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茶会馆,有蓉城最带感的一杯茶 | Z/S空间志007
Z/S空间志007
拍摄:1412,发布:150104
标题:有茶会馆,有蓉城最带感的一杯茶
空间类型:茶馆
空间面积:600平米
空间位置:成都市丽都路1号丽都公园内
设计时间:2011年
创意及设计:叶小闵、郭岚
“有茶”的故事,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是从“有茶无不言”的高朋满座、往来谈笑说起,还是从“声色气质形——五境共合”的空间营造法说起?是从“成都最有腔调茶馆”的头衔说起,还是从“有茶听香”的题字说起?
有茶,大有名堂。
有茶的故事,还得从蓉城的两位逍遥的女设计师说起。
有茶的郭岚(左,江湖称大米)、叶小闵(右,江湖称老叶、三爷)。她们是有茶的设计师、运营者、业主。
我们更多从感性的角度,去寻找和感受一个空间的气场,一个由声、色、气、质、形组成的五境全有的空间。自然而然寻找到了一个可以容盛这种气场的载体——茶,一杯有土壤、阳光、雨露、清泉、纯心的清茶。于是有了有茶。
——老叶
2011年,老叶和大米决定把新的设计公司开成一个茶室。一边泡茶,一边画图;茶以静心,茶以待客——这大概就是设计师才想得出的“乌托邦”吧。公司取名叫“五境共合”,茶室的理念也是“五境共合”。后来,在热闹的二环南,宁静的公园内,他们竟然真的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
三层独栋,六百平,落花伴流水,什么都有了,只是没有茶。
一晃三年过去了,“声色气质形”这“五种意境”,慢慢在有茶接了地,生了根。
早晨,靠东面的屋子里,听着风从后院溜进了门,撩动着窗纱。
有茶空间里,光与影被意犹未尽的把玩着,时而婆娑,时而厚重。
建筑四周生长着各种植被,让钻进有茶空间的光斑变得因时而异、可资收藏。
冬日暖阳,坐在一屋的光斑里,捧上一盏茶,偷得半日闲。
设计师把有茶空间细致地切割,让它们适应不同规模与主题的相聚,借用不同窗景,秉承不同风格,只是都有茶。
一个人宁静的茶,
两个人默契的茶,
三个人酣畅的茶,
一群人,
淋漓尽致的茶,似加了酒。
——老叶
这丛芭蕉确实好啊!蕉叶硕大、盈绿,映得半壁楼墙都是绿影斑驳、凉爽之色。行走树下,随时可能“啪嗒”掉下硕大蕉花一瓣。我们随时捡来做茶荷、茶食碟、渣斗,遇到更硕大无朋的,直接做茶盘、茶海。不可思议的是,这蕉花,一年四季,从不间断,完全无视春夏秋冬四季往来,总是高悬树端,随时随性地砸一瓣下来,惊喜路人。
大家都说,这芭蕉林是成精了,一定有芭蕉精住在里面。
听说树高1米后,就会有精灵。
仰头看看,10米都有了,恐怕是很大很大很精很灵的一个精灵吧。
来有茶的客人,多是情意多趣之人。他们会自己带领新朋友去参观芭蕉树,告诉伙伴说,看!这就是有茶的芭蕉,有芭蕉精的。
——老叶《有茶说》
有茶的很大一部分摆件陈设,出自老叶及其团队。他们精于保存树木那原始敦厚的纹理色泽,乐于考量家具这分毫之间的舒适尺寸,反复试验尚且满意的,就摆进了有茶。来访者如若看中,可邀老叶团队度身订造。
“有茶听香”,四字传神。空间营造的要义是营造身处其间所得到的体验,正如“五境共合”所言:
器乐成声,茶汤润色,焚香成息,陶瓷成器,手执成仪,这是我们体悟的茶之五境。
空间体验中包括了声、色、气、质、形,这是我们追寻的空间五境。
有些房间,又暗藏了另一些机锋。在壁柜里窥见积淀了历史的古玉,转角处偶遇清晚期的收藏箱,还有老榆木的花几,文人雅士的笔墨。有茶,不只有茶,有的是品茶时能带来的一切温和情绪。
阶梯往上,一路也能感受风景。
每天迎着这样的朝阳上楼做设计,再端上一杯茶,在木椅上小坐。据说五境共合的设计师都有的梦想:工作桌的窗外就有片林子,与闹市隔离,有自然相处。
步入庭院小树林,四时不同的落叶,铺垫着露天茶席不同的底色。
老叶与大米常常忙里偷闲,抓住一切机会在这里布个茶席,邀朋唤友坐下来煮时令的茶。彼时小树林正好满地金黄,让人不忍心辜负。
有茶的人,如同卷入茶杯中的一粒茶叶,自得三分平静与自在。
身为设计师的老叶深知美好的真谛。汲水煮茶闭眼睁眼,就是做案子的灵感。
僧人亦是这里的常客,偶开禅茶班,传为佳话。
今年开春以后,茶馆茶师和禅茶班的同学们,在师父的指导下,做了很多自己的茶。有一款红茶,出茶量之少,共得一两几钱。我留了一泡,存着,还没存到合适的时间。
有个下午,与好朋友一起,喝了正山小种,喝了金骏眉,我豪气地说,把那泡茶也喝了罢!
