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声音】爱故乡文创与乡村振兴论坛嘉宾分享精华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爱故乡行动”

编者按

我国广大乡村均有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自然风光、特色农产品等,在国家全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文创如何引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如何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乃至协力乡村组织建设?为探讨这个议题,2021年10月30-31日晚,由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主办,张辛庄村委会、乡建院、国仁乡建社企联盟、北京窝村里、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联合协办的“爱故乡•文创与乡村振兴论坛暨生态艺术园共创计划发布会”,以在国仁乡建B站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两个晚上最高峰在线观众分别达5200人、4700人,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影响。







主持人



主持人:孙恒(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副总干事、村歌计划发起人)



论坛在播放视频《情归故里,共建家乡——爱故乡的足迹》和《爱故乡之歌》中开幕。


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等机构联合发起,前身是2012年发起的“爱故乡计划”项目,以“保育乡土文化、共建美丽城乡”为宗旨。爱故乡在过去的近十年时间里,以发现故乡之美、爱故乡年度人物、爱故乡工作站、爱故乡工作坊、爱故乡驿站、村歌计划、爱故乡文学小组等多样乡土文化形式切入,进行了大量的社会动员,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展现了“乡愁的力量”!


2018年中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乡村、关注到了乡村,未来的乡村工作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主体参与。爱故乡开始由社会公益组织转型为社会企业,未来将聚焦于乡村文创系列产品的开发、落地与可持续运营等方面,通过乡村文创将乡土文化传承与城镇可持续生活转型结合起来。本次活动既是一个以文创与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论坛,同时也是北京平谷爱故乡文创总部基地暨生态艺术园共创计划的发布会。






10月30日19:30-21:30



第一场·理论篇


分享嘉宾
01

张孝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教授、博导,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

分享主题:《生态文明导航乡村振兴之路》



首先,张孝德老师提出乡村遇工业文明衰,逢生态文明兴的概述。“生态文明”是十八大中提出的,为乡村振兴指明了未来的方向;而“乡村振兴”是十九大上提出的,与此同时,提出的“新时代”一词成为联系“生态文明”和“乡村振兴”的纽带。张老师指出“新时代”应该是指超越工业文明、不同于以往的、崭新的时代。


接下来,张老师为我们讲解了乡村振兴担当迈向新时代的使命与功能:一是乡村承载着新时代未来发展的新空间、新载体,并从土地污染、化学农业带来的危害,食物与健康的关系等方面,认为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是拯救人类生命、拯救所有生命的一次改革。二是乡村耕读慢生活蕴含化解现代文明病的解药,提出远离自然、脱离劳动是现代文明病的根源,耕读劳动是身心灵健康的劳动,是医治现代文明最好的解药。三是乡村蕴含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的新宇宙观、新生命观、新文明观。



最后,张老师对此次分享作了总结,生态文明与乡村振兴具有密切的联系,即生态文明建设成本最低、效果最高在乡村,并提出“中国面向新时代,需要第三次农村包围城市”的主张;他强调我们要用生态文明的智慧、生态文明的思维以及生态文明的方式来解读乡村、建设乡村,共同找到乡村的未来。


02

刘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部副教授

分享主题:《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文化复兴》



刘忱老师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讲解为什么实现乡村振兴一定要先有文化复兴。


首先,刘老师先从中央颁布的文件入手,为我们讲述了乡村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首先,乡村在历史上多次拯救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从2006年提出至今仍未改变其叫法。接着,指出了乡风文明、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精神文明三者的关系,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城乡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乡风文明侧重于社会风气的培育,乡村文化振兴侧重于乡村文化建设及产业发展,乡村精神文明重点在开展乡村精神文化活动和全面提升人的素质。最后,探讨了乡村文化建设的任务是什么的问题,一要保护乡村传统文化,二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三要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其次,是对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的解读。中央一号文件三大任务:农业要高质高效、农村要宜居宜业、农民要富足富裕。但当代乡村文化建设面临着物质匮乏、观念迷失、制度不完善、缺乏乡村振兴思路、人才、技术、资金等困境,导致文化存在软、虚、乱的现象。要通过发现、激活、嫁接、融合的路径使乡村文明走向复兴。


最后,刘老师提出了“三个重识”、“三个释放”总结了乡村振兴的意义。即重识现代化的含义、重识中国现代化道路、重识城乡关系,释放乡村文化生产力、释放文化凝聚力、释放社会活力。


乡村振兴不仅是一个重建乡村的过程,也是一个重建自我、重建社会和再造文明的过程,是改变观念和文化的社会进步过程。正如梁漱溟老先生说的那样,“与其说我们在救济乡村,不如说乡村救济了我们。”


