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流行病预警系统,能拯救全球吗?

医学界 2021-07-10


《连线》杂志:魔鬼已经放出来了



撰文 | 燕小六


经过近半年的确认,遗传学家、被誉为“绘制人类基因组图谱先驱”的埃里克·兰德,于6月2日宣誓就任总统科学顾问和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主任。


通俗地说,“OSTP主任”相当于中国科技部部长。在美国新总统拜登推动下,这一职位首次提升至内阁级别。相较于此前任何一任OSTP主任,这可能使埃里克·兰德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影响力。


图片说明:当地时间2021年6月2日,埃里克·兰德(左二)宣誓就职总统科学顾问和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主任。/Bloomberg


《自然》杂志在其上任第一天进行专访。埃里克·兰德谈及自己对OSTP的发展目标,以及美国总统拜登赋予他的一些重要优先事项。其中包括,从这一次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吸取哪些教训,美国需要做些什么、以防止下一次大流行。


“我们不能因为在一年内研制出疫苗而自满……我们能否启动更快速的诊断?能否建立全球预警系统?在接下来的几周和几个月里,我们将就一系列目标进行讨论,以防再陷入这种(新冠)规模的病原体大流行中。还有很多传染性病原体、很多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毒。我们要讨论的,不是‘如果发生大流行’,而是‘什么时候’。”埃里克·兰德告诉《自然》。


“全球大流行病预警系统” 已建立


“如果有什么东西在未来几十年里可以杀掉上千万人,那极有可能是一个高传染性的病毒。不是战争,不是导弹,是病原体。”早在2015年,比尔·盖茨就发出“警世预言”。


“但我们对此的回应,就像看到微软系统提示的错误警告那样,视而不见。”英国首相约翰逊在联合国大会第75届会议上发言称。


今年年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传染病实验室主任马修·米莫里在《自然》杂志发表评论指出,来自病毒的威胁始终存在。“历史不断重演。从SARS到MERS,再到新冠肺炎,全球至少3次遭遇冠状病毒疫情,且越来越严重。在每一次疫情应对中,科学家和决策者都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问题上,而忽略了对未来的规划。”


当地时间2021年5月5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和德国共同建立“WHO大流行病和流行病情报中心”。该中心旨在成为“全球早期预警和监测系统”,帮助国际社会在疫情尚未发生前就发现早期端倪。


中心将制备“超级电脑”,创建共享途径,联网访问重要的多部门数据,从而增加数据的可用性和联系。同时,中心将开发风险分析工具和预测模型,推动数据分析方面的创新,协助“预测、预防、发现、准备和应对全球传染病和流行病风险”。“与动物相关的数据能提供早期信号,在疫情发生前就发出风险警示。”德国总理默克尔介绍。


图片来源于WHO


全球预警系统要做什么?


“我们要像预报天气那样,建立‘全球免疫观测站’。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真正需要的是信息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流行病学家和数学家。”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助理教授迈克尔·米娜说。她是该学院传染病动力学中心的核心成员,身兼美国布列根和妇女医院临床微生物学副主任。


她表示,大流行早期预警和监测系统的日常工作之一,是绘制病毒图谱,预测病毒热点区域,快速识别新型传染病。“有些人没生病,但也许他接触过什么东西。因为在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实体中,病毒是数量最多的。一茶匙海水中,可能含有约1000万个病毒个体。”


计算机科学家诺姆·罗斯是全球领先的热点建模者之一,也是“全球病毒组项目(Global Virome Project,GVP)”的主要参与者。GVP项目旨在于10年内,从那些携带病毒并可能传播给人类的哺乳动物和鸟类中,挑选1000-2000个个体,采集样本,建立一个包含所有潜在人畜共患病毒的图谱,并根据病毒传染给人类的可能性,优先进行疫苗研发。


诺姆·罗斯指出,有3个因素可能促使某地成为“人畜共患病热点区”,包括:哺乳动物种群的高度多样性、气候变化模式及土地用途的活跃变化。“动物多样性导致病毒多样性。如果很多不同的物种有重叠栖息地,就可能共享病毒。病毒在物种间传播时,更易传播到人类身上。而气候变化、工业和农业导致土地用途大量改变,促使动物种群转向更适合生存的地区,更易和人类接触。”


