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18年3月1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奥古斯丁:从情欲的俘虏到真理的传递者

2017-12-18 信仰的力量

奥古斯丁:从情欲的俘虏到真理的传递者


  “没有忏悔的人生不是真实的人生;存在与虚无之间,信仰之树叶繁根深,人只是天空下纷纷孤独的影子。有勇气忏悔的灵魂才可能高高飞翔。”——圣·奥古斯丁《忏悔录》中译本封底的话

  历史上,曾出现了许多被基督完全接纳并改变的生命。新约圣经记述的那个被众人排挤的妓女,获得了基督的宽恕和温暖的慰藉;从前毁谤上帝侮慢人的扫罗,去大马色路上看到基督显现,奇妙的经历促成他生命认知的180度大转弯,归正后的保罗带给后世基督徒无穷的灵性财富。而神学家奥古斯丁,其人生与生命的转变带给人巨大鼓舞。在上帝,没有什么不可能,也不存在任何巧合。

就这样,他成为爱的俘虏

  奥古斯丁于354年出生在北非塔格斯特的一个小镇上。父亲帕特里西斯是一个异教徒,母亲莫妮卡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也许自从奥古斯丁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母亲就没有停止过为他的儿子付出祈祷,盼望小奥古斯丁一生都能够活在上帝的眷顾中。但是母亲的信仰,对幼年奥古斯丁并没有产生多大影响,相反,随着年龄增长,青春期懵懂的生理转变促使奥古斯丁走上了极其奢靡堕落的生活,情欲的力量开始主宰他的心灵,之后在漫长的时期里,情欲的挣扎和寻求真理的心志一直令奥古斯丁痛苦不已。他在《忏悔录》中写道:“情欲的荆棘长得高出头顶,没有一人来拔掉它”。这种经历正仿佛圣保罗所描述的那样,“肉体和圣灵相争”,“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却由不得我。”

  奥古斯丁在罪恶的泥沼中越陷越深,还一度与他的伙伴一起偷窃,并且乐此不疲。“在我家葡萄园的附近有一株梨树,树上结的果实,形色香味并不可人。我们这一批年轻坏蛋习惯在街上游戏,直至深夜;一次深夜,我们把树上的果子都摇下来,带着走了。我们带走了大批赃物,不是为了大嚼,而是拿去喂猪。虽则我们也尝了几只,但我们所以如此做,是因为这勾当是不许可的。我也并不想享受所偷的东西,不过为了欣赏偷窃与罪恶。”

  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奥古斯丁被父亲送往迦太基学习修辞学和哲学。迦太基是当时地中海沿岸一个著名的港口城市,人口众多,商业繁华,与此同时,因为受到罗马风俗的影响,人们生活奢靡腐败纸醉金迷。在这样的环境下,年幼的奥古斯丁显然难以抵抗,他又一次陷入情欲的放纵和狂欢中。在《忏悔录》中,他详细地记录下初到迦太基心中涌动的爱火:“我来到了迦太基,我周围沸腾着、振响着罪恶恋爱的鼎镬。我还没有爱上什么,但渴望爱,并且由于内心的渴望,我更恨自己渴望得还不够。我追求恋爱的对象,只想恋爱......爱与被爱,如果进一步能享受所爱者的肉体,那为我更是甜蜜了。我把肉欲的垢秽沾污了友谊的清泉,把肉情的阴霾掩盖了友谊的光辉;我虽如此丑陋,放荡,但由于满腹蕴藏着浮华的意念,还竭力装点出温文尔雅的态度。我冲向爱,甘愿成为爱的俘虏。”

  果不其然,奥古斯丁之后不久便彻底成为爱的俘虏。一个迦太基女子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们开始同居,并且生下了一个孩子,名叫阿德奥达特。这位非洲女子,历史上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也很少提及,但她与奥古斯丁一同生活有15年之久,后来因为奥古斯丁另有婚约,才独自离去,后来据说隐居在修道院里,终其一生。

