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到底算几线城市?
每次写股市,最常遇到的小白问题就是XX基金还能不能买?
每次写楼市,最常遇到的小白问题就是XX城市算几线城市?
虽然过去几年,力哥已经写过好几次关于城市分级的文章,不过看大家那么迷惑,今天就再专门捋一捋这个问题吧。
老龄化时代已经来了,中国人口总量很快就要衰减了,各大城市铆足了劲抢人,那些经济最发达、高薪工作机会最多、创业机会最多、生活设施最便利、教育医疗娱乐资源最丰富、交通最便捷、政府最廉洁、城市运作效率最高的城市,就会受到最多人的青睐,房子依然供不应求,自然有长期的保值升值潜力,每次市场遇到调整期,都是买房的最佳时机——不管是自住还是投资。
所以城市之间的投资鄙视链已经非常清晰:一线>强二线(准一线)>标准二线>弱二线>强三线>标准三线>四线>不入流的小县城(很多小镇青年自嘲的“十八线”)
其中只有强三线(含)以上级别的,未来房子才有投资价值,以下级别的房子,自住可以,越往后走,要出租出售都会越来越难,所以没事千万别瞎投资。
对于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归类,不同机构专家都有不同的排列,但总体上大同小异,以下是我心目中的具体城市分类:
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
强二线(准一线):杭州、成都、武汉、南京、重庆
标准二线:天津、苏州、郑州、西安、长沙、厦门、宁波、青岛、济南、福州、佛山、东莞、合肥、沈阳
弱二线:大连、昆明、无锡、哈尔滨、石家庄、南昌、太原、南宁、长春、贵阳、乌鲁木齐
强三线:珠海、泉州、惠州、温州、烟台、嘉兴、南通、中山、廊坊、常州、保定、呼和浩特、海口、兰州、湖州、台州、开封、三亚、洛阳、绍兴、西宁、株洲、银川、湘潭
大体上就是这些,像昆山这种很强的县级市包含在苏州就没特地写进去,除了上面这些城市,其他城市今天原则上都不具备明显的投资价值了。
过去40年,城市之间的起伏变化还是很明显的。
最典型的就是深圳,40年前还什么都不是,30年前只是个三线城市,20年前成了二线城市,10年前开始晋身为一线城市,从“北上广”变成“北上广深”,而今天,往往大家更习惯说“北上深”,广州在经济和人才竞争层面已完全被深圳超越,甚至在科创领域,深圳都把北上甩在身后了。
深圳风光
但深圳这种乱世枭雄,以后不会再有第二个。现在正在崛起的,比如杭州、重庆、郑州,未来大概率还会继续崛起,现在正在逐渐衰弱的,比如东北地区,未来大概率还会继续衰弱。
有些近年表现活跃的弱二线或强三线城市,未来可能还会有进击的空间,比如贵阳、泉州,但再怎么跳,撑死了也还是个二线城市,绝不可能晋升为真正的一线城市。
一线城市之所以叫一线,就是因为非常稀缺,但世界上好像没什么人不热爱自己家乡,本能会对家乡高看一眼,至少希望家乡会变的更好,家乡的房子会变得更值钱,开发商也就正好趁机宣传,所以到处都是所谓“新一线城市”的宣传广告。
这玩笑开大了,中国有四座一线城市,已经不算少了,未来怎么可能再冒出来好多座一线城市呢?大部分国家只有一座一线城市,就是首都,美国也只有纽约和洛杉矶两座一线城市。
在可预见的未来,杭州和成都是唯二有可能成为新晋一线城市的种子选手,但这也是至少10年后的事,其他城市别妄想了,洗洗睡吧。
成都夜景
中国已经过了大浪淘沙、群雄逐鹿、英雄并起的草莽年代,我们不再是光脚的泥腿子,而是一个家底非常殷实的超级大国,摸着石头过河这种吓死人的事不会再做了,这意味着规则越来越健全,法治越来越完善,不是一个优惠政策扔过来,就能“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不管对个人还是城市来说,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屌丝逆袭、弯道超车的机会会越来越小。
未来大部分城市的人口会越来越少,即使自住购房,也建议选择配套设施已经成熟的市中心区域,而不要被地方政府忽悠到除了房子还是只有房子的郊区新城,不然不出10年,你一定会肠子都悔青的。
这是前几天一个粉丝的留言,对我的判断非常不满。可不管你承不承认,现实就是现实,与其自欺欺人,还不如早点认清现实,从长计议。
如果你身边还有亲友想投资那些小城市的房子,希望你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们,能救一个算一个吧。
作者:力哥
来源:力哥理财
点击关键词阅读往期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