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木格堂:藏在老街里的100㎡ “暗房”,冲扫出艺术和生活的“真相”

邱子 一筑一事 2022-03-22


艺术与生活

让时间张开纬度


老街一片阴翳蝉鸣中透着成都性子里的闲适与安逸。烟火气在盖碗茶里直转悠,转角后的茶馆旁,挨着几级绿色台阶拾步而上便已置身木格堂——这间让艺术家们向往已久的“藏宝阁”,在平凡朴素的外观下显得格外迷人。


 木格堂正门,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拜访当天正巧赶上艺术家塔可展览[入舟]的最后一天,在主理人远远与创始人木格的介绍下,我似乎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访之旅”,一场在微小与微小间找寻心中异境的旅行。


细细看过这些作品后,似乎能体会到塔可说的:“这些影像蕴涵着朴素的魅力与关照我们心灵的力量”。


而我正认为,这也是木格堂给人的第一印象。


 木格堂一隅,图片©木格堂


位于蜀华街的木格堂悄声融入市井之中,这间由艺术与生活织就的充满灵性的空间,从展览、藏书到器物,不停地传达出一种内在的讯息,散发着令人想要一探究竟的魅力。




瑕疵与粗糙

才保留了美的本真


艺术与生活就如一面镜子,一边无限制的重塑肌理,另一边无意识的书写历史,时而交织时而平行。让时间慢慢展开纬度,借由不同的切面感受疾变中的微小与痕迹。


木格堂就是连接艺术与生活的切面。


当过去的器皿走进现代生活,当艺术展示出被忽略的细节,人们会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美学和诗意从未消失,反而从这些“新与旧”的关联中探寻到全新的脉络。


 木格堂,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摄影艺术家木格,从创作以来作品就在国际得到广泛展出,同时被众多机构和私人收藏。但他从未停下脚步,在摄影创作的同时,“木格工作室”(Muge STUDIO)也在一同成长。那时就有不少人想去拜访,囿于各种原因,工作室未能完全开放。


 木格堂主理人 远远,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直到2018年年底,木格与远远开始筹划一个能够随时开放给大家的空间——“木格堂”(Muge Art Space) ,远远说:“这是一个关于生活和艺术的展示空间,一个希望能够吸引同类,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唤起共鸣,获得愉悦的空间。我们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好的表达者,把我们选择的美的事物带给大家,这个承载我们表达的空间就是‘Muge Art Space’。器物只是SPACE的缘起,相信因为美,还会有更多可能发生。”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尽管6年来,他们收藏了很多带有“痕迹”的器物,但在空间内部的陈设中,木格堂还是以白色与实木色为主,简约、雅致,处处都是化繁为简的艺术。


一个一个小隔断中摆放着不少“收藏品”,每个都值得玩味,它们散发着不同的气味和记忆,有疏有密,虽然看起来有不少瑕疵,或很粗糙,但却能传达更多的东西。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正如远远所说:“这些物品看起来有些破旧,有的已经失去了自身功能,很多人会问我们,它们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或者说得直白一点你们拿他们能做什么?我们常常报以粗暴简单的回答,因为好看。是的,仅仅作为摆设陈列,看着就觉得心满意足。虽然我知道‘好看’不足以概括它们。”


这些器物都有自己的脉络和记忆,来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国家,甚至其中一些器物的年龄要比木格堂所处的这条老街还要久远。当这些“上了年纪”的器物自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时,它又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和价值。


 器物,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木格说:“这些器物虽然来自不同的年代,但它们放在一起时毫不冲突,反而是好看的,这些‘美’在时间、空间中形成新的张力,放在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它们内在的纹理。”


这些被人们反复追忆的物品,被人们反复使用的物品,都保留了它们原有的样子。尽管带有瑕疵,却更能给人真实的质感。哪怕物件未必有实用意义,但比起日益精细的流行品,它们多了时间的深度。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器物从过去沉淀下来的气息,正是那些黄金岁月中充满神秘的艺术物作。“当坂田和实先生亲手将《My Foolish Heart》递给我时, 这样的巧遇,犹如‘高山流水遇知音’,让我们的内心更加坚定,不再犹疑。”远远说。