在追寻真理的路上加入摩尼教

  虽然,罗马帝国正逐渐走向衰败,但学术空气依然非常浓厚,罗马城的“斯多葛”廊柱下依然有着哲学家在那里辩论,雄辩术的弟子们在市场上公然辩论。迦太基作为北非的学术中心,也是毫不逊色。当时的年轻人更热衷于雄辩术(修辞学),他们因为经过专业训练而具备非常良好的口才。奥古斯丁自然不在话下,他带着父亲的期望,认真研读修辞学和哲学,也为他归正之后的信仰探索和神学思考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十九岁时,他读到西塞罗的著作《荷尔顿西乌斯》,使奥古斯丁深受吸引,从而产生人生的第一次思想转变,被后世称为“皈依哲学”。他突然明白过去虚空的希望真是卑不足道,便怀着一种不可思议的热情,向往着不朽的智慧。他钻研这本书,不再着眼于华丽的辞藻,而是其中所蕴涵的思想。奥古斯丁追求智慧之心因而被唤醒,他“决心将一生奉献于追求真理。”

  当时已经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一切哲学的探索势必和基督教有某种内在深刻的渊源。奥古斯丁开始阅读圣经,当然,这并不代表他信仰的皈依,他只是将圣经当作一般哲学类读物用于解释这个世界及寻求解决之道。然而,圣经使奥古斯丁颇感失望,他在其中只是看到了肤浅而表面的文字叙述,对于他所热衷的哲学理性的追寻,圣经没有任何记述。并且,当他思想渐趋成熟,他开始思考到善恶问题,基督信仰并不能给予完美解释。既然上帝是善的,为什么世界上有罪恶的存在?仅仅归咎于原罪就能解释所有现存的问题吗?他被这个问题深深困扰。

  此时,摩尼教给了他满意的解释。摩尼教由波斯人摩尼创立,他自称接受了上帝的直接启示,结合基督教和东方宗教成立的一个新兴宗教。当时,摩尼教影响很大。摩尼教持有二元论的世界观,认为善与恶是两个对立的永恒原则,善来自光明之神,恶来自黑暗之神,两者不断争战。人的灵魂来自于善,肉体来自于恶,灵魂的善是光明之神的恩赐,犯罪来自恶的原则,因此人无需承担任何道德责任。这一点和奥古斯丁向往的放纵堕落息息相合。他毅然决然加入摩尼教,并且成为极其热心的教友。

  374年,奥古斯丁完成学业顺利毕业,返回故乡塔迦斯特,开始教授文法。此时,当他母亲莫妮卡听闻自己的儿子信奉摩尼教后,痛心不已,想要将他赶出家门。但是一个奇异的梦境促使莫妮卡改变了想法。她梦见自己站在一根巨大的木尺上,这时一位精神抖擞的青年向她走来。青年问她为什么如此忧愁,她回答说是因为自己将失去最爱的儿子。青年请她放心,让她看她在哪里,她的儿子也在哪里。莫妮卡回头一看,儿子和母亲都站在同一根木尺上。莫妮卡确信这是上帝给她的启示,她从中得到来自上帝的力量和鼓舞,并且继续为儿子祷告。

一生中重要的转折点

  376年,奥古斯丁再次前往迦太基。他被聘为讲授修辞学的教师。迦太基昔日的一切,仍深深的吸引着这位 22 岁的青年。他那时在迦太基被公认为在学术研究上最有潜力的青年学者。26 岁那年,他完成了《论美与适宜》,此书是奥古斯丁的处女作,分为两三卷,在书中他阐述了早期的美学思想,认为“美就是适宜”。

