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潘石屹是怎么搬起网络砸了自己的脚?

2017-05-31 八分斋 八分斋

去年金融反腐以来,一些有钱人的日子有点难过,尤其是被撕开了面具后,大家才发现:信息时代,任何信息行为都会互为因果。潘石屹的事情,就是这个信息行为因果的呈现。


我曾经批判过任志强和潘石屹,做过一期《网络大破解》起名【嘴脸潘仁美】,引起了一些争议,觉得我太尖刻或者不随网络主流,得罪信息大佬任和潘;之后又做过《蛋疼潘一千》,对他的炒作做了一下拆解,并深以为这种搞法,最终肯定得自己埋单。


倒不是我要证明自己的预测和判断有多准确,也不是为了在这个时候继续挖苦讽刺老潘。他如日中天的时候,是个强者,对他有所批判还算自己有点骨气不畏强势;他现在走了背字,相对于很多人来讲仍然是强者,但我不想再跳上去踩个几脚。虽然人微言轻,但对自己的信息行为有要求,有事说事,有理讲理,不搞那种自己本来反对和恶心,却又自己拿这一套来对付周围的玩意儿。


因此潘石屹的事情,这次作为一个信息案例和大家聊。强大如老潘者,从上世纪90年代身经百战,非但商界如鱼得水,舆论圈更是得心应手!不过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事实:所有这些人的财富,都是通过这个国家的发展积累而来的。也即,这些人忽然多么激烈的讽刺这个社会的丑陋现象时,他们已经利用完了这种丑陋;他们忽然开始呼吁正义和法制的时候,其实早已用不正义和践踏法律完成了原始积累。


问题来了:现实社会里呼风唤雨的老潘们,为什么要需要在媒体领域制造风云?因为在传统社会里,媒体是最好的喇叭手;网络社会中,信息引导是最好的放大器。无论是喇叭手还是放大器,都是为了制造影响。为什么要制造影响呢?可以把不好的东西貌似合理的洗白。这一点大家可以参照《纸牌屋》里的媒体、信息策略便足够。


按照这个规律,大家再梳理一下老潘参与的各种信息行为艺术,不是让你觉得现在看起来讽刺,而是让你划拉一下多少这样的人在这样制造和营造。我常常在想,很多人嘴里如此不堪的一个国家,怎么往往是既得者利益者在不择手段的维护已得利益,并且概不知自己就是如此不堪的完成了原始积累?


更不堪的是,他们竟然通过网络代表正义和改良,到现在大家回过头来发现其实压根就不是这么回事,情何以堪?!我并不关心任何人的隐私,但以贤妻良母神仙伴侣打造的形象,如果发现原来是用来忽悠大家的,那么这个信息行为就值得大家深刻思考。不能总让大家缴纳智商税还觉得大家弱智就对了。


这个思考包括检视信息社会生态中,一些旗帜人物的言行,是否果然是包装的那样?是否真正代表公众利益?是为了洗白和保全自己的非法所得,还是为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不是。


你仔细想想,当时的明星大使,在中国媒体、网络是如何的被追捧,各种策划层出不穷,对比得所谓的“瓷国”如何垃圾!再看画皮剥去后这些人的选择式沉默,如果这个事情是中国驻美大使做的,全球媒体、网络又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给潘石屹落井下石没任何必要,也不具备公众价值。藉此了解一些名人大腕意见领袖的选择共性,并学会分辨甄别各种有策划有步骤有执行有配合的案例,以及这些人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才符合信息社会中最基本的公众利益和公共价值判断。


潘石屹们必须这么做,问题不在于他们虚伪或者欺骗网友,而是我们没有形成独立思考和第三方判断的习惯。网络生态有宗教属性,类似马云等是教主型,类似潘石屹类也是教主型,和早期宗教对传统社会的影响几乎一样,只是换了时代和工具。不过无论是传统社会,还是网络生态,你的行为都不会被完全抹去,反而被利用得最多的网络,总能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其独具的信息记忆功能完成的!


因此,贵如老潘者也罢,普通如你我者也罢,一定要注意一个事实:你的信息行为无论是实名或者匿名,对你产生的因果都一样。在网上骂人、害人,最终都会反射到自己身上去,唯一不同的是反射的力量并不比利用的力量小。


更多观点请观看本期节目: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1318rwsg5t&width=500&height=375&auto=0


网络案例研究系列:

崔永元的网络病,是很多名人大腕的网络通病!

马里兰大学生演讲:问题不在他辱,而在自辱。

为什么崔永元在信息战上会输给司马南?

平谣马克龙:谁浇灌了这朵互联网的奇葩?


专注于网络研究。

著有《中国网络通史(上下卷12册)》,《网络大破解》(6册)。主持网络评论节目《网眼八分斋》、《舆情观察室》、《网络大破解》。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卫视、深圳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特约嘉宾。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媒体研究会副会长,深圳市政府采购协会常务副会长,深圳市新阶联主席助理,广东省新阶联发起人、常务理事。

从这里读懂网络:视频自媒体【2008-201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