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城:张爱玲——被写作耽误了的插画家

金城 金城漫与画 2022-09-13


“ 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香港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你看,张爱玲是多会讲故事的一个人。

 

她仿佛坐在你的对面,缭绕的香与热茶的气交缠在一起,遮挡了她的脸,她语气平淡,娓娓道来的故事像一捻冷却的香灰。

 


她写十里洋场的喧嚣繁华,纷红骇绿,冷眼看着烟火处那飘零的情爱,将世间的悲凉,时代的底色尽致描摹。


谁来饰演张爱玲小说人物较为合适呢?


2020,是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也是她逝世25周年。


通过影像塑造角色,重温经典,缅怀一代才女,对广大张迷而言,其意义非同小可,他们甚至取年份谐音,称2020年为“爱玲爱玲年”。

 

可惜影视界的翻拍,并不尽如人意。


先有许鞍华导演电影《第一炉香》选角争议,近期又有改编自《半生缘》的电视剧《情深缘起》引发讨论,同样是选角争议。



诚然,张爱玲小说难拍,用一般平铺直叙的蒙太奇手法难以表现其中精髓,其小说布局精巧,构思严谨,任你如何推敲,总归滴水不漏。

 

由于民国时代相距甚远,近百年光阴的隔阂,令那些迷离而略显破碎的故事与当下语境已然迥异,其时代气质之特殊,纠葛变形的人物关系,字里行间的尖锐和苍凉,都很难通过现代手法去解读、去诠释。



更何况,“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算制作团队能将大部分原作的精髓加以还原,仍难以避免在与原著对比中,产生想象空间的差异或流失。

 

关于她的身世,她的情史,已经说得太多了。


不妨来聊聊她和她的画。


换个角度,让我们从张爱玲的画作中,去感受文字背后那些更加具象化的民国往事,更加个性化的粉黛佳人,倾听她们的喃喃私语,感受她们的爱与时尚。

 


她平生第一笔稿费,竟然并非来自文章


“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童言无忌》


谁能想到,一代文学传奇张爱玲,竟然靠画画挣得第一笔稿费。

 

其实,与写作一样,绘画也是她的心头所好。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显赫家世到了她父亲这一辈,却已然凋零,颇有点《红楼梦》的意味。


3岁左右,张爱玲就在母亲的影响下涂涂画画,8岁随父从津门塘沽回到沪上。她写信给天津的一个玩伴,描写自己的新家,特别画上新家模样。同年她曾尝试写乌托邦式的小说《快乐村》,并自画插图多帧。后来一度对写小说失去兴趣,稿件大多散失,但所绘插图却一直保存完好。


张爱玲与弟弟


在一个行将破败的旧式家庭里,母亲的抛却,父亲吸食鸦片萎靡不振,继母的苛待,生活拮据不堪,让少女时期的张爱玲早早尝到了人性的阴暗与悲哀,如花一般的年龄,鲜活的生命,却有着溃烂的精神创口。

 

母亲给予的爱虽然有限,但不惜花重金提供给她的西方淑女式教育,却对小爱玲的青春期产生重要启蒙,她如同找到了精神依托,对西方人文、艺术、时尚生活开始关注,并投入笔墨进行描摹。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九岁时,我踌躇着不知道应当选择音乐或美术作我终身的事业。看了一张描写穷困的画家的影片后,我哭了一场,决定做一个钢琴家,在富丽堂皇的音乐厅里演奏。”

 

——《天才梦》


张爱玲现存最早的一幅漫画,载于1936年12月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国光》第四期。

 

做梦的姑娘,梦着有钱之后便要去做一个时髦的发型,描出精致的妆容,再穿上旗袍去挑选一双漂亮的高跟鞋——那姑娘不正是爱美的她吗?


