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阆中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致全市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市教科体局 阆中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2021-06-22



阆中市教育科技和体育局

致全市小学生家长的一封公开信

(2019年8月)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小学阶段的孩子具有稚气童真、思想单纯、活泼好动、崇拜老师、依赖家长、可塑性强、形象思维突出等特点(低、中、高段又各有不同的特点)。小学阶段教育是一个孩子从懵懂走向逐渐懂事的重要旅程,是生命发育的打底工程,是人生发展的奠基工程。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如何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去寻找打开心灵的“金钥匙”,为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呢?下面,就小学阶段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与您沟通交流,以期共同探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一、正视小学阶段教育的特别重要性

有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形成在小学阶段已完成了大约90%,人的大脑发育在小学阶段也已完成了大约90%,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小学阶段已大体定型。小学阶段是孩子个性性格、品格素养、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形成的孕育期、塑型期、成型期和关键期。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树弯了好育,长成大树难正。”孩子在小学阶段具有什么样的品格、素养、格局,基本上就决定了他(她)将来有怎样的发展。

有的家长成天忙于工作、忙于生意、忙于赚钱、忙于应酬,却没有时间关心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对小学阶段孩子的教育本就不够重视,认为“现在孩子还小,等长大了重视也不迟。”殊不知,错过了小学阶段教育的“可塑期”和“关键期”,往往会积重难返、事倍功半,将来的补救难度不知要大多少倍,可能花九牛二虎之力还不一定有明显的效果。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忽视、放任和放纵,无异于犯罪,其代价是孩子长大后恶习难改甚至犯下大错,父母悔之晚矣!无数事例证明:孩子小时候家庭教育的欠账,家长将会为之终生买单。



二、突出小学家庭教育的现实针对性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小学阶段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育孩子良好品德,养成良好习惯,学习文化基础,启迪思维智能,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锻炼身体机能,塑造健全人格。希望您在家庭教育中关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树立科学理念,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

作为家长要思考:是选择为孩子一辈子负责,还是选择为孩子一阵子负责?育人理念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方向、内容、方式和效果。您有怎样的教育理念,您怎样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朝着那个方向,成为相应的那个样子。

成长成人比成才成功更重要。不能成长、成人,何以成才、成功?即使所谓的“成才”“成功”,也只是短暂的、充满危险或不确定性因素。要想真正成才、成功,必先成长、成人。马加爵、药家鑫、吴谢宇等许多案例就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对小学孩子而言,我们更要关心成长、成人的问题,让孩子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正常的人、健康的人,这是我们最基本的育人目标,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的本质回归。

品格素养比考试分数更重要。人的品格等核心素养决定着人的发展高度与宽度。对于小学生而言,考分的差距并不决定未来,家长不必分分计较,而品格素养将真正影响终生、决定未来,是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具潜力的东西,更值得深入探究与深度关注。时下,家长热衷于孩子的课业补习、考分提升,却没有谁象这样地重视品格素养的严格教育与所欠缺品质的认真补习。

培养兴趣比获取知识更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孩子独具童真童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有无尽的奇思妙想。单纯学习的知识是死的、暂时的,而发现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多种爱好则是活的、持久的,能催生、激活孩子强大的内生动力,继而轻松学习,事半功倍,直至影响到将来的职业与事业选择,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令人瞩目的成就。

适度放手比事事牵手更重要。家长对孩子不必事事包办代劳,在牵手的同时也要适度地放手,让孩子逐步学会独立。曾有一个神童魏XX,13岁考上重点大学,是当时湖南年龄最小的本科生,17岁考上中科院硕博连读研究生。不料却在20岁时被中科院退学,原因是生活不能独立自理。原来,他母亲认为孩子只有一心一意读书才会有出息,于是包揽全部家务,包括帮他洗衣、洗澡,直到高中还喂饭,大学还住进宿舍陪读。到了中科院,离开了母亲,魏XX像个孩子一样,无法料理自己的事务,学习上不能适应中科院独立自主的研究模式,生活上大冬天穿着单衣拖鞋到天安门闲逛。被退学后,魏XX几近崩溃,母亲也痛心疾首。有人说:“从不教孩子独立的父母,是最无知最残忍的。”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和独立的能力。如果把孩子养成巨婴,既坑了孩子,也苦了父母。要该放手时就放手。听一听,让孩子自己选择;忍一忍,让孩子自己尝试;缓一缓,让孩子自己解决。信任和鼓励,尝试和经历,会带给您不一样的惊喜。父母之爱孩子,应为之计深远。