诺姆·罗斯等人利用卫星和气候数据建模,预测“下一个”病毒热点区。然后,结合科学家的血清学实地调查,在人群中采集血液样本,寻找表明人类与新病毒反复接触的抗体。“经授权,我们或可以使用即将丢弃的血库、医院血液样本,运行数十万种抗体检测,及早发现那些病毒。”迈克尔·米娜说。


图片说明:2018年,科学家深入乌干达一处洞穴,捕捉携带马尔堡病毒的蝙蝠。/THE WASHINGTON POST


预警系统要生效,国家层面需投入


《2021年可持续发展融资报告》显示,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全球经济经历了90年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估计全球“蒸发”1.14亿份工作,约1.2亿人陷入极端贫困。


“与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造成的损失相比,用于全球病毒组研究的总费用微不足道。”前PREDICT项目全球负责人乔纳·马泽特告诉《洛杉矶时报》。


PREDICT项目由美国政府出资,于2005年H5N1禽流感暴发后启动,2009年开始运行。项目致力于从1万多只蝙蝠和2千多只其他哺乳动物标本中,寻找“人畜共患的高危病毒”。2019年9月,运营10年之际,项目因资金枯竭,无法继续野外工作,数十名科学家和研究员被解聘。而截至当时,该项目共发现约1200种可从野生动物传播到人类的病毒。


“基于我们的研发发现,针对新冠疫情大流行,我们并没有感到惊讶。但我们不希望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我们有找出这些病毒的所有技术和科学动力,现在需要的只是政府意愿。”乔纳·马泽特说。


美国《连线》杂志称,各国已展开不同规模的病毒图谱绘制研究。比如,中国农业大学一直在寻找新型猪流感或禽流感毒株。他们对来自中国各地屠宰场的数以万计拭子进行检测,监控可能出现的新毒株。


此外,通过研究孟加拉国和加纳的蝙蝠种群,传染病生态学家了解到,蝙蝠物种会因压力,大量释放病毒。而此时,其免疫系统比正常情况下更脆弱。研究项目希望能监测蝙蝠的行为变化,预警其释放病毒的条件和时机。这或能有效警告当地民众,在某些时段不要食用易被蝙蝠污染的食物。


今年6月,由英国前首席医疗官莎莉·戴维斯发起的“The Trinity Challenge挑战赛”即将揭晓2020-2021年度获奖名单。本年度挑战赛旨在寻找并开展具有影响力、能反映未来公共卫生危机本质的解决方案,包括“在疫情大规模暴发前,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和创新技术来识别病原体”“通过最优性价比的方式,输出观点并具备干预公共卫生危机的能力”等。


“我们缺的不仅仅是感染、治疗数据。我们更需要行为、经济、流动性数据等。这些都掌握在大型科技公司手里。”挑战赛首席执行官哈拉·奥迪举例称,疫情下,多国出现个人防护设备(PPE)短缺问题。核心就是,潜在购买者不知道哪里在生产PPE,怎么运输及库存地点。“访问这些数据不复杂。但它就是查无所获。”


“我们已经把魔鬼从瓶子里放出来了。现在要做的,是让人们有能力在更早阶段有效应对,减轻相关事件的风险。”《连线》写道。


资料来源:

1.First science adviser in US president’s cabinet talks COVID, spying and more. Nature. doi.org/10.1038/d41586-021-01501-1

2.联大致辞:英国首相约翰逊呼吁建立全球大流行病预警系统. 联合国新闻

3.新冠肺炎大暴发本可避免?美媒:早期预警计划去年被关闭. 央视新闻

4.世卫组织和德国启动新的全球大流行病和流行病情报中心. 世界卫生组织

5.报告:应对新冠疫情世界必须做得更好. 新华社

6.下一次大流行的关键:预警系统. 美国大学新闻

7.How to stop the next pandemic. WIRED UK

8.It’s Already Time to Stop the Next Pandemic. Can a Prize Help?. WIRED UK

9.全球新冠大流行可能会导致失去十年的发展成果. 联合国新闻



来源:医学界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制版:舒茜

往期精彩回顾




印度变异株肆虐,新冠疫苗还有用吗?
印度已有5亿人感染、160万人亡于新冠?《纽约时报》和印度怼上了
感染新冠216天未转阴,她变成了“超级病毒培养皿”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资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