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ft mountains软山:彝族“野孩子”的技艺与时尚
1998年,John Galliano在Dior秋冬高定系列里,引入了中国苗族的传统银饰。
Dries Van Noten 2015秋冬系列将中国的浮花织锦、云纹、龙腾等传统民俗元素,与现代气息的剪裁、西方理念的廓形结合。
2017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时尚展览图录《镜花水月:西方时尚里的中国风》出版,呈现了一系列西方精美时装、艺术与电影基于东方元素与想象创造的幻景。
左:Dior 1998年秋冬高级定制系列;右:Dries Van Noten 2015秋冬系列;下:《镜花水月:西方时尚里的中国风》
少数民族元素与现代设计语言的碰撞,早不是什么新鲜议题。
历史上中国西域作为列强垂涎之地,常被看做荒蛮、绮丽、被动的神秘之境。在萨义德《东方学》阐述的观点里,“东方主义”是西方文化强权在研究过程中对“东方文化”及旧式人文偏见性、他者化的判读。
如今随着文化挪用的争议不断,不少西方品牌选择更进一步,冲破对异域文化猎奇的、浮光掠影式的参考,开始深入中国的文化肌理,梳理其与世界的真实关联。
Marni邀请Jack Davison为苗族合作项目拍摄的作品(版权©Song Flowers,2020)
那么我们的中国品牌呢?
主体化视角下,一个更不容忽视的潮流是,以根植少数民族文化为核心精神的设计师、品牌正在入场。他们要打破旧的视觉符号,碾合到当代化的视野当中,给全球化审美带来新意的同时,也为民族文化存续于现代之中书写可能。
本土品牌如何诠释少数民族风格?过于符号化的传统元素如何迈入当代?民俗工艺如何为当代消费价值所认同?创意之外,强调文化属性是否是必要的?
继青藏高原上的诺乐之后,本期,我们与脱胎于中国西南,自带彝族基因的饰品品牌soft mountains一起,切入这次讨论。
地域风格来自情感和记忆
soft mountains直译为“软山”,取名提喻,既隐含了品牌创立的初心,也回溯了创始人龙红紫娓对成长起来的那片土壤的情感和记忆。
彝族人民的生活与大自然有着很亲密的关系,他们坐在院子里看山,也常在山间玩耍。在龙红紫娓眼中,彝族元素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抽象”。彝族人热爱研究星空、气象,对大气与云层的流动特别敏感。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实践中,他们对天地、日月、山川、动植物等自然万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万物有灵”崇拜体系。银饰便是彝族灵物崇拜,构建和解释自己宇宙观的重要表现形式。
彝族是最早从事冶炼和银饰器皿铸造的民族之一,男女老少都会佩戴首饰。
在彝族文化里,人们用银饰表现自己的背景、种性、生活的区域。而在彝族女性丰沛的生命经验、实践经验和精神内景中,银饰更是描摹了冰山一角般的显性存在。
少女初潮来临时,她们取下穿耳线,戴上珊瑚珠子或银色的耳坠,完成”换童裙“的成年礼,意味着从此长大,步入成人世界。
女儿出嫁,母亲不仅要为女儿缝制一套华丽的彝族礼服,还会亲自准备一套精美的彝族银饰,包括头饰、耳饰、领牌、胸牌、戒指和手镯,以象征新娘的”端庄体面“。彝族的姐妹和好友之间也会把银饰当做珍贵的礼物互相赠送。
若要从文献资料深究起来,彝族银饰更像一个含义复杂的隐喻。它起源于对妇女的束缚——像枷锁一样封印女子智慧,限制她们的自由。
就像西西弗斯用享受过程去否定诸神的惩罚,彝族女子不仅用银饰装扮自己,如今更是打破银饰工艺”传男不传女“的祖制,她们艰难穿越个人价值的贬损,在沉默和压抑中发声,自己创造自己的价值,定义自己的意义。
出走与回归?
隽永与当代?
