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卫4】中卫方言经典笑话集锦,笑死人呢!
中卫方言经典笑话集锦
有一天,咱中卫老乡去逛北京。逛完了北京,坐火车回家的时候,前面的老乡都上了火车,后面的一个老乡却碰到了麻烦——列车员硬是不让咱老乡上火车。中卫老乡问:“为啥不让我上车?”列车员问:“你的票呢?”中卫老乡说:“阿木是一搭里的。”列车员有点纳闷了:“你是意大利的也要查票。”中卫老乡有点急了,再次强调:“阿木是一搭里的。”列车员也有点火了:“我不管你是不是意大利的,我要你的票!”哎,这个无辜的列车员,岂不知中卫话“一搭里”是“一起,一伙”的意思。
我一大学校友,讲了他的亲身经历:中卫人把“什么”叫成“撒么”,有次外语课他睡着了,老师提问“夏天”用英语怎么说,看到他在睡觉,就把他敲醒让他回答,这家伙刚刚睡醒,根本就不知道老师提的啥问题,就随口问了个“撒么”(SUMMER),老师马上说:“回答正确,请坐”。
还有个经典笑话:几个中卫人到了北京,要去建国门,打了一辆的,司机问“去哪儿?”其中一个掏出10元钱用中卫普通话说:“见国没”(建国门)。对方回答:“10块钱谁没见过!有病!”
有个中卫老大娘,坐班车时提着一个篮子,篮子里有卖剩的两个鸡蛋。她一手拉着孙女,上车时只顾照顾孙女,司机关了车门将她的篮子夹在了车外,老太太大叫:“我的来(蓝)子,我的袋(蛋)!”老太太下车碰见一个亲戚,亲戚说:“啊呀,我说他们姨母呢,你来就来么,包包袋袋(蛋蛋)的,还提的是点心!阿木家要啥有啥,你还废兀们大劲捞萨呢”。
我上高中的时候,有个银川人是我同桌。一天,他神秘兮兮的说:“我发现你们都爱说一个词。”我问:“哪个词?”他说:“啊不子。啊不子是什么意思?”我回答:“不知道。”他转过头,又问身后的女生:“啊不子是什么意思?”对方答曰:“不知道。”银川人好像有点无奈了,想再找一个人问问。其不知道,啊不子就是不知道。
我有个高中同学有时总不免冒出些家乡话,在外地我们听到了笑,外地人听到了纳闷。特逗。一次下雨来的突然,弟兄们衣服还在外面晾着,这时他跟我们说:吃亏我把衣服收进去了……当时我愣了一下忍不住笑了出来,旁边一东北一河南哥们都说下个雨你吃了哪门子的亏了?事后告之,吃亏即幸亏,哈哈。
一天,我老妈带我妹妹去理发店收拾头发。理发店的小伙一直说着普通话,我老妈也不示弱,也跟他说普通话。当他理到额前的头发时,问道:“刘海怎么剪?”我妈一下没反应过来刘海是什么。小伙子有点急了,比划了一下。我妈终于知道了,就说:“mia穗子。。。。。”(请用普通话把这三个字多读几遍)。当时小伙子诤了一下,随后就忙起来。剪着剪着,他又有问题问我老妈:“这mia穗子。。。。”“哦,mia穗子,,,,”。当时坐着一屋人,他们听着我老妈跟理发店小伙的对话,愣了一会,突然都大笑起来。我老妈和那小伙现在才意识到出了笑话,也哈哈的笑了起来。之后,他们都说起了中卫话。从此,我老妈的“mia穗子”就成了我家的经典笑话。
刚走了鼓楼直测测,碰卓了一个米滴,一个男滴,标准滴两个楚迷鬼怂。男滴对米滴说:哦哟喂,呢节你呵咋着出来浪着尼上?米滴说:唉~呢人想你了么,就浪着找你着尼么。男滴说:想哦,你真想我着尼哦?米滴说:呢你呵觉着尼,哎呀,呢就想领杆了么。男滴说:呢赶连么来么,呢来先亲个包包。米滴说:唉~我哄你滴个么,呢就放个屁你都闻着香滴。男滴过来拉米滴,说:你来吧,啊亲个包包。米滴说:砸,来,我拨你个不要逼脸滴,爹木一逼兜拨你打了棒个凉尼可尼,你呵来跟我亲包包,来,显货。
你能读懂吗 ? 我是懂了!