茶还很年轻,初出汤时的草青味依然残留,无红茶的甜美蜜意。然而二、三次以后,舌尖周围如起云雾缭绕,清新绵长,之前红茶的浓情蜜意消失殆尽。就像含着一只雪糕爬山,行至山中云雾起落处,雪糕味被朝露薄雾完全替代。
——老叶《有茶说》
缓缓潜入夜色中的有茶。
建筑与环境已亲密贴合,分不清是先有了树,还是先有了屋。
冬夜从屋子里渗出来的光,温暖孕育着窗外自己种的茶。不追求深山古树的高扬茶气,只为享受茶花盛开,茶芽吐翠。夜色下,树林给予建筑做梦般的影子。
偶开窗户,清风袭来,花瓣散落茶桌。
桂花树下有茶,芭蕉雨中有茶,梨花香里有茶,芙蓉花旁有茶,四时皆不同。有茶,让我不由得想再来、常来。
营造五境,让空间也有了生命。与有茶,可交心。
(完)
关注有茶的公众微信号,请搜索“有茶”。
本期特邀评稿
“‘人在草木间’,这是对‘茶’最深刻的解释。品茶时似乎只有闭着眼睛才能感悟它的性平温婉,因为我无法想象当这种体味呈现在画面上将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然而当我看到牧之手中的定格时,这分明就是茶的色泽,茶的意蕴,茶的故事。它低吟着自己如何从春天的生发迈入夏天的生长,又如何从秋天的收敛跨入冬天的收藏。从浅绿到金黄,从黑白到明亮,从朦胧到清晰,从晨曦到霓虹,阳光的斑驳,树影的婆娑,生活的闲适,内心的笃定,环境的安然在牧之的手中幻化成了一张张可以清晰到性灵深处的画面。”
——马经义 | 青年学者、红学家,中国红学会会员。主要著作有《红楼十二钗评论史略》、《中国红学概论》、《红楼文化基因探秘》。
“浅白的风
空寂一秋的叹息
清绿的叶
静穆指尖的思绪
暖黄的杯
飘溢袅袅的浮光
你说:
有茶。
我于是顿悟了
岁月里
所有你未说的心意
——《有茶》
艺术是为灵魂寻找形式的旅程,及至于摄影,这‘形式’在于空间、色彩、光影等元素的独特搭配,镜头为摄影师提供了一双属灵的眼睛,不仅外观景物,更可内观自心。
饶有兴趣的是,牧之这组作品让我窥得了他的两面,一面是镜头外的他,对摄影事业孜孜不倦的‘执’,另一面是镜头里——他通过作品呈现的自己,却是宁静平和的‘无执’。
也许,正要感谢牧之的执。是它,为我们呈现了他精神世界的无执。
我喜欢茶,也喜欢牧之这组作品,与作品里的茶馆。其实,我与牧之的友情也恰似这茶:浅淡相契。禅诗曰:‘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此间有茶,人间有情,同禅一味。”
——培培 | 诗人,博士
“记得去有茶的那个下午,时近中秋,有桂花的香气阵阵袭人,尘心先就洗去大半。思茶之心却又愈加迫切。及入茶室,更无一丝儿尘嚣之气。那一个下午,蕉影入窗,桂香透帘陇,杯中之茶显得更加的清静而活泼,芬芳入腑,让人竟有些迷离了。
而今,在牧之兄的镜头下,一切的光和影都仿若都有了灵气和香气,它浸润过会所的每一个角落,携着芭蕉绿落在茶席上,影着桂枝香聚在茶汤中,最后将一切都凝神在茶人专注的茶事上,提壶注水,影落鸣泉。于是这样一个茶空间,齐全了‘声色气质形’,它也变成了一杯武夷山的茶,有着丰富的层次和韵味,氤氲了草木山川的气息。
这空间志,让人,不由得又回到了有茶的那个下午,芭蕉冉冉,桂影婆娑,有茶如斯…”
——王幽草 | 茶艺达人
“Z/S空间志”是Z/S STUDIO(一筑一事)推出的原创型空间实录,其团队主要由建筑师和摄影师组成,致力于拍摄、记录和分析一切有意思的设计空间,只发布经过实地考察后的空间。
已发布的项目:
80后设计师夫妇的60平米自宅 | ZS空间志001
七八公社小酒馆,市井里的怀旧博物馆 | ZS空间志002
一个裁缝和他的龚氏旗袍工作室 | ZS空间志003
顾裡,顾望梦里的街区 | ZS空间志004
朗读“方所”——书店里的奇幻之旅 | Z/S空间志005
在最好的年纪,终于等到了你——两个女生筑梦“大象酒吧” | Z/S空间志006
以上关注本公众号后,调取公众号底部菜单。
制作中的项目:
书香私宅——三圣乡田园牧歌
NEBULA——让梦想起飞的众筹空间
一庐——艺术家的栖息地
HOME CAFÉ——温暖的隔壁家客厅
以上将于近期推出,敬请留意。
如您是创意设计空间的设计师(DESIGNER)、业主(OWNER)或发现者(DISCOVERER),欢迎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只给你超预期的空间图文。关注本公众号后在线交流,或发送邮件至:
zshunting@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