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中国的理想公厕设计案例,探讨生存到生活的距离
公厕是一个很特别的空间,它既私密,又开放。
这个原本用来释放压力的场所,往往由于装修简陋、设施低廉、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带给人们消极的体验。
近年来,随着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团队投入到公共厕所的设计中。
他们的作品让人联想到谷崎润一郎在《阴翳礼赞》中所说的:“茅厕最适宜于谛听蛩吟、鸟鸣,且和月夜两相宜,是品味四季不同情趣的理想场所。”
霍山
太阳乡船舱村公厕
霍山太阳乡船舱村公厕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大别山,由傅英斌工作室操刀设计。
霍山太阳乡船舱村公厕 / 摄影©张虔希
在乡村振兴、旅游发展和村民生活需求的驱动下,公厕既是村民和游客集散的核心地带,也是展示太阳乡形象的公共空间。
公厕所在的广场位于竹林前的空地,拥有场地内最好的自然景观。建筑横向展开,与竹林相衬。建筑前后通透,从景窗看竹林,有东方韵味。墙体为清水红砖,屋面为木结构屋架和玻璃钢瓦。成本低,加工快,通风自然,采光充足。
霍山太阳乡船舱村公厕 / 摄影©张虔希
这些当地常用的建筑材料展现了中国当代乡村风貌,兼具功能合理、环境友好和设计感,改变了人们对厕所的消极印象。
公厕内部没有沿用传统并排站立的结构,而是将洗手池设置在男女厕中央。公厕的使用频率很高,是集聚人群的小型地标。
公厕竹林 / 摄影©张虔希
中庭竹林和观景座椅,是人们短暂停留和交谈的舒适空间。建筑面朝竹林,与自然融合,既保证了安全,也是对人们隐私的小小挑逗,释放人们与自然亲近的原始欲望。
观景座椅 / 摄影©张虔希
船舱村的厕所并不执着于某种“正确”的体系。红砖砌体、混凝土梁和木结构相互叠加,回应了乡村的真实需求。
浙江银杏天鹅湖景区
潜望镜厕所
在浙江嘉兴银杏天鹅湖景区,几个潜望镜厕所散落在草地上。潜水艇中的潜望镜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巨大的厕所,这种奇妙的跨界想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风景。
潜望镜厕所 / 摄影©谷上文化
厕所是最接近人体尺度的建筑空间,在这样一个容器之中,人的嗅觉、触觉等感官被放大。藏在镜子下面的通风格栅与顶部的通风孔形成空气的对流,能够在保证私密性的前提下提供更舒适的内部环境。
通过旋转潜望镜的角度,如厕的人可以坐着欣赏风景。镜子下方的通风栅栏,营造出清新的观景环境。大小相当的潜望镜厕所模块散落在每个有风景的地方,错落有致。
潜望镜厕所 / 摄影©谷上文化
设计者禾下建筑社认为,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轻松地切换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但在真实场景中,开放与私密却难以平衡。
”在风景优美的湖畔上厕所,就应该迎着湖面的微风欣赏美景。”
潜望镜厕所 / 摄影©谷上文化
开平市塘口镇
祖宅村厕所
塘口镇祖宅村位于著名的华侨之乡、碉楼之乡开平市。俯瞰祖宅村全貌,不少建筑都颇有异域感,被丰富的绿植掩映。
河边打牌的嬢嬢伯伯 / 图片由融舍·村里提供
祖宅村厕所取材老旧的砖块、瓦片等,设计者竖梁社建筑说,它是“旧公厕和旧材料的新生”。
破碎的砖瓦散落分布,被钢丝笼自由拼贴,形成新的规律,其中穿插着茶壶等旧物件,大量的镂空充满了独特的美。
阳光穿过镂空砖瓦,散在厕所内部,形成自然花纹。
半圆内包含景观节点让室内外更通透 / 摄影©塘口空间
多余的砖瓦石被组合成带有艺术感的装置。这意味着,在村落里设计厕所:物尽其用比另造符号更容易诞生艺术感。
厕所顶部的平坦露台是村民们举办活动、休闲放松的场所,既便利,又隐蔽。
朱家角
江南庭院
在千年古镇朱家角,黑瓦白墙的房子不少见。这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游人不少,作为旅游配套设施的公厕如何便利游人,又保持古镇风韵,是建筑事务所面临的挑战。
出品建筑事务所试图将对朱家角古镇的整体印象,浓缩在这一幢河畔的小房子里。黑瓦白墙的风格被恰当运用,进入厕所需要从河边连廊走过,迂回的庭院之美初现。
