,启智开悟增慧。同时,可以陪孩子旅行、游学、研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要实行家校合作,实现良性互动。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任务和根本责任,仅靠学校是不行的,必须实行家校合作。家庭和学校是合作关系,家长和老师是子女教育的合伙人关系,相互依存。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和永久的老师。校内教育以学校为主,老师责任重大;校外时间以家庭教育为主,家长责任重大。要密切联系,通过电话、短信、QQ、微信及校访、家访,即时沟通,合作共赢。要积极参加班校家长会、亲子活动,利用家长开放日,走进学校、走进班级、走进课堂、走进班校事务管理,有好的意见或建议,随时反馈提出,有成功的家教经验,随时交流分享。

三要清醒认识孩子,合理预设期望。对自己的孩子,家长要有一个清醒的全面的认识,包括品行习惯、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兴趣爱好、优点缺点等。要远离浮躁,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要一点点逐步提高要求,估计孩子跳一跳就能摘下果子最好。如果妄想一口吃个胖子,那是自欺欺人,不可能的事。有时目标太高,孩子望而生畏,只有打退堂鼓了。特别小学阶段打基础,兴趣最重要,要倡导愉快学习,负担不能过重,要让孩子拥有快乐、幸福的童年,留给孩子终身难忘的美好记忆。毕竟教育是人的事业,不像工业而像农业,是慢的艺术,需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需要不急不躁、从容不迫,需要潜下心来、静等花开,需要顺应规律、自然生长,需要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让孩子成为他可以成为、应该成为的那样的人。

四要了解事实真相,理性选择行动。阆中作为87万人口的生源小市,每年初中毕业仅5000多人、高中毕业仅4000人左右,中考、高考质量多年荣获南充市一等奖。



阆中中学是首批省重点中学、首批国家级示范高中、首批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连续十三年荣获南充市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一等奖;近6年来阆中中学考入清华、北大14人,黄颖、杨帆、俞颖、罗京艳、席丹荔、唐中华、鲜雪华、罗少焓被北大录取,黎崎均、王爱军、何雨昊、赵成、马兴科、杜荣葆被清华大学录取,其考取人数超过南充市内其它县级中学考入清华、北大人数之和;2016年何雨昊、赵成、马兴科被清华大学录取,该校荣获“清华大学生源中学”称号,162名考生被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理科考生胡亚冬以满分夺得全省物理单科第一名,理科考生王子豪、董贤伯以满分夺得全省生物单科第一名,该校荣获南充市2016年普通高考特别贡献奖;2017年杜荣葆被清华大学录取,鲜雪华、罗少焓被北大录取, “双一流”名校深造,近200名考生被复旦、中山、南开、上海交大等知名大学录取,该校荣获南充市2017年普通高考特殊贡献奖。东风中学是省二级示范高中,2016年高考有87人被中山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侯斯译英语单科成绩以144分名列全省前茅;2017年有近100名考生被哈工大、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这两所务实奋进、追求优质的品牌高中,因教育教学质量一直优异、高考成绩一直显著,对周边县区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吸引力。据统计,近年来,苍溪、仪陇、巴中、蓬安等周边县市,每年都有学生慕名前来就读,每年都有100人以上考上本科院校、20余人考取重点院校,直至北大、清华。比如:敬挺,男,仪陇人,2004年从阆中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王超,苍溪人,2004年从阆中中学考入北京大学;唐中华,男,仪陇人,2014年从阆中中学考入北京大学;王爱军,男,蓬安人,2015年从阆中中学考入清华大学。

