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世界各地的老外跑到客栈来加他朋友圈
当你来到一座陌生城市,选择在哪里落脚,反映出你是以哪种方式在旅行。
精品酒店、星级酒店、快捷酒店……有些人却从不选择这些,他们的理由诸如:这些地方都曾经历过脱胎换骨的建造,而并不是这座城市的本来面目。恐怕只有设计师中的高高手,才能在新造中留住旧梦,更何况很多连锁性质的酒店,就是要在各个形态迥异的城市肌理中,生造出一模一样的标准空间。
终于有人换了个方式,把城市旧区的老房子收拾收拾,就这样原汁原味的拿出来待客。
这个地方叫“慵懒客栈”,躲藏在成都一处叫“白果林”的老街区。然而她待过的客,遍布全世界。
在很多外国人眼里,成都是全球视野下人文旅游的明星城市,因为这里有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因为这里是进藏的绝佳中转地。从珠穆朗玛峰一路向东,是世界屋脊,是高山峡谷,是奔腾江流,是康巴藏区,翻过龙门山脉,越过都江堰,却突然就是绵延千里的沃土。
一座老城,两千年城址不迁城名不改。好一个天府之国。
老城,老得有层次。
这座老城的肌理,就像老人脸上的皱纹,一道一道,深深浅浅,有那一年的,有这一年的。白果林这个老片区,上世纪90年代建成,多低矮楼房,密而不乱,当年遍种银杏,所以得名白果林。而在32年前我出生那年,银杏开始成为成都市的市树。一到深秋,“满城尽带黄金甲”。
院子,还是院子。
你去看中国传统民居,基本上都有一个院子。从北京四合院,到山西各家大院,再到江南楚楚动人的园林后院。看一座老城,就去看看她还有哪些院子。院子里有亲和的尺度,亲切的植被,还有亲友的寒暄。余秋雨甚至说:“在中国文化中,院子是安顿生命、安顿家属和安顿精神的场所。一道墙把一个家庭围起来以后,里面是个独立的世界。”
院子,就是中国人的生活。
慵懒客栈这个地界,大概曾是某国营单位的办公楼和宿舍楼。几栋六七层的楼房就这么一围,有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
在成都,有了院子,一切开始慵懒了。
一柱一瓦的建造,一花一木的栽种,一桌一椅的安放,一笔一画的铺陈,一茶一席的布置……在打整院子这件事上,中国人似乎有天然的基因。
就是这个院子,过去领导和职工们在这里“你好你好”,“吃了没吃过了”,“下班了回家了”,现在被稍加翻整,成了客栈的内院,还仔仔细细的嵌入了一片小树林,一个小书院,和一处小茶舍。
这个茶舍的名字也是绝了:倦了。
茶,中国人的待客之道。
一盏茶,之后就成了朋友。没有什么比在中国院子里做一个中国茶舍更贴切的了,况且四川正是中国茶的故乡,而休闲成都又的确是倦了之乡。这就是倦了茶舍。
必须一提的是倦了茶舍的檐下空间。上个世纪,日本已故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概念,专门探讨建筑内部与外部之间“过渡空间”的重要性。这种半室内、半室外、半封闭、半开敞、半私密、半公共的灰空间,几乎成为建筑设计中的奥义。
端坐于此,品茶聊天,无比惬意。
慵懒客栈的旅客中,老外超过了一半。这是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大老远跑到中国成都来,要住一个全世界长得一模一样的星级酒店?
到成都来,就要住在成都。
慵懒客栈的老外都有一个共同的朋友:Jack Wang。他是客栈的店长,英语好,乐于助人,还有一种天然的萌感。老外们到成都来,举目无亲,然而加了Jack的微信之后,从一张签证的办理到一碗担担面的发音,都可以解决。
以上大部分老外照片来自Jack的微信朋友圈。
慵懒客栈的客房,由90年代的内廊式办公楼改造而成,开窗就是居民楼房,出门则是寻常巷陌。
客房均价不到200元。
当你来到一座陌生城市,选择在哪里落脚,就决定了你将收获怎样的故事。
空间类型:城市客栈
空间面积:2100平米
空间位置:成都市金牛区金罗路8号设计时间:2014年
创意设计:不二品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