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 | 许渊冲最全自传问世!94岁动笔讲述翻译人生(附珍贵视频)

2017-04-25 译·世界

自首期《朗读者》经央视播出后,很多观众都深深记住了“许渊冲”这位翻译大家的名字。这位96岁高龄的翻译大家,在节目中自述翻译人生,讲到激动处甚至泪洒现场,着实令人动容(点击这里,查看相关链接)。


近日,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梦与真——许渊冲自述》终于与读者见面,该书是许渊冲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人生自传。不仅展示了许渊冲将近一个世纪的追梦历程,更以坦荡的胸怀,如实记录了他与著名翻译家赵瑞蕻、王佐良以及江枫、许钧、陆谷孙等翻译家围绕翻译的“真”与“美”、“神似”与“形似”等涉及翻译核心的问题展开的大论争,一字一句均可见作者的真性情。


▲《梦与真——许渊冲自述》


94岁动笔完成自传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50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研究文凭。毕生致力于翻译工作,在国内外出版《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莎士比亚选集》《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约翰·克里斯托夫》等中、英、法文学作品120余部,是中国诗词英法韵译的唯一专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获中国翻译协会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大奖。2014年获翻译界最高奖项——国际译联“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系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翻译家。


《梦与真——许渊冲自述》讲述了一个个人梦想与家国理想高度统一的知识分子的追梦人生。该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二十二个章节。第一章节“源头活水”到第十二章节“巴黎大学”记述作者求知寻梦的人生经历;第十三章节“初露锋芒”到第二十二章节的“创办一流大学”讲述梦想一步步变成现实的过程。“我这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取得知识,不断付诸实践,这样才能对人做出贡献,自己也得到乐趣。”这就是许渊冲高尚的精神境界和内心的真实写照。


河南文艺出版社编辑牛文丽认为,所谓大家,在一般人的理解中,都是金声玉振、功成名就之人,读者往往只是读到其著作,很难了解成就和荣誉背后的故事,容易产生可望而不可即之感。在《梦与真——许渊冲自述》一书中,许渊冲运用第一人称,贴心地娓娓絮语,诚恳坦荡,不遮不掩,完整地呈现其精神内核,甚至不吝袒露自己内心的孱弱、纠结与无奈,写出了有欢笑有眼泪、有鲜花、有荆棘的丰满人生,没有给人以学术名家高杳难及的距离感。


牛文丽表示,如果说许渊冲的学术成就和社会影响是“硬料”的话,那么,其家学渊源、师承关系、爱情与婚姻等话题则相当于“软料”“碎料”,多向度地折射出他的生命色彩。比如许渊冲讲述了家人对自己的启蒙教育和影响,是母亲影响了他译诗的“音美”;父亲则影响了他译诗的“形美”。又介绍通过集邮、打桥牌等爱好提高自己的译文水平。再有,还坦诚地讲到自己译林徽因的《别丢掉》是因为暗恋女同学。


“更为可贵的是,许渊冲从94岁动笔,以每天1000多字的速度,历时一年,完成了这部作品,用饱满的笔墨翔实全面地讲述自己的成长履迹与心路历程,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从中认识到怎样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也是该书出版价值之所在。”牛文丽说。


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


作为有史以来将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渊冲在翻译理论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国学派的文学翻译理论”。牛文丽向记者介绍,许渊冲的 “三美”理论在翻译毛泽东诗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红与黑》等作品中充分运用。所谓“三美”理论,即音美、形美和意美是翻译的最高境界,三者成相互依靠、相辅相成的美。没有音美和形美,意美就无从体现;而脱离意美,音美和形美就成了空洞的美,毫无意义的美,在翻译时,把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体现诗词的整体美。在三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许渊冲提出“从心所欲,不逾规”,通过变通和补偿的途径,最大限度发挥译语的优势,使读者能“知之、好之、乐之”。如书中所写:“我把几千首中国诗词译成英、法韵文,都是按照这个原则。这样就把中国的东方美转化为西方,甚至全世界能共享的美了。”