我相信,人之所以喜欢旧时器物,都是因为那种似曾相识的共鸣感,也是对密封于这些旧物纹理中时间深度的迷执。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它的样子

就是我们的样子


不同于艺术家木格作品中透出的沉寂与静默,他本人的风趣与爽朗,让人感到惊喜。就像肆意穿梭在空间里的评弹小调,你不推门进来,就永远发现不了里面的特别之处。


 「尘」2011年 ©木格丨「尘」从身边细小的事物切入,这些日常碎片通过作品呈现出一种新的体验和感触,由细小元素对生命本体产生的一些思索,引发对自然和人类本身的诘问。叙述上看似平坦,实则依旧宏大。


观细入微似乎是木格与生俱来的能力,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将美好的事物一一呈现。从过去到现在,这种生命本体的细节之美,仍然在此刻被感知,浮动在这小小的方寸之间。


 图片©木格堂


木格堂的所有桌椅、杯盏、茶具,都是木格与远远两人亲自布置设列的,远远说:“我们很喜欢让空间发生改变,变换陈设好像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这种变换可以形成空间中流散的风景。最近这段时间它是这样,过一阵就不是了。”


和空间一起变换,与空间中的器物发生关系,这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不停的“流动”形成了空间的节奏,由内而外的创造出更多可能。


 使用的旧时器皿,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承载着“流动、变换内容”的这个空间,无论怎么改变,都无法剥离木格堂已经成形的讯息,这种内在讯息源自木格与远远的默契——不迎合、不张扬、不强求、不咄咄逼人,留出更多松弛的状态;更包容、更开阔、更有趣,不一定要做开门经营的“空间”,而是成为等待“知音”推门而入的自留地。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在木格堂落成后的短短2个月中,空间已经被形式多样的艺术展览、活动所填满;这种丰富性来自空间不断的尝试与突破,在新的认知与领域中探索更多可能性。就像木格说的那样:“想做什么就先去做,只要坚持就会有更多可能出现。”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木格堂好似一个包容万象的“万花筒”,在层层叠叠的时间褶皱中发现被人们忽略掉的可贵之处,它所承载的“美学”与“艺术”,不止局限于摄影的范畴,而是接纳了一切在自然纹理中发生的艺术。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关于美的事物

一定不止于此


木格堂作为一家小型的艺术机构,已经拥有了一个以图像作为基础媒介的摄影工坊、一间致力于分享的艺术书房和一个基于实践的展览空间。


面对当代摄影创作,木格堂已经变成了艺术家们向往的“乌托邦”,寄托着自我的敏感、坚持和觉察,不断展开人们对“美”的想象,让好的艺术作品都力求被看到,让热爱艺术的人也在这里找到归属感。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这里所展示的画册与书籍都具备足够的艺术价值,让契合空间精神的人一进门,便能及时发现“美”的本质。


未来在这里,我们还将看到更多“值得玩味”的器物和形式多样的优质展览。


木格堂依凭艺术与生活产生相互联结的新能量,唤醒面对日常造景时的重复心态,在了解艺术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艺术与生活两个学科间纠缠模糊的暧昧性,在这个“不完美”的空间里渐渐被软化,感知也变得柔和许多。正如暗房里正在冲扫的底片,既显影了所有真实的细节和粗糙感,也保留了原始的张力与景观。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延伸阅读

还有哪些有趣的艺术空间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邱子

撰稿  |  邱子

摄影  |  雨婷©一筑一事、木格堂

设计  |  三金©ZASHE杂社


档案  |  181

拍摄  |  1907

发布  |  190731

类型  |  艺术空间

面积  |  100m²

位置  |  成都市青羊区蜀华街5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