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好的”商业空间设计,如何与人对话?
西南法甜标杆烂李子从REGULAR到COSMO,独树一帜的歌剧院风格酒吧The Theatre从深圳、重庆到武汉,这些项目背后的设计团队为何始终被品牌选择?
作为一个全案设计团队,旷石设计深度理解品牌的商业逻辑,磨练具有整体性视野的、对商业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在设计的个人作品性与大众服务性之间做出平衡。让设计被理解,与消费者交流,也在指引人们思考,什么是设计?什么是设计师?
品牌 BRANDS
旷石设计
创立时间:2016年
据点:成都
#创作力
成都城南的天府三街,汇聚一众互联网大厂,如今是成都打工人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在对于这片城区的生活想象中,关于工作的一切——通勤、会议、指标、任务等等几乎占据了全部。
旷石设计工作室 / 摄影:邹邹©ZSDC
很多设计工作室会倾向于选址在氛围更轻松、活跃的文创园区,这样的环境似乎能够催生更自由的创作。而旷石设计选择把自己沉浸在商业氛围里,体会快节奏的工作状态,随时提醒设计与商业需求的紧密相关。
旷石设计工作室 / 摄影:邹邹©ZSDC
旷石设计没有单独的办公室,大家共享一层开放式的工区,一排排陈列架,区隔了较为私密的办公区域与玻璃外的走廊,二层为三间会议室。新工作室中没有复杂的设计和陈列,也没有过往作品展示区域。
设计师要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工作?走进旷石设计工作室的那一刻,一个强烈的好奇产生了。而这个问题的背后似乎还埋着更多的问题和答案,关于设计师的身份、关于设计本身。
旷石设计工作室 / 摄影:邹邹©ZSDC
设计只是锦上添花?
旷石设计的主创团队中,两位专注于空间设计,另外两位主要负责品牌构建、更新、重塑等策略分析和平面设计工作。这两部分的紧密结合和无障碍沟通,正是旷石作为全案设计团队,所沉淀和总结的工作方法。
旷石团队提到了一整套工作流程,“首先去理解客户对自身产品、服务、供货、品牌宣传点的认知,对设计的见解,对客户客群的认知。在大量的沟通后,从顶层向下去梳理品牌的逻辑和定位,分析市场、竞品、产品、客群,搭建品牌目前的市场可能性和方向。”
旷石设计团队 / 摄影:邹邹©ZSDC
而设计作为实现可能性的重要一环,需要放在整体的商业逻辑下,最核心的工作,是将品牌的表达进行消费者能够理解视觉的转化,并通过这样的表达,去完成品牌与消费者的沟通。
“设计是服务于商业的,是去解决商业出现的诸多问题的。”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旷石设计先后为烂李子打造了位于源野的LANLIZI PATISSERIE,以及旗下烘焙品牌LANLIZI BACKERY位于COSMO的新店。“从slogan上就能感受到它的定位和不同。从be with you in every important moment 到be with you every day,从精致西点到陪伴大家的日常生活的面包。”设计也需要与之适应,随之调整。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同时,基于COSMO更开放和灵活的基调,用巨大的落地玻璃幕墙介入,模糊了室内外的界限,带来充足自然光线的同时让街景与室内对话,成为更具流通性与共享性的社交场。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普世价值中,设计师会将自己定义在创意工作的范畴中,期待能突显某种理念、具有独特自我表达的、有话题性的设计。旷石坦言,作为一个设计师,也不免会怀有这样的想法,但作为商业设计师,更应该做的是去尊重品牌和商业。
“审美的基础一定是很重要的前提,但是否需要更具有形式感,不是设计师说了算,而是市场和人群真正需要、认同、给你时间。”
在Wine Tale叙酒的设计中,节制技法,仅以石为底,采用粗粝石墙、不规则石块地砖、木质桌椅等“低调”的元素。从空间的材质到细节的雕琢,不以设计争夺注意力,在法式复古的氛围基调中,又留给个体想象和叙事的空间,提供一个既经典又轻松的理想休闲场所。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在无数次的商业设计试炼中,旷石设计更加清晰自身的定位,“吃饭这个事对人类太重要了,厨师颠完勺端出来的那一刻,热不热、味道怎样才是最重要的。大家吃了一口热菜,然后再回头看你空间的时候,才觉得我又多了一种体验,最后那一感其实才是设计师赋予的。”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设计师需要具备的三种能力:美学和设计理论是需要具备的基本功,而明白做给谁看、了解品牌定位的这群人的审美,是第二重能力;而结合以上两者,把它表现出来,是第三重能力。”
在旷石设计看来,当下很多设计,跳过了产品和人群,希望直接去做一个很前瞻性的很先锋的品牌表达。而对于商业设计来说,直接进入“表现”,一味追求设计师的自我抬升和自我成就,往往会出现冲突,且也是很难实现的。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而不断思考设计师的定位,也发展出与客户之间更良性的合作关系。旷石设计与诸多对所在行业和赛道非常了解的“行业熟手”合作,旷石一方面通过很好的沟通去理解他们的商业需求,用设计去帮助商业逻辑的落地;另一方面,
希望与客户之间是"work with"而不仅仅是"work for"的关系。
图源旷石设计
从客户的沟通和分享中不断丰富团队的商业认知和判断、商业和设计之间连接的多种可能性。
与很多优秀的客户交锋,不断拓展团队的商业思维,明白设计师的思维宽度和深度是有限的,也让他们始终对商业世界保持倾听,在高频和高效的沟通中,以非常开放的态度完成合作。
被更多人理解的设计
在互联网和广告行业中,用户思维通常是做产品的核心。而在很多人的认知中,设计师所做的更多是作品而非产品,也因此往往在放大设计师的主体性角色和表达。在旷石设计看来,清晰的用户洞察,是商业设计非常核心的目标。