  在迦太基的几年,奥古斯丁在信仰上仍然处在摩尼教宣称的一系列教义思想中。但是摩尼教一贯主张的神秘主义及其学说,比如占星术星相学,并未给奥古斯丁带来心灵上的平安。他开始不断反省。一直到一位曾经信奉基督教,之后受到奥古斯丁影响放弃基督教信仰,归入摩尼教的朋友的突然离世,奥古斯丁才真正发现死亡是多么可怕,而生命的存在,又是多么滑稽而有限。朋友的死亡对他造成了强烈打击。在后来的回忆中,他写道,“我的心被极大的痛苦所笼罩,成为一片黑暗!我的眼中只看见死亡!本乡为我是一种刑罚,家庭是一片难掩的凄凉。过去我和他共有的一切,这时都变成一种可怕的痛苦。”那段时间,奥古斯丁沉浸在巨大的悲痛和无奈当中,他对死亡充满着痛恨,也充满了恐惧,他写道,“死亡犹如一个最残酷的敌人,既然能吞噬了他,也能突然吞下全人类。”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奇妙而特殊的遭遇,促使奥古斯丁的心灵逐渐向着永恒美满的信仰进展。这是上帝冥冥中奇妙的引领和安排。奥古斯丁动身前往米兰,专门拜访当时赫赫有名的米兰主教安布罗斯。他开始被安布罗斯的讲道深深吸引,也由此转变了他对于圣经非常肤浅的理解。所有哲学上热衷于探讨的问题,摩尼教学说所牵涉到的领域,在圣经里都有记述,令奥古斯丁为之震撼。期间,他和安布罗斯主教建立起非常良好的友谊。

  公园386年,是奥古斯丁一生中的转折点。有一天,奥古斯丁被强烈的心灵渴望驱使,来到了米兰寓所的一个小花园。奥古斯丁流着泪,跪在地上祷告说:“主啊!你的发怒到何时为止?请你不要记着我过去的罪恶。”

  他开始呼喊起来:“还要多少时候?还要多少时候?明天吗?又是明天!为何不是现在?为何不是此时此刻结束我的罪恶?”

  忽然,从邻近一间屋子里传来一个孩子的声音,反复唱着:“拿起来,读吧!拿起来,读吧!”他的脸上呈现一种异常兴奋的表情,他拿起手边的圣经,翻开,默默读着最先看到的一章:“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淫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基督耶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瞬间,奥古斯丁被一道强烈而奇异的光芒笼罩,他感到无比恬静和幸福,满心都洋溢着喜乐。

  此时,奥古斯丁真实的在生命中与上帝相遇。如同使徒保罗被上帝光照,成为一个崭新的人。之后,他接受了主教安布罗斯的洗礼,正式成为一名基督徒。他日后的人生都奉献给上帝,全部生命都倾注在侍奉上帝传扬真道上。

奥古斯丁的思想及其著作

  我们了解奥古斯丁的生平及其思想,一定会为他的博大精深所折服。奥古斯丁本人的信仰历程人生遭遇以及心灵洞察,本身就是一部非常绚烂的著作。他告诉我们上帝是一位真实的存在,他对奥古斯丁奇妙的引导促使奥古斯丁完成了人生最为重要的转变。正是因为奥古斯丁非常丰富的生命经历和学术积淀,才为他归正之后的信仰阐述奠定了坚实基础。

  奥古斯丁最为著名的代表作是《忏悔录》《三位一体论》以及《上帝之城》。《忏悔录》是我们最为耳熟能详的一部作品,无论是基督徒,还是非基督徒,我们都晓得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和卢梭以及托尔斯泰的《忏悔录》一齐被列为世界文学经典,奥氏的《忏悔录》不仅仅是一部神学著作,更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被誉为开创了“忏悔文学”的先河。其中奥氏详尽记述了他在信仰上的丧亡与归正,记述了他在早年生活中的迷惘和堕落,记述了上帝是如何在他身上彰显出完美而奇妙的引领。书中的每一字句,读者都能够看出奥氏发自心灵深处的真切忏悔,这种忏悔意识的萌生,只有当他走近上帝被神圣大爱光照时,才会祛除一切狭隘的骄傲和狂妄,谦卑地诉说自身的过犯并祈求上帝的怜悯和宽恕。此种境界不是矫揉造作,而是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呼喊和祈祷。

