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5G、区块链、量子计算……舆论场都说了啥?|技术变量篇

鹅非子 腾讯安全战略研究 2022-05-19



本文为【2019年网络舆论态势综合盘点】系列文章之技术变量篇,作者为腾讯安全战略高级研究员颜清华。



2019年,全球各国持续致力于以技术变革推动产业变革,加快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国际竞争力,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不同程度推进商业化进程。舆论聚焦新技术新应用对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以及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新变量,“科技向善”的价值理念与实践路径成为2019年舆论场焦点之一。


1

5G、区块链成新技术领域最热议题,舆论期待自主创新提升全球竞争力


一是科技脱钩阴影持续笼罩,舆论企盼以自主创新实现科技突围。


2019年,中美经贸摩擦几经起伏,美国对华技术封锁威胁成为新常态,科技脱钩风险居高不下。在此背景下,公众聚焦全球科技赛道竞争,对中国科技创新进展、自主创新能力抱以更高期待。


2019年两会期间,科技创新成为两会舆论主题词之一,充分体现出舆论对中国现有科技成果的肯定及对未来发展前景的关注;华为事件中,“备胎计划”的披露及鸿蒙操作系统的曝光,进一步提振了民族自信心,坚定了舆论场以自主创新破解“卡脖子”威胁的决心与勇气;10月,美国商务部将28家安防、人工智能类中国企业和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对此市场已有充分预期,各家企业亦给出应对预案,舆论指出,长期看来,中美博弈常态化将倒逼我国进一步加快自主创新步伐。


二是商用元年号角吹响,大国角力战火不断,5G成为新技术领域最热议题。


2019年,5G超越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成为最受关注的新技术。一方面,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工信部发放5G商用牌照,运营商全面铺开5G网络建设,5G手机等终端设备批量面世,三大运营商上线5G套餐,5G产业链驶入发展快车道,舆论期待尽快实现规模化推广,开启“万物互联”新纪元。


另一方面,5G被视为中美科技角力的关键领域,作为全球5G建设重要力量的华为遭遇美国制裁,带动公共舆论场对5G技术的关注,世界各国对华为参与5G建设的态度、联想5G标准投票事件、华为发售5G手机等掀起舆论场波澜,助推5G讨论热度飙升。


三是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关注度明显提升,开创性、争议性事件牵引舆论目光。


与2018年相比,网民对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关注度有所下滑,量子计算、5G、区块链等则较去年受到更多瞩目。


区块链行业,5月,“趣步”等多个打着区块链名义的骗局引发舆论关注,媒体及自媒体相继揭批此类“套路”;6月,Facebook发布Libra白皮书,中国人民银行打造的数字货币DCEP也从幕后走向台前,舆论称全球数字货币体系的建设将成为区块链领域的重大转折;


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区块链在政府监管、行业标准、生态建设、安全风险等方面的发展与争议成为热点。


量子计算行业,9月,谷歌称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在3分20秒时间内完成传统计算机需1万年时间处理的问题,“量子霸权”概念进入公众视野,引发舆论对量子计算优势及未来应用领域的探讨。


2

数字科技密集应用带动社会治理、生活和认知方式转变

2019年,新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逐步走出粗放探索期,从技术概念向应用层面实现突破,“新技术”落地为“新应用”,并对传统行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塑百姓生活新图景。


一是数字消费领域,人工智能便利民众生活。


2019年两会,人工智能产业第三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首提“智能+”概念。根据市场调查,公众对人工智能产品的最广泛认知不是自动驾驶等长远预期型领域,而更多是生活便利型应用,渗透率较高的包括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客服、智能翻译等。


此外,人脸识别技术精准度达到商用级别,从银行、电信、公安、海关等场景扩展到零售业,企业纷纷布局刷脸支付,支付宝推出“蜻蜓”、微信推出“青蛙”、中国银联推出“刷脸付”等支付设备,刷脸支付走向大小商家,与扫码支付一起提升支付行业效率。


二是社会治理领域,新技术助力综合治理实践。


2019年,科技支撑继续赋能新时代社会治理,政府、企业、社会发挥合力,利用新技术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以人脸识别技术为例,2019年,腾讯AI突破“跨年龄人脸识别”,助力警方寻回被拐十年儿童。相关技术大大提高了走失人口匹配的精准度和速度,让公安部门过往大海捞针式的人力摸排成为过去式,帮助更多家庭团聚。