定义之外的”不被定义“
出生在小凉山的龙红紫娓对彝族的社会和生态一直是局外人般若即若离。大学主修俄罗斯文学,毕业后辞去北京报社的体制内工作,前往伦敦艺术大学修读时尚零售管理。
那一年她将妈妈和奶奶生前的一些传统首饰随行带到伦敦,结果给朋友带来了意外的震撼。她意识到,这些首饰除了情感价值外也拥有普世意义的审美价值,她开始重新审视原来习以为常的彝族文化。
采风过程中的创作
2017 年回国后,龙红紫娓用了大半年时间在凉山采风,寻找经验丰富的手工师傅建立合作,在同年年底才正式运作和推出产品。从采风做调研到设计点选再到产品试戴,团队的每个人都会参与到产品的测评和定价中。
左右滑动查看一颗珠子的诞生
虽然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软山团队与当地手工艺人的沟通依然困难重重,很多手工艺人只能说彝语。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发展,当地人员流失严重,大部分艺人已放弃做手工这条路外出务工。
失传与传承,又是那个古老而永恒的问题。出于前媒体人的敏锐,龙红紫娓意识到,用良性的商业介入去开发传统工艺,让工匠通过手艺过上体面生活,才会有更多人以这门传统工艺为傲,而她似乎有充分合理的身份做这个事情。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青年,她的视线自然回落到自己的成长背景,从回忆中打捞传统意象;另一方面她已经走出去,接入新世界,执行现代商业的价值体系。
2019年伦敦时装周期间,龙红紫娓与彝族青年诗人达汗合作在伦敦雅山画廊(Arthill Gallery)举办了展览「我们」,以讲述彝族文化和历史的方式呈现软山当季新品。
尽管语言不通,但在人类创造的杰作面前,人们对美的感动却是相通的,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
品牌创立至今,软山与彝族工匠的合作仍在继续。对龙红紫娓而言,她不喜欢soft mountains被标签化,也不想被单纯定义为一个民族品牌,”因为一切先入为主的定义都太过狭隘,我们只是想把事情做得与众不同一点。”
然而,传承千年的手艺与美学,推崇慢工出细活的态度,为当地手工匠带来持续性的收入,带动当地人重拾对本民族传统工艺的重视......也在品牌日复一日的良性推进中自然兑现。
一筑一事×soft mountains
Q&A
一筑一事:面对取之不尽的历史文化和碎片化的民族元素,软山团队如何将它们筛选、提炼、整合进当代视野?
soft mountains:我们每年会有两次采风,每次都会收集一些过去的老物件,带回城市,在城市的生活环境下去解构过去的工艺造型,让它们适应现代生活的场景。同时,我们也会带着每一季的产品回到灵感的起源,让当地人去佩戴,融入自然环境,通过这种相互映证,我们也更确定这个元素是能代表soft mountains的。
一筑一事: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品牌对少数民族元素的态度要么避之不及,把无国界设计奉为纲领;要么元素取用直白到过于符号化的境地。从设计的角度,软山的饰品如何在彝族银饰原有的工艺造型上进行创新呢?你接受的西方教育体系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soft mountains:伦敦很多这样富有启发的瞬间,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和欣赏,那些很多时候被忽视的事物。作为一名少数民族,我的视线自然回落到自己的成长背景。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手艺和审美,因为缺少足够的关注和专业的挖掘,或逐渐消失,或束之高阁于博物馆。更岌岌可危的是,正在被粗暴而平庸的“现代”所异化。当然彝族有非常iconic和视觉化的造型,但是我们对于设计而言我们并没有把soft mountains变成传统的复刻品。
在伦敦的学习和我们成长的环境,我们有更多元的审美,我们也可以喜欢摇滚乐,喜欢Phoebe Philo和Martin Margiela,喜欢Bjork和Kanye West。我们尝试把少数民族的传统元素,放在更开阔的当代视野中,放在更富有文化意味的语境中,做出真正让我们喜欢,同时也能打动别人的作品。
一筑一事:品牌拍摄深入彝族地区,直接征集当地的女性当模特,是希望记录和传达怎样的故事?
soft mountains:当然彝族文化是我们的起点,用当地的团队去完成我们的拍摄,对我们来说把这些被遗忘的美,从大山里,从书上,唤醒,尽可能地把它们原本的美归还给它们。比起商业模特,我们更喜欢有自己性格的女性来展示我们的饰品。在凉山会找当地的女生,在上海我们会找身边的朋友,佩戴者的自然、从容,和环境的融洽更是我们想传递的内容。
一筑一事:在设计时,会想象佩戴的人群和场合吗?他们是一群怎样的消费者?他们被什么打动?消费者需要的“美”以及你们理解到的“美”是怎样的?
soft mountains:她们是作家、舞蹈家、音乐家、设计师、创业者、我们的买家,或者密友,我们的母亲、或者祖母,以及采⻛时遇到的大山里的人们。她们来自不同时代、不同种族、有着截然不同的身份和背景;但她们又都有内在涌动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我们觉得喜欢我们品牌的女性能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对于自然和女性的赞颂,这种是会超越形式和时代的美。
soft mountains2022年采风记录
-
后记
设计界抄袭事件屡见不鲜,争论不休。当回过头看,也许应对抄袭、文化挪用、文化断代,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最好的方法,不是将它们掩藏起来束之高阁,而是面向全世界更广泛地去加以宣传、普及。
很难说是诸如此类的本土品牌、少数民族品牌的崛起,带动了中国新一代的审美趣味,还是越来越强烈的本土文化、民族文化认同,致使人们自然而然追捧制造“价值”的民族品牌。
但最终,品味和嗅觉都不足以撑起一个品牌,不可替代的内核才是不会变质的宝藏。
在行路者与消费者的共同演绎下,少数民族的智慧、意趣与才情在经历了千年的传承、迭代和向内探索之后,终于面向当代亮明身份。道路正变得清晰,一些崭新的东西在渐渐形成,而我们正是它的缔造者和见证者,多么令人雀跃。
主编:牧之
副主编:忧忧
编辑:Darcie
撰稿:Darcie
摄影:详见图注
校对:爱琳
设计:阿吉©ZS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