  奥氏的《三位一体论》同样在基督教思想史及教义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书中他反驳了那些反对将圣父与圣子同等的论调,并从圣经出发阐述了“三位一体”的哲学性论证以及神学上的合理性。奥古斯丁把灵魂分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种官能。同时认为这三者是统一的。也就是灵魂是统一的。奥古斯丁在《三位一体论》中同样论证说,灵魂,即上帝意志在人身上的体现,是高贵的。但身体(感官的贪婪)却是邪恶的和受诅咒的。这种诅咒是为了惩罚亚当屈从诱惑的原罪。所以为了把灵魂从诅咒中解放,就只有抵抗邪恶的诱惑。因此,要有美德就要控制身体。但上帝任意的把世界分为道德的存在和不道德的存在。也就是说,上帝任意决定了有的人能抵受诱惑,而有的人却不行。这就意味着,除非一个人能用灵魂(记忆、理智、意志)控制自己的身体(感官上的贪婪),否则他就会受到上帝的诅咒。但那些不能控制身体(感官上的贪婪)的人,却是上帝已经预先决定了的。这种激烈的原罪说,成为后世欧洲某些激烈教派的参照。奥古斯丁同样提出,灵魂虽然无时不支配着身体,但有时会意识不到身体的行为。也就是提出有无意识的行为。

  《上帝之城》是奥古斯丁又一巨著,被誉为是护教性的著作。当时罗马城已被哥德蛮族攻破。人们把罗马帝国的衰退归咎于基督徒离弃传统多神宗教因而受到众神的咒诅。奥古斯丁觉得有必要著书回应此攻击,于是提笔写作此书,时当公元413年。

  奥古斯丁在书中说明,“罗马的衰退是肇因于道德的衰退;基督教不但不是罗马衰退的原因,反而有助于道德的提升。但基督徒所归属的不是罗马帝国或任何地上之城,而是上帝之城。地上之城与上帝之城最根本的差别在于,前者人民的共通点在于对自己的爱,后者则是结合于对上帝的爱和因此而生的对彼此的爱。在对比这两个城从起源到结局的过程中,他对人类的群体生活有深入的讨论,也建构了基督教的历史观。”

  奥氏的思想可以说博大精深,在其伦理学和美学的著作中,可窥一斑。在此意义上,他早已超越了纯粹的神学领域,涵盖神学,哲学,美学以及伦理学诸领域,成为后世不忘的一代宗师。


奥古斯丁简介

奥古斯丁全名圣·奥勒留·奥古斯丁(Saint Aurelius Augustinus,354—430)。


奥古斯丁是圣孟尼迦的幼子,出生于北非,在罗马受教育,在米兰接受洗礼。著有《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论自由意志》、《论美与适合》等。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神学著作和《忏悔录》中。


奥古斯丁在相信基督以前,爱好世俗文艺,对古希腊罗马文学有深刻的研究,曾担任文学、修辞学教师。在这之后,他痛悔为世俗文艺引入歧途,极力攻击世俗文艺(如荷马史诗)。他把哲学和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奥里留·奥古斯丁生于罗马帝国北非努米底亚省的塔加斯特镇(现位于阿尔及利亚)。幼年时曾从母亲加入基督教,但19岁在修辞学校读书时成为摩尼教追随者。从修辞学校毕业后,先在迦太基城,后到罗马和米兰教授修辞和演讲术。其时受米兰主教安布罗斯影响,脱离摩尼教,一度醉心于新柏拉图主义和怀疑Aurelius Augustinus派的著作。他最后皈依基督教的契机是“花园里的奇迹”。据他的自传《忏悔录》记述,某日正当他在住所花园里为信仰而彷徨之际,耳边响起清脆的童声:“拿起,读吧!拿起,读吧!”他急忙翻开手边的《圣经》,恰是圣保罗的教诲赫然在目:“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奥古斯丁年轻时生活放荡,他感到这段话击中要害,“顿觉有一道恬静的光射到中心,驱散了阴霾笼罩的疑云”。387年复活节,他接受安布罗斯洗礼,正式加入基督教。此后回到北非的家乡,隐居三年之后被教徒推选为省城希波教会执事,395年升任主教。在任职期间,他以极大的精力从事著述、讲经布道、组织修会、反驳异端异教。他在晚年目睹了汪达尔人的入侵,死于希波城沦陷之前。他去世之后,汪达尔人控制的北非脱离了罗马帝国,从此不再受罗马教会的管辖。但奥古斯丁的著作流传到西方,成为公教会和16世纪之后的新教的精神财富。


