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金城对谈|火遍纽约插画圈的90后女孩,不靠国风靠“尬聊”?

金城 金城漫与画 2022-09-13



常常有朋友跟我说,你认识这么多优秀的画师,为什么不专门在公众号里做专访,让大家更深入了解他们呢?


的确,“金城对谈”这个栏目我也思考良久,决定不如就从近期被大家熟知的90后优秀插画师阮菲菲开始。


阮菲菲,便是今年绘制联合国首套冬奥邮票的插画师。


前段时间得了空,有了一个与她深度交流的机会,引发我许多思索。




此前向大家介绍阮菲菲时,内容多是一些关于她与插画结缘的故事。


此次结合了一些社会普遍现象,向她了解了一些插画工作当中的日常,和她个人的创作心路历程。


在纽约的阮菲菲


优秀的创作者都是有主见的,但知名的老牌企业也拥有自身独特的调性。


阮菲菲与许多这样的品牌有过合作,我们的聊天也从这里开始。


 Question 
金城:“你获得过许多国际大奖,也有过很多与大牌合作的经历。遇到令人感到舒适的合作方式是一种幸运,但如果遇到合作方与自己意见不同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有什么沟通小妙招分享一下?”

阮菲菲:“意见不同的情况很少。项目初期做好充分的沟通,了解客户想要什么、目标是什么,再开始创意构思。一般草图会提供3-5个方向让客户选择,包括「保守」的想法、「激进」的想法,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选项。


当然,在这些选项中也会有自己偏好的一个,但只有在客户无法做抉择的情况下才会提出来供参考。

而且沟通的出发点永远是基于产品、消费者和营销目标,很少是个人层面的。


国产电影《江南1894》宣传海报


其实在这个时代,人作为群居动物,需要与社会建立联系,过程中往往会被外界赋予各种各样的标签。


学生时代,因个人特点而被取的外号是一种标签;


步入社会,因工作、外形、性格等外显信息而形成的刻板印象是一种标签;


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风格这方面更难免会被人贴上标签。


美国科技公司Apple(苹果)


有人说标签是枷锁,它束缚了创作者的成长和未来;有人说标签是警铃,提醒创作者要“思变”;也有人说标签是夸奖,说明创作者的风格是标志性的。


当然也会有人觉得标签是一种对创作过程的总结,于是作为一个中性词看待。


 Question 
金城:“你曾说过亚洲文化是自己作品的骨骼。我了解到有人说你的画比起国风更像是浮世绘日风,你自己对这个评价有什么看法呢?

阮菲菲:“我认为每一个艺术家都是受多种风格影响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创新、融入个人的东西。


我本人是看日漫长大的,也有接受东、西方传统艺术的教育,有平面设计的背景,也深受美国插画文化的影响......


关于国风、日风的讨论,我个人的理解是:


传统国风偏朴素、淡雅,强调的是意境,而为了配合现代的广告宣传使用,颜色进行了加重处理,就有了浮世绘的感觉。


 Question 
金城:“你觉得自己的风格有没有被标签化? 比如说别人给你贴过什么样的‘标签’呢?

阮菲菲:“被贴最多的标签应该还是‘国风’吧。


由于项目的原因,我以往的作品里的确出现了较多中国元素。比如产品包装、书籍封面、影视海报等,很多都和中国文化有关。



国产护肤品牌谷雨


 Question 
金城:“那你怎样看待这些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

阮菲菲:“其实这种标签背后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如今东方元素越来越受消费者欢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国风’作品出现在国际市场中,我很期待看到大家对此进行不同的演绎。(比如越来越多品牌会邀请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和设计师做‘春节限定’。)


如今“国潮”崛起,国内有众多汉服活动,甚至还兴起了汉服走秀;


而在商业圈中,品牌面向国内的宣传风格也基本是让“国风”元素与品牌自身调性相结合,在大家面前刷一波视觉好感度。


美国科技公司Apple(苹果)


 Question 
金城:“我其实挺好奇你心中的国风插画,是什么样子的?  而且你现在主要在美国工作,风格上也需要和欧美的文化风格有所融合,你会怎么去平衡这两个风格的界限和尺度?