有关中卫方言的笑话还有很多。中卫话在宁夏诸方言中比较特殊,迥异于其它市县。中卫人不论走到哪里,只要听到富有特色的中卫腔,就能找到自己的乡亲。在宁夏还有这么一个现象,不管在哪,但凡有一个中卫人在场,大家的话题便从中卫话开始了,气氛也由此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
在中卫,河南人与河北人之间经常互相戏谑,河北人称河南人是“河南呢的冷烟锅子”,意思是乡下人不会来事儿;河南人对河北人这种说法有点恼火时就回敬:“中卫城里的热火笼子”,意思是你热情吆,就热死你! 子子呢呢盆盆碗碗 如果你想说中卫话,教你个简单的诀窍:那就是多用重叠,多加“子呢”。中卫话之所以有意思就在于,许多词都有重叠:如盆子,叫盆盆子;碗,叫碗碗子;剪子,就叫剪剪子。如果想说我站一会儿,中卫人就说:我站站子!还有“看看子书、跳跳子舞、睡睡子觉”;如果表示对小孩亲昵的话,中卫人就会说:看个书书子,跳个舞舞子、睡个觉觉子。还有“呢吆”的普遍用法,听起来有些元杂剧的遗韵:比如,你吃呢吆?意思是你吃还是不吃;你走呢吆?就是你走还是不走。带有元杂剧味道的还有“兀”的用法。这是个指示代词,指与说话者距离较远的人或物。如:兀个人别是个当医生的。兀呢,就是那里;兀些,就是这些;兀个,就是这个。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称代词,就是阿们,阿在这里是第一人称代词,也可以是复数,也可以是单数。这个词读准了,离中卫人就近多了。
还有几个特别有意思的词缀,放在一句话的末尾,就增加了几分趣味。如“象的”,表示一样,相似。“别就笨得像个驴象的”,还有“兀个人长得尖嘴猴腮,脱模像个猴象的”。还有“巴唏”,表示……之类。如:“你回到家里不要光耍,也帮大人提个水,买个菜巴唏。”“你从街上回来动了买上两把韭菜调个饭巴唏”。
要想触摸到方言的真谛,应该听听当地人吵架。中卫话骂起人来相当形象,用“稳、准、狠”来形容,一点不夸张,意思就是这骂人骂得既贴切本人,又入木三分,还能营造气氛,相当地过瘾。当然,“打架无好手,骂人无好口”,在这里不太方便将太“兀个”的话写出来,但是可以给大家提供几个经典词语:爹们、乱孙子、该应的(活该)、半仙、龟贼、搐鼻子骡子骚叫驴、给个颜色染大红、贼嘴狼牙、日鬼捣棒槌、瘸腿浪鸭子……等等。以上只是个别词语,如果能连起句子,则会形象很多。比如,骂一个人做事不妥,可以说:兀是个半仙么。引伸义还有说“仙活”,就是做事不牢靠、靠不住。说一个人爱撒谎,不可信任,就说:你这个松,一天介贼嘴狼牙的,也不知道在哪呢日鬼捣棒槌着呢,真是东门上说话西门上等呢。可能的话,如果能听到两个中卫老乡真刀真枪地“干一架”,那真是一部活字典。
据说,在宁夏的大学里,莘莘学子们把中卫话做了新的演义,使之具有了时代的烙印。他们将《大话西游》中那段经典台词改用中卫方言来编辑,说出来让人喷饭。全文如是:“曾经,有一段真挚的情感放在爹们面前,爹们没有管三,直到有一天,爹们失去它的时候,后悔得爹们扣腔子,人世间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果上天给爹们再来一次的机会,爹们会对那个丫头说,爹们就是喜欢你。如果非要在前面加一个期限的话,那爹们就给你整个一万年玩玩。”这恐怕是后现代的中卫方言了。
西北第二民院中文系教授林涛先生是土生土长的中卫人,他对中卫方言做了多年的研究,当是此方面的权威人士。林先生在自己的专著《中卫方言志》中,高度评价了中卫方言,称之为“方言文化”。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大量流动,加速了中卫方言的变异,青年人的口音已经向普通话靠拢。所以,林先生所做的工作是对中卫方言文化遗产的及时抢救。
中卫方言《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你伯乐言喘,
也伯乐B货,
你不要吊上个B脸,
瘟头耷耳地怂样子,
你就定定趴了那个测测,
也伯乐站起来,
一直往前面走,
像毛毛虫一样,
库出……库出……
一直库出 ,
总有一天,你会变成……
一只美丽滴……叶跳子!
中卫方言民谣
大果子树
枝枝子多
爹妈养了我一个
怀弯里(ni)揣
被弯里(ni)裹
一裹裹到我整(zheng:这么)大
狠心地哥哥要卖我(不知道为什么又出现一个哥哥)
一卖卖到石榴子坡
石榴子坡
扭秧歌
猪肉干饭羊肉汤
吃着吃着发心慌
背上包包子往回走
一走走了桥头上
眼泪淌到胸膛上
鼻子擤到灰条上(中卫话里鼻涕叫鼻子,呵呵,灰条(音)是一种宁夏常见的草,我不知道学名)
一走走到舅舅的门上
舅妈给您个黑板凳,你不坐
舅舅给你个白板凳,你坐上
舅妈给你个黑馍馍(mo),你不吃
舅舅给你个白馍馍,你吃上
灰榔头灰,拔灰来
钻到炕洞里尿sui来
灰榔头灰,扫院子,
钻到院子里踢毽子
灰榔头灰,上梯子
钻到梯子上耍狮子
灰榔头灰,扫房来
钻到房上吼狼来
高高山上插红旗
又卖香瓜子又卖梨
大哥有钱买着吃
二哥没钱溜瓜皮
溜了瓜皮肚子疼
拉到医院打一针
滋里哇啦喊一声
文字来源:转自网络 ,著作权属于原作者;图片来自中卫烧包
大家还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