许渊冲自信地认为中国人能更好地翻译中国诗,如书中所写:“英国伦敦大学Graham 教授和美国哈佛大学Owen教授都译过李商隐诗,但是错误百出,他们胡说什么不能让中国人把诗译成英文。实际上,英、美教授远远不如中国译者。”“中国人翻译《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证明了徐志摩的话,只有中国人能译好中国诗。”


牛文丽表示,除了如实地把细节经历与人生成就结合起来,许渊冲在书中还揭示了众多历史事件的真相和许多名人的精神风貌,可以说为中国现代文化留下了具有史料价值的一笔财富。


96岁高龄的许老拥有很多传奇故事,想必这部自传一定十分精彩!在此,译·世界(微信号:YEEWORLD)也为你搜罗了一些关于许老的故事,希望你离这位翻译大家可以更近一些~~


缘起小星星


许渊冲的父亲只读过几年私塾,社会地位不高,但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渊冲”二字,便是源自《文选·陆机》里的“茂德渊冲,天姿玉裕”,寄予了父亲希望他成为博学之士并出人头地之意。


他童年时期,便时常听见父亲谆谆教导:“我这辈子算是完了,只有叫下一代好好读书,才好为家庭争口气!”


▲许渊冲(前排左一)中学毕业与同学的留影


许渊冲和英语的首次接触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英文老师教二十六个字母。


别看如今的许老是声震中外的翻译大家,然而当年就“wxyz”四个字母,可是把这位大师难得够呛。没有国际音标,又无中文读法可以借鉴,这可该怎么办?


“幸亏二堂兄把这四个字母编成口诀:‘打泼了油,吓得要死,歪嘴!’这才勉强记住。”许渊冲在自传里记录了这段趣事。


但是,这件事情却使得当时小小年纪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兴趣。这样的困境一直持续到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许渊冲无意间听见哥哥背英文儿歌“星星眨眼睛”。他第一次觉得,原来英语也可以那么好听。


“这是我第一次学到的两句英文诗,却是我后来翻译几千首英文诗的第一步。”说着,许老像个孩子一样轻轻哼唱起这欢快的童谣。


大家或许都想不到,当初让这位翻译大师再次对英文产生兴趣的小诗,竟然是如今仍在传唱的那两句: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How I wonder what you are!


西联五才子


虽然一出生就带着父亲的美好期许,然而引导许渊冲进入翻译殿堂的,却是他的表叔——翻译家熊式一。


1934年,英国麦勋书局出版了熊式一创作的英文话剧《王宝钏》。


第二年,《王宝钏》在纽约百老汇上演,瞬间引起轰动,英国著名现实主义戏剧作家萧伯纳还亲自接见了熊式一。受此件事情影响,许渊冲爱上了英语,并立志“想做像表叔那样的著译家”,由此走上了翻译的道路。


▲《王宝钗》百老汇的宣传海报


1938年,许渊冲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刚成立不到一年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当时的西南联大名师如云,人才济济,随便拎出来一位来都是名动一时的人物。遍观中国教育史,似是再也找不出一所像当时西南联大那般藏龙卧虎的学校。


湖北朱,安徽杨,外加许二王,理文法工五堵墙。五大才子之名令无数人仰望。


▲许渊冲(左二,翻译终身成就奖)和老同学聚会。左一为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左三为杨振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左四为王传纶,金融终身成就奖;左五为王希季,“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谈及学生时代,许老整个人都仿佛年轻起来,毫不掩饰地说出自己为了赢得老师或者漂亮女生的注意而踊跃发言;大一的时候与杨振宁同上一节英语课,为了表现自己,抢着在叶公超教授面前用英语回答问题……诸如此类的事情。


青春年少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感情却也是那么纯粹。同窗之情总是让人难以忘怀,而如今的许老忆起旧友时,神情语气中却难免带着些许感伤。


