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植一盆菖蒲,生几段闲情

谁最经典 2020-02-17


徐侨《咏拳石菖蒲》曰:“岩泉潠洒著根纤,拳石相依自纠缠。土叶渐除青带冗,细茎初发绿毛鲜。一尘不许渭幽雅,百草谁能并洁娟。日课苍头注新汲,要移林壑在庭前。”


 

不论是柏叶抑或蒲草,露每凝于清晨。于是,古代文人的一日可能这样开始:醒来时,先是一番洗漱梳头。然后踱步院中,沾取蒲草叶上泠露,点润双目,边轻缓按摩,边引息吐纳,睁眼,眉清目明看世界。


 

移步文房的蒲草,较山野的蒲草更为短、细、密。漫敷青苔,间倚灵石,仍以泉水耐性侍养着。无心学隐居那山野的隐士僧道,不过闲陇市井,衍生它几段闲情趣,作为阅卷作诗,伏案之余保留身体力行的操持劳作。换水、修剪,收藏,一一体贴亲历,将山野之气,山水之乐,虚构入手掌可端握之微观、亲近可及之书房几案院落中。


 

种植蒲草,不能见日曝晒,只凭虚天光,保持氤氲;植根石上,灵蕴纤秀胜于土壤之中。

 

王大濛喜用附石植蒲,他觉得附石种是大自然的载体,让人有一种“卧游”之感,即便躺在家中,看到它,心中也有畅游自然的感觉。


 

他所选用的石材包括太湖石、英石、昆石、灵璧石,还有别出心裁的戈壁石、瓦片等。所选托盘也极其考究,因为植蒲造型“是一门艺术,并非田地里种菜”。他爱历经时光抚摸的老石盆,也爱古雅沉静的紫砂盆。他亦会依据手边的旧物,按照蒲草的长势外形改造成搭配和谐的蒲草盆。他说,造景完毕并非最后的完成,还需要日日呵护,天天变化,清气始显,所谓人工加天工,人工一半天工一半。


 

他自认对菖蒲的植养并无其他,不过是真心付出和顺其自然。菖蒲不是人所刻意去“养”,而是用喜爱把它请到了生活中来,陪伴、爱护、欣赏它的生长。他说,“菖蒲成全了我”。


 

如此耐心侍养的过程,尤适情养性。更道书房院落一有此君,书画,抚琴,茶话相伴,望时直觉清趣潇洒。



喜欢收藏传统赏石的兄弟

可以添加翫石山房的个人微信:ccjd007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往期回顾:

茶寮朴素,庭院静谧

茶案正闲美一框一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诗情画意!中国慢文化清供雅石审 美 的 重 要有间茶室生老病死,玩物养志文房清供老宅家里为什么要放石头?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