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巅峰时退隐,却被后来者奉为“超现实主义教父”
形而上的艺术,平静中有着不平静,似乎难以预料之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乔治·德·基里科
巅峰时退隐
从二十不惑时不断探索自己在艺术表达上的可能性,到三十而立时走回稳妥的学院派创作路线,十余年间的起起落落,似乎都被基里科归结为了年少轻狂时的冒险,甚至当晚年时被问起过去的那段辉煌,他还会满心愤懑,将其称之为“精神错乱下错误的领悟”。
但他留下的早期作品永远能够为那段岁月的存在注解和证明,并以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不断启示着同时代以及后来的许多艺术家们,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勒内·马格里特。
乔治·德·基里科《爱之歌》
1924年,当正处在创作迷茫期的马格里特偶然看到基里科的作品《爱之歌》时,画中的美感与想象力让马格利特大为震撼。他曾回忆当时看到此画的心情:“基里科运用美感和想象,完成了《爱之歌》,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外科手术手套和一个头部古老的雕像组合……这胜利的诗歌取代了传统绘画刻板的印象,这对于因受于技法和才智却有着独特审美的艺术家而言是一种彻底的割裂,这是一种新的视野。”
在看到基里科的作品之前,马格里特正活跃在广告界,他喜爱绘画,但创作风格在不同的派系中反复横跳,始终没有寻找到可以让他安放一切对生活的怀疑与不安的创作形式。基里科的画在偶然间点醒了他,他意识到,原来神秘与未知也能在创作中找到出口,即使无法解释,也许,也并不需要解释。
马格里特与超现实主义就此结缘,他的创作在此后一路开花,留下了许多为人称颂的经典。试想如果没有基里科,点燃马格里特创作的火花也许会完全不同,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脑洞大开的精彩也许就会是另一番面貌。
然而在马格利特被超现实主义深深震撼与吸引的时刻,基里科已经头也不回地离开了超现实主义的阵地,并在此后多年再未回归超现实风格。他与曾经一同畅聊超现实主义的友人们割袍断义、分道扬镳,甚至在晚年为了销毁自己的早期作品,而不惜以赝品自黑。
曾经承载他精神创伤、哲学思想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为何会在之后被他如此反感?一切也许需要从意大利某家不知名的精神病院开始说起。
现实中虚拟
1917年,基里科与画家卡洛·卡拉在意大利的某家精神病院相识了,二人常常彻夜畅聊关于艺术、过往以及未来的种种,相见恨晚的他们决定不去跟随同时代的任何一种艺术流派,而是创立一个代表自己的新画派,在基里科的倡议下,画派被命名为“形而上”。
“形而上”的本意是指通过理性的推理和逻辑去研究不能直接透过感知所得到答案的问题,它可以代表对无意识、内在直觉、幻觉等的追索,从这个名称以及含义中其实已经反映了二人在艺术上的表达追求。基里科自己也曾谈到过对于“形而上”艺术的认识:“形而上的艺术,平静中有着不平静,似乎难以预料之后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在贡布里希的形容中,基里科的早期创作是在捕捉我们处在意外和全然谜一般的情况下那种压迫着我们的奇异感觉。而这种奇异感,恰恰是一种释放,它无法从画面里找到答案,却能够埋下追问与思考的种子。
某种程度上而言,基里科的创作像是放置碎片的深渊,碎片是画中出现的种种物象,如石膏像、儿童玩具、体育用品、手套等常见物品,甚至有断裂肢体、漆黑剪影等自带诡异感的元素,它们多数具有一重或多重象征意义,而深渊则是画中现实世界与非现实空间的交会下,令观者产生的幻觉以及无尽的遐想。
基里科是个哲学深度爱好者,他将自己对于叔本华和尼采等哲学巨擘的思想感悟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并形成了一套具有辨识度的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无论是揭示表象之下的象征意义,还是以怪诞诡异引人剥离个人情绪,基里科的尝试在当时无疑是先锋前卫的。
他运用打破传统的构图、色彩以及画面元素,营造出神秘而不可捉摸的空间,强调着艺术中对于内在的深层挖掘。
日后回归古典或许并不是突如其来,基里科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中,也常常会有古典传统上午物象以及审美形式的出现。
坊间传闻导火索也许与画派合伙人卡洛·卡拉有关,卡拉在成立画派之后发表了《形而上绘画哲学》一书,却并未有只言片语提及基里科对他的影响和激荡,仿佛那些思想碰撞的时刻从未有过,此举彻底激怒了基里科,他毅然决然解散了“形而上”画派,搬离了超现实主义画家聚集的巴黎。
传闻是否真实后人难以知晓,但基里科从曾经为之狂热的“形而上”以及超现实的阵地中离场后,确实再也无法重回巅峰了。
当他的早期作品流落在巴黎大大小小的画廊中,超现实主义作家安德烈·布勒东意外发现了画中令人惊叹的革新,并为此痴迷,而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被基里科的作品影响,并拥戴他为超现实主义先驱时,那时的基里科,正偏居一隅,在古典艺术中寻找着新的意义。即使到90岁高龄离世时,他再未得到过市场和同好们的欣赏。
对于基里科激流勇退的选择后人褒贬不一,更无法站在所谓合适的立场去评说。但对于一个留下传奇和经典的画家而言,我们能做的,也就只剩从他的画作中抽丝剥茧,去看看他想要展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世界。
基里科笔下的超现实,好像是画布上的虚拟现实,又好像是当你凝视深渊,亟待纵身的那一跃。
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