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过去与未来的夹缝间,至少还有文学

十月文艺 十月文艺 2022-06-21

本文转载自:慢书房微信公众号


这世上,有的作家会成为火炬,照亮通往窄门的路。

有的作家会成为信使,诉说一颗灵魂在夜晚的重量。

那么出版社、书店和推荐书的人是什么呢?


董桥先生说:

 

书店再小还是书店,是网络时代一座风雨长亭,凝望疲敝的人文古道,难舍劫后的万卷斜阳。

 

我想,推荐书的人,就是这风雨长亭里暂歇的人,他可能也疲敝了,但看到了万卷斜阳,便抚慰劫后之心,然后持续告诉路线,看,火炬在那,看,信使来了。

 

这便是作家、出版社、书店、荐书人形成奇妙之链。



当我们阅读文学,我们读什么呢?

 

我们会读到“心灵”,是作家对心理深度的挖掘。

 

如菲茨杰拉德、弗吉尼亚·伍尔夫、张爱玲等,他们的文学关注人的心理活动、人对记忆的处理方式,聚焦现代人在精神层面所要面对的全新挑战。

 

我们会读到“勇气”,是作家的向外突破。

 

如契诃夫、卡夫卡、王小波等,伟大作家往往既能写出人心灵的煎熬,也能感受到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在那个时代中,如何自处,如何突破。

 

我们会读到“痕迹”,是作家的心灵深处的世界。

 

比如鲁迅、汪曾祺等作家,他们的文学及其背后的思想与美学痕迹,有文学人物的光彩和血肉,也有文学与人生结合的方法论。

 

坚持做一个清醒的人,努力 “向内走”,似乎是这个时代的不合时宜。或许,转向文学,我们便可以找到心灵的同道。

 

竹内好对鲁迅的一段评价:“鲁迅所看到的是黑暗。但他是以满腔热情来看待黑暗,并绝望的。对他来说,只有绝望才是真实。但不久绝望也不是真实了。绝望也是虚妄。‘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如果绝望也是虚妄,那么人该做什么才好呢?对绝望感到绝望的人,只能成为文学者。不靠天不靠地,不以任何东西来支撑自己,因此也就不得不把一切归于自己一身。”

 

作家如此,普通人何尝不也是如此?



推荐一本新书,《至少还有文学》。一本写给普通读者的经典文学指南。让我们于茫茫黑夜中漫游,在尘埃弥漫处见光亮。

 

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与我们分享,菲茨杰拉德、伍尔夫、狄金森、门罗、契诃夫、卡夫卡、哈代、太宰治、石黑一雄、王小波、钱钟书、张爱玲、汪曾祺、鲁迅等三十位世界级作家的故事。




作者宗城说:“写作这本书时,我并没有采用教条的学院分析式话语,而是试图在‘学理性’和‘可读性’之间找到平衡,把作家们的作品和故事更生动地展现出来。我更感兴趣的是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文学如何影响了生活,生活又是如何反哺文学?在文学共和国里,为什么作家们能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径?”

 

他在序言中,谈我们今天这样的时代,为什么还需要文学。他说:“如今热心于文学事业的人,不必气馁。身为作者,我们可能不是最后看到春天到来的人,但如果我们都自暴自弃,春天是永远不会到来的。一代人的理想在上一代人的交付之中慢慢生根发芽,我们很大程度上做的是一种交接棒的工作。”



书名:《至少还有文学》
作者:宗城
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3月1日

在今天,唱衰文学是一种常见的腔调。文学已经是今天物质成本上最低廉的行业,而它所能给予人类的养分,却一点也不比其余行业低,甚至在开拓人类语言的边界、唤起人们内心情感的能力上,文学仍旧是今天最有力量的一门学问。
 
文学并非无用,它是对工具理性的反抗,它帮助人们重新认识到,生活不只有一种价值选择,在成王败寇之外,还有更宽广的世界。”

5月5日晚上八点,宗城做客云上第39场慢沙龙,期待如期相逢!



喜欢这本书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入手

赠价值莫奈明信片(40张一盒)





文丨慢条斯基



编辑:王昊

审核:胡晓舟


| 往期精选 |

《纸上》为何能够得到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喜爱?

“第一届书中劳模评选大赛”正式启动,快来票选你心中的劳模

万方:阅读在今天是一件奢侈的事,但是我们不能放弃

《文学的日常》x 于坚|从大自然所赐的万象中感受真谛

黎紫书x吴琦:真正伟大的作品,都是无疆界的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图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