阮菲菲:“我认为‘国风’离不开东方元素,而我期待看到的是大家对东方元素进行的创新性演绎。


常见的有中西结合、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我的创作方法主要是把东方的元素放入西式的构图中,打破画面的平衡感,达成某种‘不平衡’。


比如元素的巨大比例反差、颜色的强烈对比、用抽象元素营造实体空间等等。通过增加画面的矛盾性从而产生趣味性。





2020年,几张“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图片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而图片中的几名学生也被称为“卷王”登上了热搜。


名叫“边骑车边用电脑”的出圈图片


在那之后,一篇叫做《绩点为王:中国顶尖高校年轻人的囚徒困境》的爆款网文又对“内卷”一词的使用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于是,“内卷”一词正式流行开来,并成为现代口语常用词汇。


“内卷”这个词语本在学术文献中,多是指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形态后,既不能稳定下来,又没法转变为新形态,从而只能在内部变得更复杂。


但它延伸到社会中时,形容的就是非理性的内部竞争,或“被自愿”竞争。


 Question 
金城:“你身边的国内外插画、美术圈,有没有出现‘内卷’?你又怎么看待呢?

阮菲菲:“可能会有‘小圈子’现象的存在吧。


就像其它行业一样,圈子以内的人结盟,共享信息和资源,并有一定的排外性。比如有些时候,花时间社交的人,的确可能会比花时间画画的人更容易得到某份工作或奖项。


这对于新人来说也许会是打击,但也不必灰心。从长远来看,作品必定是会带人走得更远的。


房产品牌万科·杭州


 Question 
金城:“你自己的生活作息是怎样的呢?工作量最大的时候,会不会也996、007这样生活?”

阮菲菲:“因为是自由职业,我的作息都是跟着项目浮动的。客户都来自不同的时区,开会时间是不固定的;周末和假期也经常是不存在的。


但创意工作者特别需要‘灵感补给’,所以我每天尽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运动时间,以及安排偶尔的短途旅行。


年轻的时候的确有很不健康的作息,‘废寝忘食’都是常态。随着年龄渐长,越来越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不想像植物一样枯萎,就需要补给水分、营养和阳光。



阮菲菲的猫咪宝贝


 Question 
金城:“现在社会各行各业的竞争都很激烈,您是如何为自己的插画提高竞争力的呢?”

阮菲菲:“首先要找到自己在‘各行各业’中的位置吧。


即使是插画行业也有很多种类,如商业插画、游戏原画、分镜/故事版、时尚插画等等。通过不断的尝试找到自己的兴趣点,然后再通过不懈的努力让它成为‘发光点’。


提高竞争力意味着要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去面对常人无法面对的挑战,最好的武器和盾牌就是‘兴趣’+‘决心’。


 Question Question 
金城:“在曾经的采访中你提到自己的插画特点就是‘故事性’,那你故事的灵感、素材一般是从哪里寻找呢?”

阮菲菲:“作品灵感是生活中所看到的、经历的、体验的点点滴滴。某些人物、事件、情感,总是能唤起人们的共鸣。把这些可以引起共鸣的元素融入画面中,是我一直在尝试的。


比如给《纽约时报》画的关于戏剧书籍的插画,我将剧院的环境和家中看书的灯光结合,展现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人群VS独自一人’,‘戏剧表演VS戏剧书籍’。由此带出文章主题‘疫情对戏剧的影响’;以及引起情绪共鸣‘疫情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阮菲菲为《纽约时报》

戏剧书籍板块绘制的插图




阮菲菲插画生涯以来,获得成就无数,她在美国读研期间,就已经与大厂牌合作过几次,这十几年的履历够她人生洋洋洒洒的铺陈许多页。


但她的插画成长之路却也不是一帆风顺。


 Question 
金城:“从广州大学到美国求学,当中你一定经历了很多,是否有过迷茫与蛰伏期?又是哪一刻让你觉得看到了曙光?”

