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是在向孩子转嫁虚弱
欢 迎 到 新 浪 微 博
@ 李 雪 爱 与 自 由
与 李 雪 评 论 互 动
文|李雪
01
突如其来的质问
读者留言:小学时候,妈妈的同事说,某个小学生要考英语四六级。我妈回家立刻逼问我,你能考四六级吗?我说,我真的不知道。妈妈就很疯狂地逼着我,站在我身后,让我查百度。
这个妈妈幻想超过常人的强大感,却不会自己去实现,比如自己去考个同声传译,也是超过绝大多数同龄人。
妈妈渴望强大,却逼孩子去实现,好比自己想拉屎,却让孩子蹲坑。是一种没有边界的共生绞杀,既不发展自己,也扼杀掉孩子的生命力。
真正专注发展自身的人,不会去鸡娃,只是在娃需要啥资源时痛快给予。
那些看似自己也很上进,比如“年薪百万辞职鸡娃”的人,不过是自体虚弱才华干涸,把强大的幻想寄托在娃身上,导致娃的天花板已定。
真正的强者,自己的生命还不够拓展呢,孩子更是无限可能。
处在自体自恋中的父母,人格底层是非常虚弱的。所以出于自体水平的父母,最爱做的事情是鸡娃,而不是发展自己。
发展自己多容易受挫折啊,鸡娃既享受道德高位,又带来虚幻的掌控感,虚幻的强大感。
02
常见的一个疑问
问:我不盯着孩子写作业,作业真的完不成,怎么办?
答:你只是不想把功夫下在你自己身上而已。
03
孩子在你眼里是什么
活在自体自恋中的人,发展出客体意识的人,面对问题时,各自有什么不同?
自体自恋人格,看待孩子,看到的是自己自恋幻想世界里的道具 —— 我可以说哪些正确的话,做哪些牛逼的事情,引导孩子热爱阅读、激发孩子内驱力、积极完成作业…
—— 总之,我做了×××,孩子就会如我所愿。
如果孩子就是不如我所愿,比如“哭闹不止”“就是不愿意上学”,那么就是孩子在攻击我,会引发我的焦虑痛苦,甚至自恋暴怒“反击”孩子。
自体自恋人格,也许学了各种育儿法,但都用于捍卫自恋。说着“温柔而正确”的话,看上去特别尊重孩子,其实句句背后的目的都是引导孩子“如我所愿”。
—— 我都已经给了你爱和自由了,你怎么还不自律上进,你怎么还不活力开心?
当一个人的心理发育到了客体水平,看到孩子,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无限可能的存在。
明白孩子只是经由自己而来,他来体验这个世界,我只是孩子人身安全保护者与资源提供者。孩子发展成什么样,每一步我都无法规划,因为那是独立于我思想世界之外的存在。
比如,客体水平的人读书就是自己专注沉浸于阅读体验之中,不会一边读书一边瞄着孩子,心想:如何引导孩子爱上读书。
孩子想读什么书,买什么资料,他发出需求就买给他。就这么简单。
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得到的回报是,孩子的本真得以让自己学习成长,享受彼此看见回应的幸福感。
即便心理发育没有到客体水平,父母严守边界,一样可以给到孩子客体水平的爱和自由。
孩子的人生起跑线,就分为两个阵营,父母自体自恋的阵营,父母严守边界的阵营。
这两个阵营孩子的智力、精力、幸福感,也是不同数量级的差距,差距之大不亚于我和马云的财富差距。社会阶层其实从起跑线就分好了,这个起跑线就是父母的心智水平。
04
什么叫转嫁虚弱
怎么判断父母是不是在吸食孩子能量。
非常简单:当你想要去跟孩子说话,不说就憋得难受,说完的结果是,你爽了,孩子变得不高兴,身体紧缩起来,这就是吸食能量。生命力从孩子身上转移到了大人身上。孩子的经络逐渐堵住。
如果是孩子侵犯你的边界,你拒绝他,这个并不会造成孩子的身心紧缩。孩子可能有短暂的情绪,而后孩子会更开心。
因为:触碰到真实,可以把孩子从幻想中解放出来,身体会更舒展。大人孩子都自在。
作者 | 李雪
心理学学者,新浪微博 @李雪爱与自由 。著有《当我遇见一个人》《走出剧情》《有限责任家庭》。当当、京东、淘宝全平台在售。
公众号 | 初心心理
公众号 | 李雪爱与自由
编辑 | 林诗野
插图 | 摘自互联网
延 伸 阅 读
《 富养还是穷养,决定孩子的一生 》
《 为何“温和坚定地讲道理”行不通 》
《 当父母找不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 》
《 父母,不要再破坏孩子的内驱力 》
《 诚实地区别 做不到 与 不愿意做 》
《 爱与自由,不是手段 》
《 女性自主,不是伎俩 》
《 孩子如何跨越阶层,难道靠学区房吗 》
《 无需讨好父母的孩子,轻松适应社会 》
《 天才是保护出来的,不是教导出来的 》
特 别 推 荐 阅 读
《 认真给你讲个段子:当父母老了 》
我是作者李雪,感谢你的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