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Jetlag Books:把全世界的“时差”,浓缩进这间40平米的书店里

十一 一筑一事 2022-03-22


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返航至佛得角群岛时,发现船上的日期是7月8日,而岸上的日期却是7月9日,他们回国后向皇帝和教皇汇报这一奇怪的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从那时起,人们第一次了解到“时差”的概念。


几百年后,随着喷气式飞机(jet)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一旦长途飞行后,身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1966年,《Los Angeles Times》的一篇文章首次使用了“jetlag”一词来描述这种现象。


2020年初,一家名为“Jetlag Books”的独立书店,在北京三里屯开业,似乎让这个由来已久的词语又有了新的注解。


空间  |  Jetlag Books

面积  |  约40平米

位置  |  北京市朝阳区三里屯太古里北区15号楼

空间设计  |  Buschmeyer + Cai Architekten



一座亚热带小岛


比起成都,北京的初冬多了一丝萧瑟。工作日的三里屯来往的人流并没想象中那么熙攘,大多都裹紧上衣行色匆匆。


或许是上午的三里屯并未真正苏醒,我们没费什么功夫便在红馆北侧的街边找到了Jetlag Books。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店招的logo充满趣味,看似长长短短的字体体现着“时区”的概念,字母“o”则象征着不断上升的太阳,门口则摆放着各式绿植。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时差”的体验是先从温度开始的。推门而入,室内的暖气倾泻而出,如同置身于一座暖洋洋的亚热带海岛之中。主理人乌云装扮者(以下简称乌云)说:“你们的时间挑得很对,下午店里人蛮多,不太好拍空间。”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今年三月,疫情正肆虐。全球迎来了“闭店大潮”,而Jetlag Books却反其道而行之,在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期开了张。


其实乌云开店的计划是2019年底确定的,等一切准备就绪后没想到碰上疫情,但也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上。倒也谈不上逆流而上,一切只是顺理成章罢了。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进门左侧是由乌云和工作人员精挑细选的国外独立杂志。“由于杂志的特殊性,每隔一段时间,这里的陈列都会有所更改”,乌云说。


一般来说,上架的每一本杂志都有着各自的客群,所以并不用太担心杂志销售的问题。“我们的选品其实并没有像传统书店一样根据杂志的内容来区分,而是会通过不同国家的地区来区分。”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时差”的概念又一次体现了出来。来自全世界各个国家地区的杂志共同汇集在这一方空间里,这种“盛况”倒也挺奇妙。每一个国家也象征着每一个时区,在你游走在不同书架之间时,也就不经意间产生了“时差感”。



这里没有“北京时间”


Jetlag Books的空间设计由创立于德国柏林的建筑事务所Buschmeyer+Cai的主理人蔡为亲自操刀。由于早年在杂志工作的经历,一次机缘巧合乌云便认识了蔡为,这也促成了如今的合作。


从想到“时差”这个概念开始,设计师蔡为就想到了用忧郁的深蓝色作为整个空间的主调。同时,墙面上的陈列区域采用透光的PVC材质,“刚设计出来还没摆放书的时候,这里就像是一个太空舱。”乌云说。


· Jetlag Books。图片来源于buschmeyercai.de


墙上的书架也是可供随手拆卸的,“即便这家店要换地方了,我们也能相对轻松地搬走。”乌云随手拆了一节书架向我们展示。


· 可自由组合的书架。图片来源于buschmeyercai.de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书店中心,是一方用来展示的大理石书桌。上面摆放着由Jetlag精心挑选的书单。“人们买书的动机,首先它得是好‘看’的,它得有吸引人的封面与装潢。”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于是店内的几乎所有书籍都是以封面示人,“每一本书的封面都是由设计师精心设计的,这样做也是对设计师们的尊重。”也正是因为Jetlag Books不同于传统书店那样的“仓储式”陈列,才得以让顾客看到几乎每一本书的封面。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书架的一角摆放着一副挂画,“那是巴塞罗那的一棵果树,如果不解释的话,其实没人能看出来,但那不重要。”


巴塞罗那是乌云最喜欢的一座城市,“未来也许会换一个地方摆,但我不会把这张照片换掉。”


· 书架顶上的“巴塞罗那时间”。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言语间,我注意到了墙上的电子时钟,“这是此时此刻巴塞罗那的时间。”乌云看出了我的疑惑。


整个空间像是一座架空在北京市中心的平行时空,推门而入的那一刻,宛如走进了一个浓缩了各个“时区”的交汇空间。


在Jetlag Books里,似乎并不存在“北京时间”这个说法。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下一站?


作为疫情期间国内第一家开业的书店,Jetlag Books自然遇到了不少问题。


“开业第一个月,有些杂志就已经快卖完了,我们会给每一本快卖完的杂志贴上一个小标签告诉客人,这本杂志是最后一本了,如果你真的很想买,可不可以让我们先摆一会儿。”


但也正凭借读者与媒体同行的支持,Jetlag Books才撑过了开业最艰难的那段时期。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一开始硬着头皮想要开家书店的时候,会觉得脑子被驴踢了。我们其实并没有过零售的经验”,乌云说,“所以当我和合伙人李冠儒想要介入到零售这个行业时,纸质出版物其实是一个最合适的切入点。”


店内除了书籍杂志以外,也会贩售一些香薰产品,同时也陈列着Jetlag Books官方推出的原创手机壳。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除此之外,李冠儒运用一整套VI视觉系统推出了例如,纸袋、礼品卡、纸杯这样的Jetlag Books品牌延伸周边。在今年的红点奖品牌设计类别评选中,Jetlag Books是唯一一家获奖的书店品牌。


· 图片来源于red-dot.org


他们希望前来的读者作感受到的氛围是系统性的,不会因为某些奇怪的不合理元素而感到割裂。


在乌云看来,一家书店多少都带有一点公共教育的色彩,得让越来越多的读者接触到国内外优秀的杂志。


其实也有不少外地的合作方想尝试让Jetlag Books来到当地开业,但对于还没从疫情的影响中喘过气的他们来说其实是一件冒险的事情。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他们在意的点并非一座城市有没有类似这样的独立书店,而是这座城市有没有这样的消费人群。乌云说,“因为我们希望做一家,真正能把书卖出去的书店,而不是靠卖周边维持日常运转。”


· Jetlag Books内的咖啡吧台。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诚然,实体书店的定价自然无法与线上相提并论,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乌云经常遇到客人站在书架前当着他们的面打开淘宝搜价格,“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因为当我们去一家书店时也会这么做。所以对于一家书店来说,要做的并不是去对抗价格,而是做好自己的选书。”


从一开始,他们就坚持着这样的原则。除此之外他们也做过与品牌联名的pop-up快闪活动,希望能让顾客从这里感受到源源不断的活力与新鲜感。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在如今纸媒与纸质书被唱衰的时代下,书店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对于Jetlag Books来说,这并非一个问题,因为他们似乎已经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尝试通过自己的视角给这个市场带来些许新鲜血液。Jetlag Books未来或许会去到下一座城市,上海?广州?成都?巴塞罗那?


Anyway,当你身处Jetlag Books的那一刻起,门外的时空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 摄影:雨婷©一筑一事



-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十一

撰稿  |  十一

校对  |  忧忧

摄影  |  雨婷©一筑一事或来源于网络

设计  |  小杨



-


延伸阅读

那些很“妙”的书店


Protopaper:可能是西安最难找的独立书店,43m²里藏着什么宝藏?

方庭:方所首家社区书店,埋了多少彩蛋?

弹琴、买醉、泡汤、过夜......成都书店“迷惑”行为大赏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