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甲肿瘤外科主任抗癌6年逝世,年仅59岁

服务医者改善医疗 医学界
2024-10-29


“他做学问勤奋严谨,做人厚道善良,还差一年他才入花甲,是英年早逝啊!”




撰文 | 燕小六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主任姚学权在临床工作之余,也是一位热爱科普的医生,他主编科普图书《胃癌那些事》,还拍摄发布了近500条科普短视频。但他的科普短视频账号发布的最后一条视频,却是他的讣告:姚学权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7月12日14时28分在南京逝世,享年59岁。

“当年姚主任和刘福坤主任一起给我爷爷做的胃癌手术,17年了,(爷爷)一直健康地活到现在,已95岁。没想到今天看到姚主任的讣告,愿这位人间天使在天堂依旧能够守护他的患者,一路走好。”

“几个月前给我妈妈做手术,出来的时候他走路踉踉跄跄,脸上苍白,我以为是累的,原来不仅仅累的,还是带病给病人主刀手术,天妒英才,姚主任一路走好!”

“我的肠癌是姚主任2021年帮我手术的,手术很好,姚主任一路走好!”

……

在讣告视频留言区,数千名患者及患者家属留言缅怀姚学权主任。这则视频配文称,姚学权与癌症抗争了6年,一直在为病人解除病痛,自己一个多月前病倒在病区病床上,用了各种治疗手段,病魔还是夺走了他的生命。

文中痛惜道:“他做学问勤奋严谨,做人厚道善良,还差一年他才入花甲,是英年早逝啊!”

图源/江苏省中医院

中医院里的消化肿瘤外科专家


姚学权是江苏省建湖县人,根据医院官网对他的介绍,他不仅是消化系统肿瘤外科专家,还是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江苏省高评委评审专家,博士、硕士生导师。

1988年,姚学权本科毕业于南通医学院,他的硕士也毕业于该校。2003年,他从南京大学医学院博士毕业,是我国著名肿瘤外科专家、“金陵一把刀”刘福坤教授的首批博士生之一。

2005年,姚学权跟随导师加入江苏省中医院,在刘福坤主任的带领下参与组建了消化系肿瘤外科,后担任科室副主任。

姚学权曾撰文称,刘福坤不仅教自己医术,更重要的是教行医原则。“力争将天天在做的手术做到完美、精益求精,为绝望的患者带去希望,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经过十多年发展,消化系肿瘤外科团队在姚学权带领下,特色治疗层出不穷,尤其在高龄患者手术及术后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截至2023年11月,在该科实施的胃癌手术患者中,70岁以上患者约占20%,最高龄为94岁。

这与姚学权等人勇于创新密不可分。

医院官网介绍,姚学权在国内最早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肝、肾囊肿去顶手术,率先开展腹腔镜辅助经骶尾部入路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新路径等,填补了医院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恶性肿瘤的多个空白。

2019年11月,江苏省中医院在全国中医系统中率先引进第四代手术机器人。5个月后,姚学权获得机器人手术资质证书。对此,他表示:“年轻的外科医生应该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科技,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理念,病人才能获益。”

此时,他已经罹患癌症,在与肿瘤抗争同时,还在学习新技术,为更多肿瘤患者能获得更好的治疗而努力。

姚学权主任的机器人手术资质证书

此后,机器人手术成为姚学权的专长之一。根据医院信息,他常规开展机器人辅助胃癌、肠癌根治手术。有一位强烈要求保肛的患者被发现肿瘤距肛门近、保肛难度很大。姚学权团队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使用机器人辅助手术,帮助患者达成愿望。

2023年2月23日,江苏省中医院挂牌成立外科学院。在开班仪式后的培训中,姚学权进行机器人手术演示等。

身为一名中医院里的西医,姚学权撰写《中医院里的机器人故事》称:“中医院里的西医故事和西医院里的中医故事一样精彩,都是治好病人的好故事……中医并非一成不变的,反而是不断地传承与创新,融合新的事物以及新的理念。”

2020年6月,“机器人中国胃肠外科临床手术教学示范中心”落户江苏省中医院。姚学权在活动中做主题演讲。图源/江苏省中医院


投身公益,醉心科普


除去临床工作,姚学权还担任南京中医药大学外科学教研室普通外科、肿瘤外科教研组组长。他将为数不多的个人时间几乎都投入到公益活动中。

他曾通过医院官微发声称,癌症能否治好,“早”字是关键,早筛、早诊、早治是有效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这也是他长期坚持做科普的动力,他在近期发布的一则视频中说,“我们为什么一直在坚持做科普?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发现早期胃癌,或者早期发现胃癌。”

从2014年开始,经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学浩倡议,在南京的建湖籍医卫专家开始每年一次的回乡义诊。截至2023年,除有一年因疫情没能成行,姚学权每年都会如期赴约,坚持十年之久。


“当年,(我们)曾经穿着布鞋离开家乡……跃出农门是当时农村孩子的梦想。不少人梦想成真,都选择了跟医学相关的专业。义诊是从建湖走出来的医务人员对家乡最好的报答。”姚学权写道。

此外,姚学权开通个人公众号、视频等,持续发布科普文章,积极配合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多渠道,制作科普节目。用他自己的话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做好科普工作更为关键。因为手术治疗的个体是有限的,好的科普能够影响的人群数量是不可限量的,让更多人了解这种疾病,规避这种疾病,碰到这种疾病少走弯路,实在是太重要了。”

“患上肿瘤,对咱们老百姓来说,是天塌下来的大事情,往往会病急乱投医,更有些患者,被骗去一些非专业的医院,选择错误治疗,增加痛苦,花费钱财,贻误手术治疗最佳时机。为患者释疑解惑是我的一个心愿,希望能够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其公众号简介写道。

姚学权的文章有“套路”。开头都是患者的真实故事。写法是用普通老百姓能听懂的语言,讲解消化系肿瘤发生、发展等道理。

“写就要写最好的,写最真实的故事。尽管我在文中隐去了患者的姓名,还是有人找到了自己,因为是真实的故事,所以无法谦虚。”姚学权写道。

2022年,姚学权将公众号文章集腋成裘,出版《胃癌那些事》一书。书中的人物故事可能跨度十几、二十年。“能把十数年的资料都细致地分类保存起来,必要时候再呈现给大家,这是一位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有心人。”有同行评价该书称。

姚学权最后一次更新个人公众号,是在2024年4月17日,这一次他不再科普,而是在记忆中思乡。在该篇《是时候回一趟老家了》文中,他在网络上找了许多与记忆中的老家相似的图片,在图片中做了一次精神返乡之旅。

在一年一度回乡义诊的医生中,建湖人民再也等不到姚学权主任了。

参考文献

1.江苏省中医院官网

2.患者福音丨这种创新“四联”模式,使不治之症成为历史!. 江苏省中医院

3.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主任姚学权:胃癌机器人手术,从高冷到畅谈. 光明网



来源:医学界

责编:田栋梁

编辑:赵   静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推荐阅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医学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