03

卜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享主题:《乡旅文创与传播》



首先,卜卫老师提出了两个关键概念:第一个是媒介,文化与产业的传播需要媒介,媒介有传统媒介,如村歌、绘画、传说、舞蹈等,它永不过时,同时也能较好的传达出乡村传统文化;还有另类媒介、大众媒介、新媒介、适宜媒介。第二个概念是参与式传播,是指村民参与做决定,而不是形式上的参与,要让村民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长其自己掌握生活的能力。


其次,卜老师列举了中国信息扶贫项目来阐述传播与发展的关系,但信息扶贫的前提是农村信息化的基础建设,包括信息化基础建设设施、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接着,卜老师讲述了信息技术和传播的作用。在减贫中的作用表现为:一、加快农民知识的获取,加速发展可提高生活质量的基础服务项目。二、为最脆弱和边缘化的人口获得了基础服务。在讲解传播在发展中的作用时,卜老师指出,发展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技术为中心,要用批判的视角看传播在发展中的作用,其中最基本的就是思考“技术的结果是谁积累了更多的资源以及是谁在社会和发展中有了更多的权利”的问题,要警惕技术拉大不平等的可能性。


乡旅文创尤其需要社会组织对其加以传播,而传播的背后是对实践的一种建构,发展出可传播的观点。在具体的传播操作上,需进行详细的受众调研,要让受众参与设计传播的内容以及传播的形式,进而发现并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的传播方式,例如村歌、打工春晚。值得强调的是,要让受众发声,让受众表达自己,乃至于让受众通过传播活动增长掌握自己生活的能力和权利。


04

李昌平:中国乡建院创始人、院长

分享主题:《乡村振兴要的是活文化》



李昌平老师层层递进,指出乡村振兴要考虑的三大问题:

第一,乡村振兴要恢复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可能吗?李老师首先强调,文化是从乡土社会中、从乡村主体中长出来的。在传统农耕时代,从乡村的家族共同体中长出了“仁义礼智信”等传统文化;在人民公社时期,基于乡村中的村社共同体,合作社文化、集体主义文化以及英雄主义文化得以发扬;而在分田到户之后,乡村中没有了共同体,自然生发出的就是“各人自扫门前雪”式的、高度分散的自私自利的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恢复家族共同体显然不可能,而高度分散的小农并非有效的主体,因此乡村只能走合作化道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恢复的自然是与之相适应的文化。


第二,“乡村振兴即文化振兴”,这其中的文化必须得是活的文化。比如说弘扬茶文化,我们在村庄里建设一个茶文化的博物馆,不如在村中开设茶艺课,不如让村民参与其中,让“茶”变成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文化振兴,需要让人成为文化的载体,让人来传承文化。我们要搞的是文化活化,而非文化标本。


第三,乡村文化也要与时俱进。首先,必须要重建村社共同体,以其作为乡土文化的基本承载。只有重建了村社共同体,乡村才能长出优秀的文化。因此,乡村振兴要在共同体重建上花大功夫。其次,乡村的生产生活要与现代的技术进步相适应,从而乡村的文化也要与之适应,我们要赋予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现代性。






10月31日19:30-21:00



第二场·实践篇


分享嘉宾
01

于鲁:知学学院创始人、院长

分享主题:《乡村文旅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如何促进乡村文旅的可持续发展,于鲁老师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了讲解,一是让城里人把时间留在乡村,二是把乡村产品卖到城里去。


首先展示了几组文创产业的案例照片,带领我们从五个方面“云观赏”文创产业——乡村参观、互动展示、参与体验、安心购物、增值服务。


接下来,于老师重点分享了文旅搭台、农文创唱戏的三板斧:

1.情感认同——从原材料到商品,再到品牌,再上升到体验,最后到情感认同,将文旅和产业有机结合(以柠檬旅宿为例)。

2.小题大做——农产品、场景、人是乡村的三要素,小题大做旨在促进三者相融合,形成体验式项目(以大王山葵农场、“一米三吃”为例)。

3.体验设计——包括产品、空间、服务、活动、沟通五大设计,并将这些设计有机的整合到一起,还应思考如何将当地特色和文创有机融合(以台湾的心之芳庭、南京的好一朵茉莉花为例)。


最后,于老师总结指出文旅创作是一场长跑,需经历“规划-设计-制作”三阶段。于鲁老师谈到,做乡村文旅项目不易,从事其中的伙伴在这一长跑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良好的耐力,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认知,也需要在经历“规划-设计-制作”三个不同阶段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02

丛志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分享主题:《共创带共富的创新设计实践》



丛志强老师从浙江葛家村、城杨村、定汪村等不同类型的、卓有成效的村社实践中,为大家总结并讲述了其团队摸索出的村庄共创带共富的创新设计实践模式,目前这个模式已经成为浙江省乡村振兴十大模式中的“文化深耕”模式,培育村民主力军1500多人,共创空间、作品等5000多个,带动100多名村民创业。丛老师将其概括总结为大问题、小故事、一大核心、两大使命、三大法则、四大力量以及五大模块。