“走了,多半都走了,我现在很难过。上次聚会我们五个人,朱光亚和王传纶已经走了,还剩下杨振宁、王希季我们三个,所以,很难的……”


带着镣铐跳舞


师从钱钟书,是许渊冲一生中获益最多的事情。他认为钱钟书“贯通古今中外的才学,不但是前无古人,就是以后恐怕也难有人能与他相提并论”。


▲西南联大旧址


谈起钱钟书先生,许老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大一时,钱钟书刚来给他们上课时的模样。


那时的钱钟书才28岁,戴一副黑框大眼镜,身穿一套咖啡色西装,手里拿着线装书和洋装书。一口正宗的牛津腔,而且只说英语不说汉语。


他解释怀疑主义时说:“Everything is a question mark; nothing is a full-stop.”(一切都是问号,没有句点。)在许渊冲看来,他不仅用具体标点符号来解释抽象的怀疑主义,而且问号和句号对称,everything和nothing又是相反相成,既得到了内容之真,又体现了形式之美。


现在的许老家中仍然还保留着一札同钱钟书先生的书信,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他向钱钟书先生请教、讨论诗歌翻译时的往来信件。


其中一封回信中,钱钟书先生一句“无色玻璃般的翻译会得罪诗,而有色玻璃般的翻译又会得罪译”道出了翻译的难处。


而在评价许渊冲的译作时,钱钟书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你带着音韵和节奏的镣铐跳舞,灵活自如,令人惊奇。”这对许渊冲无疑是一个极大鼓舞,也是一种鞭策。


▲钱钟书先生与许老的往来信件


此后数十年的翻译生涯中,许渊冲总是字斟句酌,慎之又慎。一直以“知之、好之、乐之”为评论译文的三大标准,并专门著述予以解释。


“知之是低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理解;好之是中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喜欢;乐之是高标准,看译文能不能使读者愉快。”简言之,知之是要达意,好之是要传情,乐之是要感动。


人生处处是诗情


许渊冲一直对“美”十分偏爱,回忆在西南联大的生活时,毫不避讳自己对好几个美丽女同学的爱慕之情。而他在西南联大时的翻译处女作,也和一段青涩的感情有关。


▲年轻时的许渊冲


“1939年还是有好玩的,其实翻这个诗是因为喜欢一个女同学。”许老说起这段往事时,笑得十份开怀,像是又回到了那段青春年少的时光。


为了向心仪的女生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他费尽心力地翻译了林徽因的《别丢掉》。译文得到闻一多和朱光潜两位先生的肯定之后,就兴致勃勃地写了一封英文信投进了女生宿舍的信箱之中。


信里装着两首译诗,一首是林徽因的《别丢掉》,另一首是徐志摩的《偶然》。只是无奈心仪之人早已订婚,寄出去的这封信得到了回复,却是在五十年之后。


《朗读者》现场,舞台之上的许渊冲再次忆起这事,朗诵当年的诗文时,忽然间湿了眼眶,声音带着微微的哽咽,让听者也不禁为之伤神。


但是许老却并不为此感伤,“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有时候失败也有失败的美。像这个事情我并没有成功,但是我回想当年还是很美的。”



1959年,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教书的许渊冲被调至位于北京西郊香山下的外国语学院任教。就是在这期间,他遇见了陪伴他一生的那个人——照君。


在一个欧美同学会的舞会上,年轻的许渊冲面容英俊,气质潇洒,谈吐不凡,这一切都让照君倾倒在他无尽的魅力之中。


不久之后,这两个从家庭背景到生活习性都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的人,因为学识上的共鸣走到了一起。


▲许渊冲与爱人照君在北大未名湖畔


婚后他们一度两地分居,许渊冲在北京,她在塞外,他便常常给她写诗来传递思念之情。


回顾旧事,照君说道,“你看我们的结婚照片多漂亮,许老也给我写过诗,但抄家时都给抄走了。”