奥古斯丁是教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堪称神学百科全书。在这些卷帙浩繁的著作中,《忏悔录》、《论三位一体》、《上帝之城》可算作代表作,包含不少哲学论述。


—— — —— — —— — —— — —— —

更多精彩见证请点以下链接查看:

青年经济学家赵晓:我是如何信耶稣的——被基督信仰改变的人生

上帝的预备会出错吗?——我嫁给了一位残疾人! 却找到了天上的父!

艰难的抉择——先救自己的家人?还是先帮助陌生的”邻舍“?

起死回生的祷告——顺服让奇迹发生

邰正宵:信主挣脱鬼附的枷锁,因爱重生成为新造艺人

“礼拜天我不比赛”——一位奥运冠军坚守的信仰原则

一个化学博士信耶稣的经过——我是如何信耶稣的

死亡并非人生的结束——叶肖麟博士研究濒临死亡见证(一)

死亡九分钟——叶肖麟博士研究濒临死亡见证(二)

我把父亲的“财神”摔碎了……

《成就爱》:为什么这一切会发生?

医生说:这是你们神的帮助!——患难让人的心连在一起

明天有个小朋友要去天堂——一个女孩的预言

学会与上帝倾心吐意,得着医心良药

苦难是个逗号

信什么能得拯救?——一个晚期肺癌患者的信仰抉择

我到底是有多破败?——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道理我都懂,可我做不到——杨太太的成长日记

妈妈对不起,你愿意原谅我吗?——让父母和家人得着拯救【传奇人生见证系列】附视频

从同性恋的罪恶中得胜回归爱的家庭——化妆师甄继先自曝家丑见证上帝的爱(附视频)

不掩盖良心的控告——李慕圣见证节选十二


更多见证请关注公众号后在首页菜单栏按分类进行查阅或使用以下快速回复获取!

—— — —— — —— — —— — —— —

往期信息,快速查询,请关注微信公众号“信仰的力量”:

注:关注公众号后才能在首页对话框回复!只能准确回复红字数字部分,每次只能回复一组数字才能收到


【关注事工和奉献】:只回复数字“0

【牧师讲道】11”—冯秉诚牧师; 12”—张伯笠牧师;13”—远志明牧师;14”—叶陈淑淑见证;15”—范学德传道;16”—杨安鼎牧师; 17”—保罗华许牧师18”—于宏洁牧师;“19”—沈保罗牧师;“20”—宋尚节牧师;“101”—杜丽艳

【信仰答疑】:“21”;

【探访活动】:“31”—“觅非播舍”;

【祷告】:“41”;【认罪悔改】:“4101”认罪、悔改、读经;

【禁食】“4102”;【等候神】:“4103”;

【见证】51”—比尔盖茨、王石、李开复、赖昌星;52”—【彼岸见证】、尼克.胡哲;501—洪汉义;502—蔡琴;503黄绮珊;504—袁幼轩;505—吕丽萍、孙海英;506—罗慧娟; 507—廖智;508—释远诚;509—范玮琪;510—西藏宣教;511—方师母(倪月娥);512—胡福林(欠债见证);513—孙大信;

【宗教之分】:“61”,耶稣对其他宗教的影响见证;

【疾病及医治】:“71”;“701”—抑郁忧郁症;“702”—赌徒重生见证;“703”—癌患见证分享

【灵修】:“81”—《标杆人生》;【2017读经计划表】:“8101”;

【婚姻】:“91”;【儿女教育】:“901”;

【美文回顾】:回复“20140000”查阅2014精华信息; 回复“20160000”查阅2016精华见证;

【圣经学习】:回复010809161724、25323340、4148、4956、5759查看大卫鲍森《圣经旧约纵览》的讲解; 回复 5764 查看《圣经新约纵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