首先是提出了两大问题,一是如何让村民回归主力军,让村民成为村庄的主人;二是如何让建好的村子火起来、强起来。


然后通过“劝说村民房屋拆迁”的小故事说明了解决问题的三大原则:满足需求、技能共享、村民和谐。


接下来讲述了该模式的五大板块。首先是一大核心,即村民赋能,村民能,一切皆有可能;其次是两大使命,即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然后是三大法则,实现兴村和共富要靠村民劳动、整村齐动、内外联动;接着是四大力量,包括设计赋能团队、党政力量、社会力量和媒体。最后丛老师重点讲解了五大模块:

  (1)挖宝:建财富档案。遵循“慢慢来,才会快”的原则,挖八方面的宝:村民技能、村庄闲置空间、村庄文化(大文化、家庭文化)、优势的自然资源、已有经营状态、老物件档案、垃圾死角档案、有经营经历的村民。

(2)育人:要运用策略、赋予村民新的身份,提升其主动力、创造力、审美力、自信力、服务力、创业力,留住共富人才。

(3)造物:打共富基础

(4)创业:通过村民自创、企业领创、国企示范、青年回创,鼓励村民创业,布共富格局。

(5)运营:启共富引擎。最终这种种工作都需要扎实的运营来维系其成果。


03

邹长斌: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副总干事,北京窝村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爱故乡·乡村文创联合发起人

分享主题:《<爱故乡-窝村里生态艺术园共创计划>发布会》



邹长斌老师认为,文创是乡村振兴的推动力。他首先讲述了全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大方面也对应着五大现实问题:产业不兴旺、生态不宜居、乡村不文明、治理没有效、生活不富裕。


接下来,邹老师介绍了生态艺术园共创计划项目:

爱故乡-窝村里生态艺术园占地15亩,是原北京平谷张辛庄小学校区,现保存有8栋完好的红砖教室。计划引入农业、手工、教育、艺术馆、博物馆、咖啡馆等具有特色文化创意的项目,每个项目均有体验课程,并整体形成一个体验和实践教育的“乡村社区学校”。


作为爱故乡的文创总部基地、乡村文创示范园,面向全国开展文创交流活动、体验学习活动等。项目将“助力乡村文创产业发展和人才振兴”为宗旨,集艺术农园、文创空间、培训基地为一体。在打造文艺的乡村休闲空间的同时,导流城市青年至乡村,生活、体验、工作,支持当地村民创业及青年返乡创业,搭建城乡互助平台,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我们创新地采用“开源共创”模式进行融资、融客、融资源。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均可以用资金、技术、物料(品)、创意、人力、资源来参与项目,动用人人参与的力量进行建设及运营。


设计理念:可持续、生活化、艺术、科技、分享、多元

定位:时尚多元的生态艺术园区,包括小毛驴艺术农园、文艺主题庭院、固定摊位等

特色活动:窝村里生态市集(音乐、文创手工、物物交换等),打造《美食美村》视频栏目

招募共创人,包括:设计、艺术、建造、物料、营销、后勤六大板块,共同为建设发展提供策划、设计、资源、运营、项目、出工出力等。


最后,邹老师向大家发出了诚挚的邀请,希望有更多伙伴愿意并能够成为乡村共创人、新村民或经营伙伴。乡村共创计划,意在探求一种解决乡村振兴核心问题(人、地、钱)的路径,希望在新老村民的共同参与下,汇聚小资本的力量,盘活农村的资源,一起建设更美的乡村!



会后,还举办了“爱故乡-窝村里生态艺术园共创计划”项目合作沟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网友通过腾讯会议室参会,为平谷爱故乡文创总部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






主持人孙恒总结



感谢嘉宾们的精彩分享,感谢屏幕前的观众朋友们愿意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与此次活动。爱故乡在侧重于以文创的方式参与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是一个促进城乡资源连接、交流、互动的平台和纽带,因此爱故乡会不定期举办一些论坛学习,也会分享更多在全国各地与乡村文创有关的项目、案例,目前爱故乡也在筹备“爱故乡人才计划”。不知不觉,爱故乡已经走过了十年的时间,乡村振兴也越来越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在从社会公益迈向社会企业的转型之际,爱故乡需要社会公众的更多支持。


爱故乡的全国总部基地坐落在北京平谷张辛庄——一个美丽的村庄,同时也是首都的生态涵养区。欢迎大家来到北京平谷,来到爱故乡!


记录整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生 陈欣雨、山西光明公益发展中心人才计划第十七期学员 庞沙莎

校对: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总干事  黄志友


延伸阅读

【声音】大北京的乡村“小事” || 大地上的中国

【声音】唱支村歌给你听 || 大地上的中国

【声音】何慧丽:兰考乡村建设行动的几个关键词

【声音】潘家恩:弱鸟如何先飞——福建屏南乡村文创经验与启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声音】爱故乡文创与乡村振兴论坛嘉宾分享精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