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应用AR+GIS,北京城市副中心率先实现全境地下管线普查

超图集团 2022-07-17
本文转载自《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原标题:应用AR技术 城市副中心率先实现全境地下管线普查

打开手机APP,一张清晰的城市副中心“地下经络”三维立体图呈现出来。任意点击一条道路,路面下的自来水管道及排水、路灯管线等一目了然。日前,记者从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管理委获悉,通州区地下管线三维系统已成功建成,在北京市率先实现全境地下管线普查。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将AR增强现实技术应用于地下管网系统,为探查检修安上“透视眼”,解决以往看不到、查不清等问题。


据介绍,2020年,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基于SuperMap GIS基础软件,将通州区地下管线全面三维化立体化,并与通州区地上城市部件、三维城市结合,实现全区地上地下三维一体化管理。该三维平台系统具有地下管线施工安全监管、管线数据查询服务、数据更新、应急响应等多种功能。目前,该系统数据已覆盖通州区市政道路范围内的所有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污水、燃气、电力、电信、热力等8大类14小类总长9900公里。



蓝色代表给水管,红色代表电力管……日前,记者在通州区城管委市政设施事务中心控制大屏上看到,一条条管线纵横交错,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线路。“这种立体图,让地下管线和地面建筑的关系一目了然。”地下三维技术负责人张同银解释,AR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它可通过科技手段,把真实的环境和虚拟地下管线三维数据实时叠加到同一个画面。


他举例说,新建小区在规划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地面配套设施,地下管线如何配置也至关重要。有了这套系统,给水管如何布置,污水管怎么安排,只要通过该套系统,就可以生成相关数据,大大方便城市规划建设。如有管线跑冒滴漏发生,管理部门接到预警后,技术人员也能通过手机使用AR增强现实技术,从不同角度清晰查看周边地下管线排布情况。“地下管线中用到AR增强现实技术,这在北京还是首创。”张同银说,通州区也是全市目前唯一实现全境地下管线普查的地区。


据了解,为规范地下管线数据成果,降低管线破坏事故发生率,通州区城管委自2013年起持续开展地下管线信息化建设。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区906平方公里市政道路地下管线“一张图”。同时,完成北京城市副中心及乡镇建成区范围地上城市部件普查,包括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园林绿化等共计79类50万个。(通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冯维静、摄影 唐建)


SuperMap GIS平台提供的三维GIS与AR结合的技术,可实现地下管线智能巡检。当管线权属单位派遣人员到现场执行检修任务时,可以利用AR+GIS对现场情况一览无余,并且采用SuperMap GIS平台基于现场真实地物的位置定位方法,可以实现管线模型与实际位置准确匹配。


利用AR+GIS技术,可对管线、井盖及阀门等设施的属性进行实时查看。如管线类型、编号、管径、井盖大小、埋深、材质、埋设年限、所属单位、状态、使用状况等。同时,了解不同管线在地下埋深的情况,还可以避免施工挖断事故。不仅如此,还可以实现管网的阀门巡检,不同于以往依据经验判断的作业方式,现在利用AR+GIS可以实现精准的实景匹配检修,用手机对着马路扫一扫,就会将这一地点的阀门、管网信息提取出来,与实景进行匹配并呈现在屏幕上。


AR+GIS与物联网的结合还可以应用于三维管线的故障报警、人员调度以及应急抢修中。当设施发生故障,如污水管道爆管时,通过相关设备会自动发出警报,快速定位管线位置和编号,并查看发生故障的原因,然后调度邻近人员赶往故障点进行抢修。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设备了解管网的水量、水质、水压等实时状态。


AR智能巡检不仅可以提高巡检的准确度,而且可以节省时间,减少损失。通过实景位置定位的方法还有助于管线管网等设施的查缺补漏,通过实物与已登记设备的对比,可以发现是否存在漏登记、多登记的情况,若存在故障还可以标记故障点。


此外,超图三维GIS+AR技术还有很多其他功能。它不仅支持BIM模型、三维管线、倾斜摄影模型、地形/影像(模型方式加载)、精模、标签等三维数据,还提供了很多实用的三维GIS功能,如属性查询、剖切、量算、通视分析以及模型编辑功能(支持对数据放大、缩小、平移和旋转)等,而且支持AR技术与人体骨骼追踪技术交互分析。



近期回顾



三维数字底盘服务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中台:超图CIM开发支撑平台

从粗放到精细,BIM+GIS在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与探索

今年暑假,“高校青年教师GIS技术研讨班”将开设两站

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GIS实践

亲测,超图移动GIS跑在鸿蒙上更快?

构筑三维数字底盘,赋能城市多场景时空信息服务

点分享点收藏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