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的心跳是有数的,谁先跳完谁先走?
“一般而言,人的一生中心脏跳动约 25 亿至 30 亿次,谁先跳完谁先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一定范围内,心跳慢一些,寿命就会长一些。”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学科主任郭艺芳2020年12月11日在其个人微信公号上谈到。①
郭艺芳院长介绍,按照现行标准,健康人的心跳频率是每分钟 60 ~ 100 次。
但很多研究发现,在安静休息状态下,每分钟 50 ~ 80 次心跳最健康,超过 80 次就算增快了。当然,心跳太慢(每分钟低于 50 次)可能会导致重要脏器供血不足。①
因此,我们要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努力使自己的心跳频率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心跳快,
更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率增快是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的表现,交感系统过度激活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戴翠莲2018年在健康时报表示,在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病情加重时,常常伴有交感系统的过度激活和心率增加。
因此,心率增快不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而且是预后不良的标志。
在老年人群中,特别是在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控制心率是至关重要的,减慢心率已成为心脑血管病防治的一个重要目标。②
哪些原因会导致心跳过快呢?
河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老年病学科主任郭艺芳列出了 5 条容易导致心跳过快的原因,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①
1. 持续精神紧张、思想压力大
这在职场人士中很常见。咋办?关键是调整好心态,工作要努力去做、去做好,但是精神不能持续紧张。学会把工作当成乐趣,用愉悦的心情去迎接各种挑战。把工作当成打游戏、闯关,就会少很多焦虑与烦恼。
2. 长期饮用浓茶、浓咖啡、酒
适量饮茶(特别是绿茶)和咖啡有益健康,但大量饮用浓茶、浓咖啡会导致心率过快,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饮酒也会导致心率快,无论饮酒多少,对身体都没好处,所以最好一点也别喝。
3. 睡眠不足
成年人每天也要保证睡眠,睡眠过少不仅会导致心率快,还会对身体产生多种不利影响。
4. 缺乏运动
适量运动是降低静息心率的有效方法。虽然运动过程中心跳会加快,但经常运动的人在休息状态下心跳会比不运动的人更慢。
5. 肥胖
对于肥胖人士来说,减重不仅会减慢心跳,还会对血压、血脂、血糖产生全方位的好处。
知道了这些,你就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心脏了。
保护心脏,
记住这 10 种方法!
如果是因为情绪压力或环境因素,短时间内心率突然增快了,怎么办?可以尝试以下简单方法降低心率:③
深呼吸;
放松,并试图保持冷静;
去散步,最好远离城市环境;
进行一次温暖、放松的泡澡或淋浴;
选择瑜伽等伸展和放松练习。
除了调节这种一过性的心率波动,2018年美国《今日医学新闻》(Medical News Today)曾刊文称,许多生活习惯可以有助于长期降低静息心率,也可以提高一个人在身体活动和压力期间保持健康心率的能力。③
1. 适当增加锻炼
定期锻炼是实现持续降低心率的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
2. 限制兴奋类物质摄入
限制咖啡因和尼古丁等兴奋剂的摄入量,这些兴奋剂会导致脱水,增加心脏的工作量。
3. 限制酒精摄入
大多数酒精也会使身体脱水。酒精也是一种“毒素”,身体必须更努力地加工和去除它。
4. 健康均衡饮食
多吃富含水果、蔬菜、瘦肉蛋白质、坚果和豆类的饮食,可以帮助改善心脏的健康状况以及整体健康状况。富含抗氧化剂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使心脏更易于跳动。
5. 充足的睡眠
长期缺乏睡眠会给整个身体带来压力,包括心脏。大多数成年人每晚睡眠需要达到 7 ~ 9 小时。
6. 保持健康体重
额外的体重也会给身体和心脏带来压力。
7. 学会减少压力
由工作、照顾家人或经济负担造成的压力,都会使心脏和身体其他部分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保持正常的节奏和流动。
8. 多接触大自然
研究表明,那些在大自然中度过更多时间的人,即使是在树林或公园散步的人,也往往比那些没去的人更快乐,更没有压力。
9. 练习放松技巧
增强自我意识和正念的活动,例如冥想,在常规练习时有助于减轻压力。
10. 经常按摩手脚
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戴翠莲2018年在健康时报分享,对于老年心脑血管患者来说,经常放松身心、深呼吸、按摩等均有助于减慢心率,一项研究发现,接受 1 小时手或脚按摩后,参试者心率平均降低了 8 次/分钟。②
更多精彩文章:
注意!进入12月份,这些病迎来高发期!3小时来了7个脑出血!
本文参考自:
①2020-12-11“郭艺芳心前沿”(guoyifangheart)《心跳慢一点儿,寿命就会长一点儿》
②2018-01-16健康时报《老人要把心率当回事》
③MedicalNewsToday:How do you lower your resting heart rate?,https://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321310.php,updatedMarch 25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