可是,有的家长对阆中品牌学校了解不深,听信一些市外所谓“名校”的夸大宣传,不假思索地认为“外面的和尚会念经”,却不知这些所谓的“名校”凭借区位优势、经济优势不择手段到处抢夺优质生源以提高升学率、提高名气、形成品牌效应的发迹做法,也不了解真实的招生人数、入口成绩、出口质量的对比情况。拿只覆盖阆中县级市87万人口生源的阆中中学、东风中学,去与外地地级市覆盖700多万人口、乃至全省180多个县(市、区)8000多万人口抢挖优质生源的所谓“名校”对比,这种简单比较是不科学的。考察这些所谓的“名校”,往往是“靠抢挖尖子生挣名、接受中上生挣钱”。有人说:如果不依靠到处去抢挖别人的尖子生而提高升学率,能把许多差生都教成优生、尖子生,那才是真本事,那才是“真名校”!但是,少数家长或盲目跟风,或虚荣攀比,或时兴显摆,或贪图享乐躲清闲,经不住“招生串串”的鼓动诱惑,不惜花费数万数十万元高额费用,把孩子送到外地所谓“名校”学习。这些外流孩子因远离父母亲人,缺少监护陪伴,亲子情感沟通少,性格可能变得孤僻、暴躁、冷漠,脾气可能变坏,心理可能变得不健康;自理自控能力差的,易受不良诱惑(如上网,打游戏,涉黄、赌、毒等);学业负担过重,导致身体不适、神经衰弱,身心素质变差;学习压力过大,自信心受到挫伤,考试不如人意,成绩下滑越来越不行;耗费巨额钱财、大量时间、精力成本,冒着安全风险,到头来与预期相去甚远,甚至“化了苗”。例如:阆中中学初2012级前10名优生赵某、廖某,初2013级前10名优生杨某去成都、绵阳读书,高考成绩一般,最好的只考取了上海交大,而这两届初中与他们同水平的孩子留在阆中中学读书,有4人考取清华,2人考取北大。2015年,绵阳核九院一对博士夫妇的孩子在绵阳未能考上本科,特意送孩子到阆中中学复习班就读一年后顺利考入一本,家长十分感激学校。东风中学初2010级前10名学生王某,外出到绵阳读高中,2013年高考仅上三本,而另一前100名学生王佳,留在东风中学读高中,2013年高考610分列南充市第12名,被中国传媒大学录取;初2012级前10名学生吉某,外出到绵阳读高中,2015年高考仅比一本线高10多分,而同属前10名的贾黎留在东风中学读高中,2015年高考比一本线高出70多分。根据近年来对盲目外流学生高考成绩跟踪统计,大部分和在阆中本地就读的同水平成绩相当,但却因未在户籍地就读而不能享受国家有关高考专项计划的照顾,失去很多录取机会;还有不少外流学生白白耗费了家人很多钱财和精力,而高考成绩还远不及在本地读书的普通水平学生。

近年来的高考升学事实证明:不必舍近求远,在外地读书能考的分数,在阆中读书也能考出一样的分数;在外地读书能考上的大学,在阆中读书也能考上同样的大学,而且在国家的有关招生政策支持下同样的分数因在阆中读书还能录取到更好的大学,更理想的专业。


四、了解教育行走的脚步

一是了解阆中教育新举措。教科局新班子提出“聚焦主业,提升质量”总思路,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塑造“厚德笃学、务实担当、团结奋进、创新高效”的团队精神,公招优秀教师,邀请全国名校名师来阆中传经送宝,量身订制清华、北师大培训班,评选表彰四个“十佳”,实施“三名工程”;“一切围绕教学转”,聚精会神抓质量,“跟着高考抓教改”;“成立教育学会”,注重目标激励,破解政策瓶颈,探索激励机制,改变“吃大锅饭”的现状,重奖名师及教学质量有功人员;派出考察组赴全国名校考察取经,以资借鉴;修订完善教育教学质量考评体系;成立24个学科专家组,教学把脉会诊。这一系列举措,直奔质量主题,传导质量压力,呼应家长期盼,回应社会关切。

二是了解有关法律和政策。《义务教育法》规定“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就近入学”。教育部规定:“(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省教厅规定:“公办普通高中取消招收择校生政策”,“公办普通高中学校不得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不得将以民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公办学校就读;民办学校也不得以公办学校名义招生,将以公办学校名义招收的学生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严格按规定审查学校新生录取名单,认真把好学籍注册关口”,“对学校未按规定招收的学生不予注册学籍,并及时予以纠正”,“严禁未经省教育厅批准擅自跨市(州)招生、以民办学校名义招生。经批准可跨市(州)招生的学校,不得擅自扩大招生计划。”家长需认真领会史上最严高中学籍管理硬性规定,千万不要盲目相信市外学校的虚假宣传和口头承诺,否则可能成为没有高中学籍的“黑户籍学生”。

三是了解高考招生优惠政策。近年来,为促进教育公平,国家出台了针对集中民族地区、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革命老区、艰苦边远地区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等的高考国家、高校、地方专项招生惠民政策。