《某同学之甜梦》


中学毕业时,她觉得普通的同学留言簿有些枯燥,便提起画笔,创作了人生中第一本同学录,取了一个恢谐的名字《算命者的预言》,发表在另一份校刊《凤藻》上。


张爱玲把自己画成在看水晶球的“预言家”,又把她对每个同学的印象和她对她们的美好祝愿,一一画在上面,描绘出每个姑娘未来的模样,甚是有趣,充满了人文关怀与人性温暖。


俨然一本用心绘就的心灵手帐。


《算命者的预言》

漫画笔法加上真人照片,生动而活泼,用来祝愿每一个同学的美好前程,令大家激动不已,分别的那一刻,女孩们手捧“预言”哭成了泪人。


她是如此的感性,而又如此地擅长于“导演”自己的生活。

 

张爱玲早期的绘画,已经流露出她超乎异常的敏感度,以及对观察生活的痴迷,展现出非同寻常的禀异天赋。


难怪张爱玲在那时就自认自己“拿手好戏是绘画”。

 

她的中学老师回忆道:“她在教室里总是坐在末排,不听讲,手里的铅笔则不停地在纸上划着,仿佛是很用心地记笔记的样子,可是在画教师的速写。”

 

只有绘画,承载了少女张爱玲在青春期所散发的浪漫异想。


当自己的插画师


如同雨果等文学大师一样,张爱玲不仅写小说,还会给自己的小说绘制插图。

 

吴江枫问:“张爱玲女士的小说都是自制插图的,非常精美,不知张女士对于小说中的插图都有什么见解?”

 

张爱玲答:“普通一般的插图,力求其美的,便像广告图,力求其丑的,也并不一定就成为漫画。但是,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也就达到一部分的目的了。”

 

她所画插图,是为既不美化,又不丑化,力求其真的一路。


《年青的时候》 “另一个世界”

《金锁记》 芝寿


她笔下的女子,气韵生动,千姿百媚,往往在读完人物描写时,会惊叹于她画技的非凡。

 

《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学作品,都有她自画插图的痕迹。


《倾城之恋》 白流苏

“你要我在旁人面前做一个好女人,在你面前做一个坏女人,你的最高理想是一个冰清玉洁而又富于挑逗性的女人。”


《红玫瑰与白玫瑰》 王娇蕊&孟烟鹂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金锁记》 曹七巧

"三十年来她带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也劈杀了她自己。"


《琉璃瓦》 琤琤
"三朝回门,琤琤卸下了青狐大衣,里面穿着泥金缎短袖旗袍。人像金瓶里的一朵栀子花。淡白的鹅蛋脸;虽然是单眼皮,而且眼泡微微有点肿,却是碧清的一双妙目。"

寥寥几笔勾勒出极富动感和想象空间的画面,人物神态也在少而精的线条勾勒间,活灵活现了起来。再现了那个时代女子的万种风情,传统女子的矜持娇羞,新式人物的前卫张扬,跃然纸上。

 

她的所写所绘,一概烂熟于心,线条简炼准确,颇有其本人凌厉的风范,一如她文字的大胆透辟,一笔一划都自有道理,丝毫不觉繁冗。


文笔到,画意也到,二者相得益彰。


《花凋》 郑先生和郑夫人

《心经》 许小寒与父亲许峰仪

《心经》 许小寒与母亲许太太
《心经》 段绫卿与许小寒

只是,她不画自己的面貌。


照片上她脸上飞扬着洞察一切的机敏和傲气,而她留下的自画像,始终是一个没有五官面目的女子。


左图为《流言》初版本封面,由张爱玲好友炎樱设计

右图原载于一九四四年六月《杂志》月刊第十三卷第二期,系胡兰成《评张爱玲》一文插图


有人说是出于倔强,而我认为是出于内心的自卑。好像刚刚长成的青年人,无论男女,无论美丑,很少有人对自己的容颜充满了自信。


记得今年8月份我本人“极简少女”画展上,有友人评价我的画说,其中嗅得出民国文学的气息。

 

其实,民国女子确实给予我许多创作灵感,比如阮玲玉、胡蝶等女星,比如一代才女林徽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阅读→金城:昨天是徐志摩空难日;曾经,我借徐志摩的眼,画林徽因)。