江南庭院 / 图片来自网络
从空中俯瞰,十字连廊是整个厕所空间的核心,是建筑内的交通要道,也呈现出朱家角的村落形态。
每逢落雨天,雨打屋檐,珍珠般的水柱流到屋檐下,打磨着黑色的石子,再沿着特定路线流入一旁的淀浦河中,让这里成为名副其实的景观公厕。
朱家角江南庭院 / 摄影©谷上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成使用一年后,设计师们再回访时,这座厕所仍然保持着良好的状态,它的设计融入了周围的环境里,实用性则让它受到村民们的青睐,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成都三圣乡红砂村
水杉路公厕
三圣乡红砂村水杉路上的公共厕所,以一片银杏和蓝花楹为背景,清冷干净,释放着现代感。玻璃屋顶开敞透明,面向大路和人群,显得格外开放。
图片来自网络
舒适、安全、智慧和效率——这是四周团队为公厕拟定出的关键词。四周在构造上打破了传统公厕的封闭性:它近乎一个小小的四合院,在封闭的卫生间之间,留出了一块供人们休息的公共区域,里面摆放着座椅、自助书屋,甚至一个大屏电视。
透明的玻璃屋顶打破了空间的封闭感,自然光线涌动在水池和地面。走进卫生间,一抬头就可以看到随风拂动的树枝,以及与树枝交错切割的天空,整个空间立刻有了吸感。
三圣乡厕所 / 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空间上的舒适、开放与通透,安全感也很重要。考虑到游客尤其是女性游客在夜间的需求,公厕的围护结构应用了既透光又保护私密性的穿孔板材料。入夜后,被暖光包裹的公厕犹如一盏明灯,为人们提供安全与庇护感,让他们不必再害怕夜晚树林深处的厕所。
厕所内部 / 图片来自网络
“智慧”也是这座公共厕所的关键词:智慧厕所运管平台、“刷脸”取纸、实时更新的智慧屏幕,还有卫生间内的交互系统......各种科技元素的纳入让这座公共厕所的“软件”得到提升,非常值得体验。
-
“一块木板两块砖,三尺栅栏围四边” 曾是我国广大农村厕所的真实写照。经过“厕所革命”,当下的公厕设计已经探索出这些趋势:
私密性与开放性的平衡;
与自然景观互衬,去除“消极感”;
就地取材,物尽其用;
智慧科技,升级如厕体验;
适度留白,作为小型公共活动空间。
公共厕所是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它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预防疾病传染。只有乡村干净了,城里人才愿意去旅游,推动城乡融合。
把厕所作为乡村建设的切入点,是一种“以小见大”的智慧。从生存到生活,也许就是一间厕所的距离。
💡
同 场 加 映
关于厕所设计的一点思考
傅英斌
傅英斌工作室主持设计师
长期从事公共景观、乡村改造研究与设计实践工作
Q:公厕设计中如何兼顾私密性与开放性?
A:厕所既需要解决生理需求,也兼具公共服务属性。90年代,很多城市的公共厕所是收费的,会有一个收费窗口,除了入厕收费外还兼具小卖部的功能,出手香烟、报纸、地图等商品。车站的公共厕所外甚至还会形成拉客、推销、售卖等一些围绕公厕形成的小商业,这些自发聚集的业态让公厕开放、丰富,成了一个人群和信息的集散中心。
如今,城市公厕管理越发规范,但这些原本很好的公共属性却消失了。设计中应当将厕所空间和周边的小商业、休憩等服务功能一并考虑,强化厕所的开放性。
Q:如何在材料、颜⾊等⽅⾯释放⼈们⾃然亲近的合理愿望?
A:设计一个位于自然中的空间,强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可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使空间与自然一体;一种是与自然形成反差。霍山太阳乡这个项目使用的是第二种方法。
Q:你觉得良好的如厕体验和有设计感的厕所空间对⽂明发展来说意味着什么?
A : 大家不再将注意力放在表面,不再将“五星级”与”豪华”作为对厕所好坏评判的唯一标准。“拉得爽”和“有意思”这些内在需求被正视。
Q:请分享⼀些厕所设计的理念、灵感或思路?
A : 我们的每个厕所都期望找到其与场地和环境的独特联系,从而营造出独特的如厕体验,让“拉撒”这件事情变得有趣。
主编:牧之、鹤鹤
编辑:坦柔
撰稿:坦柔
摄影:图片来自网络
校对:希希
设计:Ozz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