国家专项计划是按照教育部等五部门下发的《关于实施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通知》有关要求,从2012年开始实施的由中央部门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为主的本科第一批招生学校承担的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招生规模每年为5万名。2017年国家专项计划扩大为6.3万人。2012年起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实施,2013年增加了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我省目前实施范围县包括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共计68个)。阆中市系国家专项计划的覆盖区。

高校专项计划是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改革试点高校面向农村学生的单独招生,主要选拔艰苦边远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县及县以下中学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招生计划不少于学校本科招生规模的2%。高校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由招生学校制订并公布。阆中也是高校专项计划的覆盖区。

地方专项计划是从2014年开始实施的由我省所属重点高校承担的面向民族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革命老区、艰苦边远地区119个县(市、区)安排的专项招生计划,招生计划根据我省实际情况确定,原则上不少于有关高校本科一批招生规模的3%。我省招生计划为每年1000名,2017年比2016年增加10%以上。阆中也是地方专项计划的覆盖区。



考生享受专项计划应具备哪些条件?

国家专项计划:考生本人具有我省生源实施范围县连续三年户籍、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必须具有生源实施范围县户籍。

高校专项计划:考生本人具有我省生源实施范围县连续三年农村户籍、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必须具有生源实施范围县农村户籍。

地方专项计划:考生本人具有我省生源实施范围县连续三农村户籍、当地高中连续三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必须具有生源实施范围县农村户籍。



如果考生具有连续三年的阆中户籍或阆中农村户籍、连续三年的阆中市高中学籍且实际就读,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在阆中或阆中农村,考生就能享受“国家专项计划”或“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以及全国各大高校特别针对贫困地区考生而专设的各项高校自主招生计划(如“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培养计划”“复旦大学腾飞计划”“人民大学圆梦计划”等)的高考政策优惠,并且这3个专项计划的总名额在逐年扩大。若将子女送到外地学校就读,将不能享受这一招生政策红利。

毫无疑问,考取国内顶尖、名牌大学,靠的是实力。教师的敬业、学生的努力、家长的支持,再加上国家招生政策的利好,无疑更能让梦想成为现实,更能助力阆中学子在更大的空间、更高的舞台实现自己的大学梦、名校梦。


专项计划的实施究竟会为阆中本地考生带来多大的好处?

1.增加了一次选择的机会。由于专项计划的录取时间都安排在统一招录各批次之前,相当于给贫困地区考生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并且不会影响考生所填统一招录的任何一个批次学校的录取。

2.享受与统招考生完全相同的待遇。通过专项计划录取的学生与统一招录的学生在大学就读及将来就业将享受完全一样的待遇。

3.相当于给符合条件的考生降分录取。以清华大学为例,清华大学2014年四川一本录取分数线理科660分、文科639分,贫困专项录取分数线理科639分、文科604分,这相当于给在阆中区域的高中学校就读的理科考生加了21分,文科考生加了35分。由于阆中是贫困地区中的教育强市,优质生源较多,在贫困地区的比较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享受此政策的绝对人数多、比例高。2015年阆中市有150余名学生、2016年有195人、2017年有215人因享受该政策优惠而进入全国重点高校,或被成功录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名牌高校。据统计,各大高校通过“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等对贫困地区考生的优惠政策相当于给符合条件的考生加了20—60分不等的分值。所以,这一新政对阆中学生高考带来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依据国家最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判断,这种政策扶持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惠及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

    据统计:从2017年春季起,我市每学期净回流学生200人左右。一些当初千方百计考入成都、绵阳、南充等学校的阆中籍学生之所以回流,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入学、升学认识趋于理智,另一方面在于阆中教育的务实行动以及国家招生政策的利好驱动。



家长朋友:我局建有“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微信公众号,望您给予“关注”,及时了解有关政策和教育动态。为了您的孩子成人成才,让我们携起手来,同心协力,密切合作,共创孩子的美好明天!

祝您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阆中市教育和科学技术局 

                                         2018年4月13日        


往期精选

 2018年教育怎么干?重点做这41件大事(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

❖ 陈伟在阆中市2017年教育质量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 浙江学习大学阆中学子谭钦怀:从“学习奋斗”到“求是创新”

❖ 清华大学阆中学子杜荣葆:我在清华等你

❖ 北京大学阆中学子席丹荔:怀远志,识征途——献给将要高考的你们


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