童年快乐比学业优秀更重要。童年的生命底色将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家长焦虑不安,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不惜血本拼命地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购买多种教辅资料,也不管孩子喜不喜欢、身体能否承受,学业负担普遍过重、学业压力过大,造成孩子焦躁不安、心理障碍、精神抑郁、身体素质下降、厌学情绪明显。殊不知孩子的教育不是“短跑”,不取决于“抢跑”和“速度”,而是“长跑”,要赢在终点,乃取决于教育的“体力”和“耐力”,许多孩子不但没有赢在起跑线上,反而是累倒在起跑线上。违反教育规律的拔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欲速则不达。呵护童年,捍卫童年,让孩子的快乐幸福成为教育追求的优先选项,让减负减压成为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识,并付诸实际的行动。

精神陪伴比物质满足更重要。许多家长重视孩子的物质与金钱满足,吃穿用玩不愁,但缺少与孩子的用心陪伴。对小学生而言,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陪伴。教育孩子是家庭的中心任务,也是最大的未来投资。不要让“忙”成为借口,抽出时间陪伴孩子是家长的天职。要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倾听心声,走进心灵,分享快乐,研讨疑惑,分析失误,克服困难,树立信心,增添勇气,做孩子坚强的精神后盾。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因材施教,指点激励,不要轻易发脾气或打骂孩子。

(二)重视品德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人的成长要以德为先。有道德的人生才是真正成功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快乐的人生、幸福的人生。许多事例证明,很多成年人的性格问题、心理问题乃至“三观”问题,都很大程度上源于童年的道德缺陷或心理创伤与阴影。孩子再聪明也挽救不了道德的缺陷。孩子品行端正,会畅达多助,顺风顺水;品行不端,会害人害己,为祸百端。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优秀品德的关键期和最佳期,不要忽略,不要错过,不要丧失。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善良宽容、诚实守信、感恩奉献、怜悯博爱、谦虚尊重、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知错就改、节俭朴实等良好品德,让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坚定地走好每一步。

特别要让孩子学会“善良”“感恩”。要让孩子有一颗善心、孝心、感恩之心,要有善行、孝行、感恩之行,从学会说“谢谢”开始,处处与人为善,懂得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朋友、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

特别要让孩子学会“诚实”“守信”。诚信品质将影响人际人脉,信用问题将影响未来生存。让孩子懂得一诺千金的道理,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不说假话,不编谎言,不弄虚作假,不搞欺骗。比如,借了同学的文具或其它东西就一定要归还,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信守承诺,及时兑现,无法完成时要主动向别人解释说明情况。

特别要让孩子学会“吃亏”“忍让”。过去独生子女家庭出现“四二一”综合症(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情况会逐渐改善),孩子成了家庭的“小皇帝”,往往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吃不得亏,让不得人,骄横跋扈,总是把问题、责任推到别人身上。家长要让孩子学会“吃亏”“忍让”,善于自我反省,培养宽容之心、大度之怀。

家长要注意言传身教。家长及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是无声无痕的教育。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身上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家长身上的问题。作为家长,要注意原则大事、品德小事、举止小节、言行细节,做好榜样示范,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应做好。

家长要允许孩子犯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孩子?要容错改过。当孩子犯错时,既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护短掩过,也不能情绪冲动、意气用事、随意打骂,而要告诉或帮助孩子分析错在哪里,应该怎样去做,要说明道理,分析原因,严格要求,督促改正。当然,也要坚持原则底线,严格要求。曾有个小孩,在没有经过别人允许的情况下,私拿了别人的一个面包。家长发现后,没有及时引导教育,认为孩子现在还小,长大了就不会这样做了。殊不知,这样做,可能会养成孩子贪图小便宜甚至偷窃的恶习,这是需纠正的。