“对于一种日常消费,去某一家店,所要寻求的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舒适度,而非把新鲜感和视觉刺激感放在首位。”
何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舒适度”?在旷石设计看来,一家餐厅要成为用户朋友小聚、家庭用餐、轻商务等多种生活需求的适宜选择,核心是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的稳定的信任,这需要视觉体验与产品、服务的相互契合和加持。
图源旷石设计
旷石设计认为,在流媒体时代诸多视觉信息的爆炸中,满足跟风打卡需求的设计固然拥有刺激点,但用户被触发的阈值也在提升。在偶尔的刺激之外,人们更需要不会出错的、日常的稳定体验。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在Wine Tale叙酒的设计中,旷石跟随品牌概念的衍生,通过打造仓库结构,保留原始空间极大的屋架横向展面,以及较高的层高,用大面积镂空玻璃展示内部错落叠层的空间关系,拉进人与空间的距离感。在品牌VI的设计中,运用松散慵懒风格的插图,打破传统高端餐酒吧的私密感,带来更多的社区感和互动性。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而审美提升的度在哪里,这是设计师需要理解和把握的。在旷石设计的过往案例中,一些设计性极强的项目,受到了非常多同行的认可,但是很少有客户希望去复刻这样的作品。对于已经形成成熟商业逻辑的品牌,
“是好的设计,但或许应该往后退一退,让更多消费群体看懂并喜欢。”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不仅是对特定人群的洞察,从进入空间所在环境的那一刻,到用餐结束离开,旷石设计将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细腻到每一个动作。
对于目的性达到的客户,核心在于符合他们的消费预期,增强品牌的用户粘性和心智占领。从进店到每一个转折,从远景、中景到近景,不同的材质和灯光,都要符合品牌所希望传递给消费者的沟通点,最终达到产品本身的感知最大化。
而对于非目的性到达的客户,店招的设计成为影响消费决策的重要因素。在旷石设计看来,视觉上扎眼的Logo,或许不如更加直接和清晰地呈现品牌的核心体验和产品内容。
Water Lily
Water Lily是一家主推南洋融合菜系、夜间主推葡萄酒的餐酒吧。在门头设计中,旷石采用了十九世纪后期法国殖民越南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及南亚热带的花园景观,完成了统一且清晰的品牌表达。/ 图源旷石设计
设计作为一种“语言”,需要“对人说话”。
在旷石设计的既往案例中,市场反馈也在反复证明,即时性的感官触发或许能够红极一时,但注重实感的对话和稳定的信任感打造,才是设计能够长期被人感知和认可的方向。
设计的“在地思维”
跟随不同地区的设计项目,团队也在长期的流动状态中,更加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当下的生活方式。以成都和武汉两座城市举例,成都具有更强的原生性的文化基底,在旷石设计的观察中,
“年轻人白天在Regular接受新鲜、消费新鲜,也会去路边吃一家挂着大红招牌,上面只有一个‘面’字的小店,去满足口欲。”
摄影:贺川©形在空间摄影
而相比之下,武汉受本地审美相对影响较弱,当下消费场景的变化是非常迅速的,也因此给很多中端标准餐饮很大的发展空间。
在旷石设计看来,“无论是地方人群的日常消费需求、具有城市性差异的不同消费场景,还是当下地方性的审美,都是在地性设计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在适合的时间、对适合的人群,表达适合的内容,不执着于显著的表现技法和设计语言,但旷石设计始终将设计在商业上的效用,以及利他的服务性放在重要的位置。
旷石设计工作室 / 摄影:邹邹©ZSDC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全案设计团队,相比传统策划公司,更能够服务于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升级,而相比执着于设计表达,又希望从商业长效发展的角度,避免设计“叫好不叫座”。
对于商业设计来说,一方面,跨领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趋势,未来所需的不仅是设计手法、设计逻辑和设计理念,而是具有整体性视野的、对商业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同时,对于设计师来说,也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创作者和服务提供者的身份,让设计被理解,彼此对话。一筑一事
编者后记
见到旷石团队的第一感觉就是全员i人,不像是学艺术的,更多像理科生的气质。团队没有合照,我们建议拍一张,直到采访结束,大家才“努力”拍出了开篇的那张照片。
作为编辑,写作是一种个人作品还是公共读物,似乎也是让我不断思考的问题。一开始,写作是非常个体的、沉浸的,总是想要毫无保留地输出自己的观点。而越写越发现,写给别人看,就得更考虑读者的感受。这并不意味着写谄媚的文字,写违背本心的内容,而是更聪明地调整表达的方式、叙述逻辑等等。让100个人理解70%的表达,比让10个人理解100%的表达更有价值,也许呢?
对于创作者而言,或许都在面临着这样两难的境地,“自我”要在我们做一个决定、做一件事的时候发挥多大的能动性呢?这似乎可以扩展到每个人都会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点击下方文字,探索更多“设计力”
重庆仅此一座的“大巴穿楼”汽车站
设计,是为了“更多”还是“更少”人?
编辑
豆奶
主编
牧之
副主编
忧忧
撰稿
豆奶
校对
Lorry
平面设计
Gary©ZSDC
摄影
详见图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