阮菲菲:“求学的过程中,感觉每一天都是紧张充实的。课程、作业、活动等都是被合理安排好的,仿佛脚下一直有一条轨道顺着走。


毕业后这条轨道就突然消失了,人生一下子失去了方向,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经历了投简历和面试的阶段,但很快发现了自己真正想走的方向是全职自由插画师。




 工作中的阮菲菲


 Question 
金城:“你的第一个重要的客户是什么呢?分享一下吧。”

阮菲菲:“我在美国的第一份工作是给Boom!Studios出版的漫画制作封面(包括知名IP‘探险活宝’)。


早期还有给各类杂志和出版物制作内页插图和封面(包括‘纽约时报’)。这些给我提供工作的编辑们都是我平时在艺术展览活动中认识的。


可以说是‘名片’和‘尬聊’开启了我的自由插画师之路。


第一个引起大家注意的作品是2017年给英国BBC电视剧《神秘博士》制作的系列宣传海报。这份工作是通过我美国agent(Richard Solomon)联系到我的。当时我和agent也刚合作没多久,这是我们成功合作的第一个广告类项目。用他的话来说:每一个项目都是缘分。


阮菲菲与Mercedes-Benz(奔驰)海报合影


对每个人来说,自身兴趣所在,就是自己人生的那片净土。


有的人用舞蹈表达情感,有的人用歌声抒发内心,而有的人画画就是生命的归宿。


 Question 
金城:“画画这件事对你的人生有什么样的改变呢?在这个过程中,相信也给予了你一些成长和人生经验吧。”

阮菲菲:“画画是需要热爱、投入与坚持的。


我和我身边仍在画画的朋友们一样,当初都是因为纯粹的热爱而开始的,并在各阶段的自己我怀疑和挣扎的点上,依然选择了继续前进。


社会意义上的成功与失败(金钱、名利、人气等等),都只是画画过程中沿途的风景。艺术追求之路就是一条内在的个人成长之路,从生命的意义上来讲,就是一种修行和体验。



的确,每一位创作者都应将努力视为基本纲领。


但回想我与阮菲菲始于冬奥的缘分,不得不感慨际遇有时真的很重要。


动画短片《Here's what you don' see》封面


 Question 
金城:“在参与联合国邮票的项目之后,事业和生活有发生什么变化吗?”

阮菲菲:“除了出版类和广告类插画,我平时也有和非盈利机构组织合作。比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纽约地铁(MTA)、纽约政府(NYC Mayor’s Office),包括这次合作的联合国。


每次参与这类合作,都有一种‘作为插画师群体的一员,担当起部分社会责任’的使命感。个体的角色和影响在这类项目里反而是削弱了的。


有意思的是,我父母第一次看到这套冬奥邮票,是某天吃饭的时候在央视新闻联播的报道里。


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走进’他们的世界。我自己也体会到原来插画可以和大家那么近——就在生活里,并不是遥远的象牙塔。


 Question Question 
金城:“你已经为很多的行业绘制过插画,2022年有什么工作计划和新的目标呢?”

阮菲菲:“2022会有新的商业插画合作项目,以及继续以往的一些合作(包括出版类和包装类的),总体没有太大的变化。


个人创作方面,我正在和以前SVA的剧本老师Mark Sable合作一个长篇漫画故事,我希望通过这个作品给自己一个继续学习和深造漫画语言的机会。


动画短片《Here's what you don' see》关键帧作画


这个世界上为梦想奋斗的人,从不会错过任何继续深度学习的机会。


我非常认可阮菲菲想要尝试新方向的决定,她就像个勇闯江湖的女侠一样,丝毫不害怕外面的世界。


 Question Question 
金城:“那么你对母校的学弟学妹,或是未来想从事插画、艺术工作的学弟学妹们有什么寄语、期待或建议吗?”

阮菲菲:“保持好奇的心和开放的思维去探索与创造。


愿大家怀着智慧、勇气和力量,发现自己的潜能、尝试不同方向,解锁新的人生。


从广州大学,到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再到为联合国绘制邮票,如今,她甚至还要以插画师的身份挑战长篇漫画。


从表象上来看,阮菲菲的进阶是具有刺激性的职场爽文;


但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一个从不满足于现状的插画师,坚持自我挑战,在艺术事业上不断解锁新人生的勇者之路。



这个靠“尬聊”火出插画圈的女孩在看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