(三)培养良好习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于自我管理的人

好习惯成就人生。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过:“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养成一个好习惯,需要21天的坚持,而养成一个坏习惯,只需要片刻的放纵。小学阶段父母注重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事半功倍、受益终身的明智之举。

一要让孩子学会礼仪礼节。现代社会生活礼仪礼节非常重要。对孩子的衣着仪表、言行举止、站立坐卧、待人接物、餐饮食宿、观赏游览、典礼仪式等礼仪要求,要从细节讲起,从小事做起,常言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立有立相、吃有吃相,要不断检查,反复强化,礼仪习惯才能真正养成。

二要让孩子学会整洁有序。注意讲究个人的清洁卫生,每天洗脸、刷牙漱口,勤换衣物、换洗被盖,定时洗澡、洗头、理发、修剪指甲,不乱丢果皮纸屑,主动打扫房间卫生。学习用品、房间物品要摆放有序,不能杂乱无章。要追求干净、整洁、有序,远离脏、乱、差。

三要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善于管理时间者,能让事情井井有条,分轻重缓急处理井然有序,能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效率。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督促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四要让孩子学会自主完成作业。首先,要培养孩子养成主动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回家后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其次,要树立孩子对作业质量负责的意识。对于老师要求家长关注孩子的作业并签字,您可告诉孩子“我可以签字,但对、错由你自己负责。”这是特意给孩子创造的一个学会对自我负责的机会。再者,注意营造良好的作业环境。在孩子做作业时,请您放下手机,关掉电视、电脑,给孩子一个安静的作业环境。另外,家长要了解教科体局关于减负的规定:“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原则上小学一二年级可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语文、数学、英语书面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其余学科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双休日、节假日每天作业量不得超过日常日作业量两倍。”孩子作业量要适当、难度适中则好。

五要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愈有思考能力的孩子,求知欲望就愈强,终身学习的能力就愈强,创造力也愈强。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有的父母就全部替孩子解决了,却把孩子独立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权利剥夺了。长此以往,孩子就有了依赖心,自己没有得到锻炼和成长。请不要扼杀孩子的思考力!要鼓励孩子和“难题”挑战。很多孩子遇到不会做的题时,第一时间总想放弃或者等着家长给答案。这时,您需要低下身来,与孩子共同研究,尽量不要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答案。鼓励孩子向老师或同学请教,千万别不管不顾。

六要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和随心所欲。比如,自己爱吃的菜就不许别人动一下筷子,自己想看的电视节目就不许其他人换频道。作为家长,要适时教育、引导孩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一想,不要让孩子吃“独食”,好东西要学会与人分享。懂得分享的孩子,心中有爱和阳光,人生有诗和远方。

七要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会与人沟通交流的孩子,会越来越阳光,也备受青睐。每天孩子回到家,除父母可以主动询问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说说在学校里是怎样度过的,有什么新鲜事。有的父母手机不离手,根本不关心孩子,只顾玩手机、打游戏,不注意倾听孩子的交流,不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心理动向。久而久之,孩子沟通的主动性、自觉性就会大受影响,这种情况一定要避免。

八是让孩子学会家务劳动。让孩子适当做点洗碗、淘菜、打扫卫生等家务活,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劳动意识,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态度和丰富的劳动情感,锻炼孩子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责任感和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通过亲身参加家务劳动,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从中找到自我价值感和劳动成就感,也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辛苦,懂得感恩。

(四)激发阅读兴趣,让孩子成为一个喜欢阅读的人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的精神发育史”(朱永新)。面对当下及未来的高考、中考改革,时下盛传有“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等说法。过去,只要掌握了书本知识,就能应对一些考试,现在行不通了。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水平决定了进入中学后的学习能力。绝大部分在中学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强,思维敏捷、表达能力突出,兴趣爱好广泛、发展潜力巨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都有广泛的课外阅读基础。相反,那些只熟悉课本和教辅资料、没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往往会感到学习困难,视野狭窄,思路不够开阔。多读书的孩子思维活跃、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到了中学阶段会优势突显、后劲更足。读书是世界上回报率最高的事情。孩子在今天所读过的书,都会藏在他(她)的脸上、化在他(她)的心里、融在未来的成长中。作为家长,要多选购一些教育意义巨大、精神价值突出、内容适合阅读、出版印制精美的正版图书,特别是一些经典国学图书、优秀传统文化图书,要排除低俗有害的出版物。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购买喜闻乐读的有声有色的绘本图书。要通过亲子共读、同读共写、家庭阅读交流等方式,形成阅读习惯。如果您的孩子阅读成“瘾”,那他(她)已经行走在了成人、成长、成才的路上!