而另一位公认的民国才女张爱玲,为我打开了一个瑰丽但却苍凉的视角,去品读那个时代沉浮的过往,聚散的人生,未知的命运,曾经是我青年时代的一种精神追求,只可惜至今我都没能拿揑好,怎样的表达才能够更加精准、更加动人心魄。



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张爱玲对时装颇有研究,从小受西式教育的她对服饰设计有着天生的敏感。

 

张爱玲的服装设计手稿


她写过诸如《更衣记》、《中国人的生活与时装》等文章,表达对流行衣饰的见解,历史上,她曾经画过不少考究的时装绘画。

 

与插画不同,这些时装画里的人物五官不再是刻画的重点,服饰发型才是主角,它们的质感样式花纹被描绘得或细腻或张扬,民国之梦被淋漓尽致地挥洒出来。



白先勇说张爱玲的中国传统文化造诣其实很深,文字像是绕过了五四时期的文学,直接从《红楼梦》、《金瓶梅》那一脉下来的


在刻画时装时,张爱玲虽有西式的影子,但更像是从明清小说中的插图传承下来一样。她的刻画遵循了古典小说风格,从鞋子、首饰、衣服等细节描写出一个个精致立体的人像。



与自然界其他物种不同,人类的衣服不仅仅是包裹身体的物件,更是个性、思想的象征,人类文明的初期便是这样的了。


正如张爱玲所说,各人住在各人的衣服里。


张爱玲和李香兰合影


她观察着时尚的衍进,其实也是在洞悉着世间的百态。也许是缺乏母爱的成长经历,也许是颠沛流离的生活,也许是漂浮未定的情感,也许是动荡不安的时局,令她对生命的感知充满着一股子透彻,并隐隐带有一点点脆弱。


别人尚在做梦,她早已醒来,而且放一副冷眼把梦与醒一并看透。

 

天才眼中的世相,藏在脸下的心思竟无从躲藏。她几乎随笔而就的多组小画,夸张而传神。


《势利》
《地方色彩》

《外国人》

《青春》

“她曾经给我看过她在香港时的绘画作品,把许多人形画在一幅画面上,有善于说话的女人,低眉顺眼请示主人的女厨子、房东太太、舞女等等。她说是因为当时没有纸,所以画在一起的,但这样的画在一起,却构成了古典的图案。其中有一幅是一位朋友替她涂的青灰的颜色,她赞叹说:“这真如月光一般。”我看了果然是幽邃,静寂得使人深思的。”                                  


 ——胡兰成《评张爱玲》


看过张爱玲作品的人,很容易就被她文字的冷峻细腻、苍凉绵密所触动。古典与现代的语言交织,好似写尽了世间的繁华与孤独。

 

她的画如她的文字,同样承载着她对生命哲学的叩问与对美的痴求,是我们了解这位迷一样女子的两翼,缺一不可。她纤瘦的身影,苍凉的过往早已随年月消逝,而笔墨铸就的画和文,为世人保留下那个传奇时代的光影。


也是那个时代,造就了这位神奇的作家、艺术家。


参考书目:《张爱玲画话》2003年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止庵、万燕



-The End-


点击进入微店
购买属于你的精致好物
👇

你可能错过的内容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
👇
📙金城:说漫威之父不会画画,你信吗?
📙金城:每月推荐丨12月
📙金城:感谢丁丁
📙金城:在法兰西小城,邂逅一段水墨传奇
📙金城:蔡志忠出家,“落发”少林寺
📙金城:一群猴子,一轮明月,一代大师
📙金城:《极简少女》版画今日开卖,全球限量100!有签名哦!
📙金城:昨天是徐志摩空难日;曾经,我借徐志摩的眼,画林徽因
📙金城:方寸之间,说尽人间百态——“三毛之父”张乐平往事



金城

60后双子座漫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动漫艺委会副主任。目前工作生活在广州。担任广州市文联副主席、广东省动漫艺术家协会主席。
代表作品:《明姑娘》《人间四月天》《极简少女》系列微信公众号:金城漫与画(ID:jinchengmanyuhua)微博:@金城漫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