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哈工程发出兴海强国“英雄帖”!千余学者揭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着眼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人才工作方面提出的重要论述,为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强化人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学指引。
学校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培并举”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兴海论坛”是推进学校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和学校人才工作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成为学校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品牌活动。
大工至善,大学至真
11月20日,学校第七届海内外青年学者“兴海论坛”开幕式在线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位海内外青年学者在线参会。校党委书记高岩,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出席会议。党委常委、副校长於志文主持会议。19个教学单位和各职能部处的相关负责人、教授代表、新进教师代表线上线下同步参会。
高岩在致辞中指出,国家全面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核工业强国建设,持续推动东北全面振兴,这些战略举措的实施为学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人才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的第一资源,从学校长远发展大计的高度看待人才工作,将人才工作作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高岩表示,“兴海论坛”作为学校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为各学科领域的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衷心希望海内外青年才俊通过论坛,加深对学校的认识与了解,强化沟通合作,促进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与学校并肩在国家海洋强国建设中开创属于我们的“大航海时代”。
姚郁在发言中指出,学校始终聚焦国家对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成立智慧海洋未来技术学院和南安普顿海洋工程联合学院,打造“新工科”人才培养高地,成立烟台研究院和龙江工程师学院,打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高地,成立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和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打造国际学术创新高地,为青年人才的加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姚郁表示,依托学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高水平科研平台,一大批青年人才在科研实践中得到快速成长,已成为学校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的中坚力量。目前,学校正在组织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对标国家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目标,通过实施《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着力提升队伍的育人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学校更好更快更高质量发展,并诚挚邀请海内外青年学者加盟哈工程,共筑海洋强国梦。
杨德森院士在交流中表示,海洋强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梦想要与祖国需求紧密相连,打造海洋信息体系,是水声人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探索之路总是充满了荆棘,没有可借鉴的文献资料和成熟的经验,需要自力更生,用更多的实践和努力去探索、去尝试,实现国家战略需求。水声与他,已经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国家的蓝色海疆,离不开水声技术。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我们!
於志文表示,耕者求沃土,诚挚邀请拥有远大抱负和事业理想的优秀青年人才选择哈工程、加盟哈工程、建功哈工程,一起承载光荣和梦想,为加快建设船海核领域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青年人才代表交流环节,青岛创新发展基地副主任宋明肇从学校的地域优势、育才优势、保障优势和平台优势进行了重点交流,动力学院刘龙教授、水声学院陈永耀教授、计算机学院李伟副教授、经管学院王志楠副教授、物理学院汪盛佳副教授等来自不同学院的5名青年人才也共同表达了与学校结缘、加盟、成长的切身经历,希望广大海内外青年学者入职哈工程、圆梦哈工程,将个人梦想与国家战略任务有机结合,为祖国的海洋事业注入生机、助力远航。
本届“兴海论坛”开幕式共吸引3000余名海内外青年学者关注,有1000余名青年学者已经与各学院建立了联系。开幕式后,全校19个教学单位将分别召开“兴海论坛”分论坛。分论坛20日至28日召开。截至到22日,学校烟台研究院、船舶学院、体育部、人文学院、核学院、经管学院、计算机学院7个教学单位已召开“兴海论坛”分论坛。
自2016年,学校已成功举办七届“兴海论坛”,累计吸引近4000名青年学者与学校建立了联系,600余名优秀青年教师入职哈工程,人才聚集效应逐渐显现,对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和推动作用。
国际一流!
哈工程这支团队用金字招牌引“金凤”
祝贺!
哈工程倪宝玉教授当选英国皇家造船工程师学会会士
国际首创!
哈工程教师让发动机“吃”上绿色健康“餐”
国际领先!“瘦身”44.22%!
哈工程教授研发新材料助力飞天探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
— heu19530901 —
撰文 | 李广东
排版 | 朴立坤 雒婧璠
编辑 | 刘涛
责编 | 霍萍
审核 | 吕冬诗 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