(五)关注身心健康,让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

孩子的健康是大事。常言道:“身体不好是废品”。没有健康,则一切归零。清华大学开有游泳课,要求游泳达到一定标准才能毕业,此消息在体育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现在的孩子肥胖症、眼睛近视率比例很高,部分孩子不同程度存在着厌食症、多动症,极个别孩子还患有自闭症。家长要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小学生每天必须保证10小时的睡眠时间,作业阅读照明光线要充足,照度要达标。国家明确提出中小学生“开展每天锻炼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和“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的要求,有的学校还布置体育锻炼的家庭作业,反响很好。加强孩子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的身体,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希望能引起您的重视。要督促孩子参加学校或家庭长短跑、跳高跳远、投掷、跳绳、仰卧起坐、坐位体前屈等体育项目外,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选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足球、中华传统武术等项目。另外,还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注意抗挫折教育,多沟通交流,多作心理疏导,家长遇事冷静一些,用科学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孩子身上出现的问题,不要有过激、偏激的教育与管理行为,注意消除孩子的焦虑、恐惧,不要让悲剧上演。

(六)鼓励参与活动,让孩子成为一个兴趣广泛的人

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不仅仅在于狭隘的书本知识,还要广泛参与兴趣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展特长、锻炼才干、培养创造能力。在当今社会,无一技之长者、无兴趣爱好者,很难在未来的生存与竞争中立足。国家规定“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技能”的要求,每年定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家长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素质教育活动。要用心观察孩子,善待他(她)的“不务正业”,帮助发现兴趣爱好,或书法,或绘画,或唱歌,或跳舞,或器乐,或写作,或手工制作……不要随意地阻止孩子的兴趣爱好,要进行适当的指引与发掘。孩子有了多样的、正面的兴趣爱好,就要引导坚持下去,用这种积极的兴趣爱好去抢占孩子的时间、空间和大脑,让孩子远离玩手机、上网、打游戏上瘾等有害活动。

(七)加强安全监管,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安全意识的人

12岁之前的孩子难以辨别危险。您有责任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交通安全,教育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食品安全,教育孩子不吃垃圾、过期变质、不洁有毒食品;网络安全,教育孩子不要轻信虚拟的网络世界,绿色上网,杜绝淫秽、赌博、暴力等有毒有害网络文化侵害;居家安全,不给陌生人开门,不接受陌生人的食品、饮料、玩具、用品,防止被拐骗拐卖;消防安全,注意用电、用气、家庭设备的安全操作;防溺水安全,不私自下河洗澡、戏水,要在游泳场馆且有监护人或教练陪伴下学练游泳;校园安全,拒绝校园暴力与欺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教给孩子保护自己的法宝,让每个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三、增强小学家校沟通的及时有效性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需要家长和老师并肩前行,共同呵护。有人说:“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最好的家校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配合家长,老师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家长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因为家庭教育是家长的第一责任,谁也无法替代。孩子的优秀必然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家长应主动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校访、班访或电话、家长QQ、微信群,及时了解并反馈孩子的有关最新情况,与学校老师共同研究对策,家校合力,同心同向,才能汇聚教育孩子的最大力量。



家长朋友们,教育孩子任重而道远。相信只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形成合力,遵循教育规律,您的孩子定能健康成长!

愿您静待花开!


往期精选

❖ 陈伟在阆中市教科体系统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复旦大学宋林林:奋斗 让时光可见

❖ 北京大学赵彩芸: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

❖ 清华大学王爱军:突破阻碍 行走在超越自我的道路上


长按二维码关注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不错的话,就给小编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