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二性”是女性的自我催眠

李雪爱与自由 李雪爱与自由 2021-01-22



文 | 李雪



不盯着孩子要求他上进,不把幸福寄托给老公,就走出了第二性。第二性不是社会歧视女性,而是女性的自我催眠,是女性对自身主体性的逃避。



欢迎到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与李雪评论互动



01



监督孩子,真的可以为孩子好吗



各位有没有发现,紧盯着孩子上进的大多数是妈妈,爸爸顶多骂两句发个牢骚就拉倒了,不会一直事无巨细的盯着孩子监督。

盯孩子写作业就是第二性剧情发作,女人不愿意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逃避发展自己,功夫都用来鸡娃,幻想通过孩子成就自己。

鸡娃的结局,必然是双输:亲子关系痛苦,孩子智力受损,妈妈满腔怨气。鸡娃就是把妈妈捆孩子腿上,还幻想让孩子大踏步前进。

鸡娃不是为了娃好,而是妈妈为了逃避发展自己的重任,同时占据道德高位,为此不惜牺牲孩子的心智和幸福。

不盯着孩子上进,不寄托老公幸福,是走出第二性的基础。



附《 “我找不到自己热爱的事”



02



“第二性”剧情发作



女人的第二性剧情发作,有如下几个方式:一是,盯着孩子上进。二是,把幸福寄托在婚姻里。三是,仇恨男人,男权压迫常挂嘴边。

第三点可能有点绕,为啥“仇恨男人”也是第二性剧情呢?想一想,哪个自我负责积极发展自己的女性,整天上网宣扬仇恨?

男人女人都是人。同事或朋友,无论男女,合则来不合则不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我选择自我负责。犯得上谁仇恨谁,谁迫害谁?



某个男人羞辱女性,回击他;某个广告侮辱女性,抵制它家产品;婚姻法对女性不利,拒绝领证。——这都是在用真实的用行动捍卫界限,自我负责。

然而“迫害感”“仇恨感”只是第二性剧情的产物。女人不敢直面自己的人生,不敢自己直接去创造想要的东西,因为要面对不堪的现实,那太损伤自恋了。

仇恨男权多简单啊:都是男人的错,我才得不到发展机会,我的机会都被男权抢走了!

这样的心智发育水平,无论性别是男是女,都会被人歧视的呀。

这个真相,我小时候就明白了,我妈从来不敢为自己的幸福负责,她内心太无助了,以至于她只能吸食仇恨为生。她的全部不幸都是“男人害的”“孩子害的”,就是不能为自己的幸福做任何事情。

太阳底下只出新鲜名词,不出新鲜事。



附《 痴情,痴的是剧情

附《 如何把老公改造成理想伴侣 》



03



尊重,不是斗争得来的



尊重,不是“斗争”得来的。斗争,是在说:我的权利握在别人手里,要向别人讨要。

事实上,一个人怎么过自己人生,权利就在自己手里,不管别人是否认可我,尊重我,不管别人歧视不歧视我,我自己的事情,我都会自主选择自我负责,不需要乞讨任何人的尊重和认可。

要求别人“尊重自己”“不可以歧视自己”这是无边无际的自恋幻想。当我没有现实边界,当我妄图操控别人的思想言行,也就在邀请别人侵犯我的边界评判我、操控我。

国家暴力层面对女性人权的侵犯,现今社会已经非常少了。偶尔有的,我们努力去呼吁改变法律,比如之前的“嫖宿幼女罪”,已经改写。

一个在法律层面对女性极少有限制的现代社会,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性别偏见减少,唯一的路径是:女性的自我负责。



04



职场女性,可能走的弯路



女性在职场上整体收入比男性低,其中原因之一是: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求认可”的剧情。

她们将很多注意力放在“老板有没有认可我的价值”“同事是否尊重我”“老板对某某某比我对我更重视”“某某某不如我,他凭什么待遇比我还好”……

陷入了“求认可”剧情中的人,对工作本身的关注度相应就少了,创造力自然就会低下,很容易被替换。

高喊“同工同酬”是反逻辑、反现实的。除非是最底层的流水线计件工作。稍微复杂一点的工作,每个人的实际输出效能都无法精准统计。


比如,两个人的职位都是助理,同一个学校出来,一起进公司实习。其中一个人,老板说一两句就明白了,还能想到老板没想到的;而另一个人,需要解释半天才明白,做事情方法也笨。


后者可能看上去比前者更辛苦,但是老板愿意给前者更多工资。

女性一旦走出第二性剧情,把专注力放在如何做好事情本身上,根据事实逻辑做事情,创造力很容易比男性强大很多,是各种公司求之不得的人才。

一个女性,如果你总觉得自己受性别歧视,不如好好看看自己的工作中到底创造了多少价值,哪些品质是难以替代的。

这个世界上什么人都有,拒绝招女性的公司也有,但问题仅仅是一个:你自己想要什么。

你想要公司文化特别尊重女性,就去找文化氛围符合你的公司,而不是死磕一个不想招聘女性的公司,要求对方尊重你。如同你去食品店死磕,一定要求买手机,食品店当然不卖,这是谁有毛病呢。

妄图操控别人的意志,使其认同自己,只能是自取其辱。

比如,我大学毕业找工作非常艰难,我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性别歧视,我只知道,别人有权利因为我的任何特征拒绝我:无论是我的性别、长相、家庭背景,甚至说话声音不好听。那是企业的自由。

我能做的,是为我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也就是成长自己,然后自己创业。



附《 女性的“职业天花板” 》





05



声势凶猛的“冠姓权”之争



网络“冠姓权”之争,让我突然想起小时候的事情。

小时候妈妈说过几次:你们老李家没一个好东西,早晚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家,你也姓李,你跟你们家一个德行的。

小小的我,非常恐惧:妈妈,妈妈,我不姓李,我姓陈,你给我改姓!

小小的我,甚至还在纸上学写“陈雪”,向妈妈表忠心。

男人们大可挥舞男权传统,女人们尽情高举女权大旗,父母忙着斗志昂扬,可是谁关心过夹缝中孩子的感受?哪个孩子希望出生在主义斗争的家庭?哪个孩子愿意给巨婴父母做小孩?

孩子既不是维系婚姻的工具,也不是女权斗争的战利品。孩子只希望父母是自我负责的成年人,协商好关于孩子的各种事情再通力合作生养孩子。

家庭矛盾中,我永远先站孩子。任何无视孩子福祉,甚至污名化孩子的性别,用来扯女权或男权大旗的,都是巨婴臭流氓。


关于这个“冠姓权”的话题,明天的文章继续聊。



06



几条微博互动



@Fifi201209:在我原来工作的地方,老板就根本看不见我。他逼我按照他的想法做事,否则就要辞退我。我曾经花大量的时间和他死磕,让他看见我。这种关系如同我和前夫的关系。后来我终于明白,我无法掌控他人的思想行为。于是离婚、辞职。


@李雪爱与自由:“斗争精神”消耗的是自己的青春。根据事实逻辑做事情,当下幸福。



@我是婧ya:自从关注李雪,读李雪的书,我好像真的越来越强了。凡事用逻辑思考解决办法,而不是发神经耍脾气人云亦云。家庭和工作越来越顺风顺水,无往不利。根本不需要喊“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口号,我的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肉眼可见的越来越高了


@李雪爱与自由:世界就这么真实,谁头脑清醒自我负责,谁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就越高,男女都如此。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电影《异形》 Alien (1979) 剧照








大 目 录  2017


大 目 录  2019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