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沿】贺雪峰:乡村产业兴旺不能靠政府主导

文章来源:公众号“新乡土”

现在地方政府支持资本下乡,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地方政府就是通过财政和政策支持本来不依靠农业农村收入的外来人员打败了农村自生自发、土生土长出来的“中坚农民”。



1


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第一句就是“产业兴旺”,如何做到产业兴旺,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却效果不佳。

当前中国正处在史无前例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农村出现空心化是必然的,相当一部分村庄会因为农民进城而消逝。这个消逝应当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并且是由自己抉择是走还是留,因此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甚至几十年时间,我们应当有历史的耐心。

大量农民进城去了,他们就让渡出之前在农村的获利机会,留村农民就可以扩大经营规模,拥有更多获利机会,提高收入水平。这也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总体来讲,中国农村土地就那么多,中国市场对农产品需求也就那么大,农业产业在GDP中的占比越来越小是必然的,目前农业GDP占比只不到7%。以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第二产业基本上不可能在农村得到发展。目前全国各级地方政府指望“产业兴旺”,都靠“全域旅游”和“休闲农业”,几乎是一窝蜂地投资乡村旅游,结果就是乡村旅游发生了严重的同质竞争。之前还有一些地方因为有区位优势和环境资源,而发展出乡村旅游,游客多,能挣钱,结果,一些本来没有资源优势的农村也被政府巨额投资打造,形成同质竞争,分散客源,能挣钱的也不再能挣钱了。

农村能否产业兴旺,取决于农村可以容纳多少产业机会。当前二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天然适合发展二三产业,二三产业集中到城市也是基本经济规律。除了农业,农村产业最多是相当有限的乡村旅游,且乡村旅游必然集中于具有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极少数地区。当前中国,城市游客最多可以带动中国百分之一的农村从发展旅游中获利。

农村产业兴旺因此就应当是宜发展农业就发展农业,宜发展旅游就发展旅游,应当尊重经济规律。


2


地方政府推动乡村产业兴旺,通过财政支持来发展乡村产业,微观上也许可以推动一个村庄、一个乡镇甚至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宏观上则大多是挤垮了其他可能更具比较优势地区的乡村产业。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都是有限的,当前中国农业和乡村旅游都存在显著的产能过剩,地方政府强力推动本区域农村产业发展,往往是将本来具有比较优势的真正靠市场发展起来的产业挤垮了。这样就造成了资源错配,也就会造成极大浪费。

地方政府不仅直接用财政资源支持本地农村产业发展,而且往往支持资本下乡,以及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本质上就是政府支持相对强势群体到农村去竞争农村产业机会,结果就是那些本来留在农村的农民更加难以从农村产业中获利。

地方政府支持本地农村产业发展的理由是为当地农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生活富裕的条件。问题是,当前中国农民主要的就业机会来自城市,城市也是向所有农民开放的,绝大多数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自城市务工经商,只有那些不能或不愿进城农民仍然留守农村,其中相当一部分留守农民通过获得进城农民让渡出来的获利机会,而成为农村中的“中农”,这些“中农”在社会结构上的位置十分重要,我称之为“中坚农民”,现在地方政府支持资本下乡,支持进城农民工返乡创业,地方政府就是通过财政和政策支持本来不依靠农业农村收入的外来人员打败了农村自生自发、土生土长出来的“中坚农民”。

也就是说,地方政府支持农村产业发展,期待农村产业兴旺,可能不仅会破坏经济规律,让具有比较优势的农村难以发挥本来的优势,而且会破坏农村社会内部结构,因此是得不偿失的事情。

何况当前农村已经出现了太多地方政府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所留下来的严重债务与问题。

中央强调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农村产业发展也要尊重经济规律也就是要尊重市场的作用。主观主义是要不得的。

地方政府发展产业,重点应当是打基础,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着力,而不应当越俎代庖,过多介入到具体产业中去。

2021年11月10日上午

延伸阅读
【集体经济的过去与未来】贺雪峰:乡村振兴与农村集体经济
【前沿】贺雪峰:行政还是自治:村级治理向何处去
【前沿】贺雪峰:乡村振兴与农村集体经济
【声音】吴重庆,张慧鹏:小农与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分工体系中小农户的结构性困境与出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前沿】贺雪峰:乡村产业兴旺不能靠政府主导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