百度与全国救助寻亲网合作,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寻亲人员自动比对全国近2000家救助站的数万条走失人员数据,帮助走失人员快速回家,AI寻人平台帮助数千家庭重聚。


三是公共舆论领域,民众对新技术的认知不断深化。


伴随商业应用实践落地,公众认知不断深化,对新技术的理解也在不断“纠偏”。


以区块链为例,此前存在不法分子利用区块链概念进行违法违规活动,或借区块链概念蹭热点营销,“圈完钱就跑”成为“币圈”常态,舆论对区块链的认知也出现泛滥化、娱乐化趋势,“炒币”一度成为区块链的舆论标签。


2019年,区块链电子发票等具体应用“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圳市区块链电子发票突破1000万张,开票金额超70亿元,区块链电子发票被广泛应用在金融保险、零售商超、酒店餐饮、停车服务等行业,舆论对区块链的正面观感不断提升,逐步实现“拨乱反正”。


3

新技术发展带来新挑战,社会治理变量增多,舆论场忧虑情绪加剧


一是科技伦理层面,前沿新兴科技应用场景尚不明朗,考验科技向善能力。


2018年,基因编辑事件引发巨大争议,科技应用陷入伦理困境。2019年7月,中央批准组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推动构建覆盖全面、导向明确、规范有序、协调一致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


舆论解读认为,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的建立是为了消解科技活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特别是对那些技术发展不成熟、应用后果不明朗的前沿新兴科技。


2019年,新技术引发的伦理争议仍然存在。硅谷人工智能组织OpenAI发布了“AI写手”算法模型,可根据已有单词预测接下来的文本内容,该模型可用于执行翻译、开放式问答、创意、决策辅助等。


此类人工智能算法一旦被恶意利用,只需提供只言片语信息,就能编写出逼真的虚假新闻。


音视频方面,基于“深度伪造”技术的“视频换脸”“智能换声”等应用在国内火爆,仅凭借一张照片、一段语音即可实现音视频的再制作,创造出实际不存在的逼真动态场景。换脸APP“ZAO”上线后,舆论担忧AI换脸技术可能被广泛运用在色情视频黑色产业链中,相关法律、伦理问题讨论一时成为热点。


技术进步是难以阻挡的趋势,如何在合法合理限度内开发应用,符合科技伦理,促使技术更好服务于生产生活,考验多方智慧。


二是数据安全层面,隐私泄露事件增多,个人信息保护备受关注,立法、执法力度加强。


2019年被认为是数据保护执法元年,国际视野中,谷歌、脸书等互联网巨头频频因为数据安全问题遭遇监管机构重罚。国内视野中,《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开始征求意见,表明监管方强力推进数据治理的决心与力度,数据治理进入规范化轨道。与此同时,数据安全类监管事件不断增多,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行业应用领域,2019年9月起,同盾、魔蝎、新颜、天翼征信、聚信立、公信宝、51信用卡、考拉征信等大数据相关公司被调查或关停业务,据不完全统计,被卷入调查的公司近20家,覆盖数据爬取、数据交易、数据使用等全链条。有分析指出,此次整治表明监管层面已经拓展了执法的宽度和深度,给数据行业相关方敲响了警钟。


2019年是众多新技术深化应用的关键之年,这些技术、应用在赋能传统产业、推动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治理新挑战。


2020年,疫情“黑天鹅”席卷全球,数字科技成为“战疫”重要力量,科技持续赋能社会治理。与此同时,伴随中国在新基建方面的投资扩大,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将加速成长壮大。


可以预见,未来科技将成为改变经济社会的重要动量,如何践行科技向善,仍需政府、企业、公众协同探索。




 鹅师傅宠粉福利进行时 


在「腾讯安全战略研究月」期间(5月6-29日),只要您在活动期间发布的推文下留言(包括本篇哦),并获得最多累积精选留言,即可成为「腾讯安全战略之星🌟」,鹅师傅将送您一份大礼——2000个Q币!


另外,只要有心参与,同样有机会成为「天选之子」。只要您在活动期间发布的推文下留言(也包括本篇哦),就可以参与抽奖。鹅师傅将随机抽取5名「天选之子」,并为每位送出200个Q币!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