从那以后的几十年间,无论是爱人被打成反派在烈日下接受批斗、打板子,还是获奖之后成为出版社的香饽饽,照君始终陪在许老的身边,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做他最忠实的追随者。



生命不止,翻译不停


如今已是年近百岁的许老,住在北大一个年代已久的小区三楼,上楼没有电梯,每天两个老人都靠爬楼梯上下。


不到8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连个客厅也没有,但是许老对此却十分满足。“老伴要我住得好点,但我搬不动了。我吃得很简单,但要吃我喜欢的,不喜欢的我坚决不吃。”


都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许老也不例外。年过九十的他从不注意饮食和养生,喜欢汉堡和可乐,讨厌喝茶,种种举动,像个顽皮的孩子,让人忍俊不禁。


▲许老的书房,书架上满满的放着各种书籍


小卧室改成的书房中,除去老旧的书桌和单人床,就只剩下一个大大的书架,上面码满了许老翻译出版的书籍和其他书籍。


床边的小矮桌上,随意地放着眼药水、竹扇等杂物。书桌上各种书刊资料倒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照片、信件都用信封分门别类装好,一把放大镜十分显眼。


照君为此解释道,“这两三年,他的眼睛也不行了,看书、打字都得戴上眼镜,再配着放大镜看,却乐此不疲。”


▲书房中认真工作的许老


老旧的书桌上摆了两台不知年岁的电脑,每到晚上,许老便独自一人坐在桌前,静静享受那独属于他的翻译时光。


为了完成自己活到一百岁,译完莎士比亚的宏愿,许老至今仍会坚持每天翻译到凌晨三四点。而到现在,他已经出版了六本莎士比亚译著,交稿了十本。


就如同他在节目说的那样,“The best of all ways,To lengthen our days,To steal some hours from the night(一切办法中最好的办法,延长我们的白天,从夜晚偷几点钟)。”


▲许渊冲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


他有一个关于翻译的愿望,说起这个愿望,许老笑得十分坦然,眼中似有星光闪烁。


“说老实话,能出一本是一本,不敢吹牛。活一天是一天,我们现在都要定个小目标是不是,如果我活到一百岁,我计划把莎士比亚翻完。”


许老的言语里不带一丝对死亡的恐惧,满满全是对翻译的热爱,对未来的期盼。


几十年的岁月在许老身上留下了时间的印记,但却带不走他充沛的感情与年轻的心态。


年轻时的风华正茂,暮年时的笔耕不辍,都在诉说着这个翻译大家的传奇一生。


他对人生的态度正如他告诉大家的那样,“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由于许老年事已高,鲜少公开露面。即便如此,许老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仍能给我们带来关于翻译的、生动详实的知识。

2013-2017年许渊冲精彩视频回顾 


2013年,BTV纪实高清频道《口述》栏目第62期《诗译英法——许渊冲》讲述许老的翻译学习和实践过程↓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18325p4ii&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6年7月19日,许渊冲教授在北京香山饭店做了关于“中西翻译理论的不同”的讲座↓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14lgft63&width=500&height=375&auto=0

2017年3月8日,96岁的翻译泰斗许渊冲老先生和他的夫人应邀做客江西财经大学,给全校师生带来一场关于“中国文化如何走向世界”的精彩言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i0383g95hrl&width=500&height=375&auto=0

(译·世界微信公众号综编自海淀·故事,深圳商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推荐阅读

名家 | 许渊冲:什么才是好的翻译?

对话|著名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许渊冲:“随心所欲”,穿越译林70年

快讯 | 莎翁全集“最诗化的译本”即将面世

名家 | 96岁许渊冲做客《朗读者》自述翻译人生 泪洒现场(完整视频)

品读 | 我可否将你比作一个夏日(莎士比亚)


您对翻译行业的见地,欢迎与我们分享交流。来稿请致:media@yeeworld.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