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林紫玉 2017-04-09

【摘要】4G需要有一个不顾一切的伙伴,在现有频谱资源下,以最小代价和最大效益解决现实的苟且,迎接5G的远方。




| 科 | 技 | 杂 | 谈 |

中国通信行业第一自媒体



本文作者:林紫玉

本文来源:紫金山(zijinshan2013)

杂谈投稿邮箱:631255063@qq.com


根据最有资格预测流量的思科的最新预测,2020年移动流量将是2010年的120倍,几乎是2015年的10倍,达到366.8EB,其中75%流量来自视频。


这些流量将主要由4G来承载。思科预计,到2018年,4G联接数将超过2G,2020年将超过3G。到2020年,4G流量将占到总体移动流量的70%以上,4G联接每月产生的流量将是非4G联接的近六倍。


问题来了,4G能承受从.txt到4K.avi流量高压吗?在人口集中的流量高地,并不能。比如说许多国家的首都和一线城市集中了全国七成到九成的流量,常规的扩容、小基站等增益方式,解决不了频谱利用的实质痛点。


4G需要有一个不顾一切的伙伴,在现有频谱资源下,以最小代价和最大效益解决现实的苟且,迎接5G的远方。


路径的分裂


运营商解决这个问题,已有泾渭分明的两条路线:


一种是等不到2020就引入5G,以北美、日澳市场为代表,市场竞争过度、高端用户比例高,从实际需求和商业包装上,更需要5G的符号性,他们等不及到2020年,明确提出到2018年就实现5G商用;另一类是在欧洲和中国这样的市场,发展不均衡运营商更谨慎,不想那么快放弃4G,倾向于平滑的过渡性方案,物尽其用同时也给5G做铺垫。


相对应,第一类市场的主要供应商爱立信诺基亚,要承受标准成熟前商用5G的风险;第二类市场的华为中兴,则要尝试把5G技术提前应用到4G,满足改良型需求。


当然,这四大的市场都有交叉,对各类方案都有布局,只不过侧重点不同。


从根本上来说,这两种路径的分裂,实际上是5G技术的内生性决定的。


5G的路线图并不清晰,他是多技术的组合,每一项技术都各自独立发展,向前演进。


MassiveMIMO、毫米波mmWave、SDN/NFV/OpenFlow、smallCell/Multi-RAT、SON自组网、D2D等是5G的关键技术。


这些核心技术各自发展,边成熟边应用,比如说已经/即将在LTE和LTE-A中商用的MassiveMIMO和smallCell/Multi-RAT。


任何一种技术,提前应用到4G并商用,都称得上是一场技术革命,但对运营商来说,却能提前享受5G的技术红利,改善流量供给侧,是一个大好事。


但是四大何时变现这些技术,策略并不相同。既得利益者希望慢慢来,不断挖掘现有市场的潜力,而弱势者则要用加倍的革命性,来实现逆袭。


谁会逆袭


四大中的爱立信、华为和诺基亚,分割了超80%的LTE份额,他们遵循已经形成标准的LTE-APRO实现4G的增益。它基于新的空口标准,需要网络和终端同时更换与配合。对这三家来说,这是一条遵循标准进程的保险道路,但是对运营商来说,需要的成本和风险更大,是革命性。


6成LTE收入来自中国市场的中兴,则提出了Pre5G的独特而冒险的路线。它的思路是4G基站上应用5G核心技术中的MassiveMIMO,提升3-6倍的频率利用率,最大的好处是无需更换终端。这样,应用Pre5G的运营商没有任何市场风险,反而可以提前获得5G红利以及商业包装。但中兴承担了革命性的风险,因为基站侧的天线数量增加,不仅仅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改变。


所以有意思的是,越是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对供应商来说艰难无比,反而对运营商平滑性更强,风险也越小。


不可否认,中兴选择Pre5G这条冒险的道路,是看中它对市场的诱惑,必然能够让中兴切入流量高地代表的高利润市场,提升4G及5G的全球份额。


然而,这条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智慧,Pre5G无需更换终端就能享受到5G的红利,是用极为艰难的研发来换取的。


中兴通讯无线产品经营部总经理张建国形容Pre5G:


5G技术就像爬珠穆朗玛峰,登顶有不同的路线,中兴则找到了独特的路线。


率先提出这个想法并付诸实施的中兴首席科学家向际鹰博士解释说,独特的路线是指:


我们提出5G技术可以分两步演进,第一步先在基站侧实现,也就是说,先做一个特别复杂,特别高级的基站,但是终端可以维持不变,这个阶段我们称为pre5G,在这一阶段,虽然终端没有变,但是仍然可以获得很高的容量增益。第二步,5G标准发布以后,基站侧经过很简单的软件升级,或新增射频单元,就可以实现真正的5G,这时可以与5G新终端配合,从而实现5G的全部特性。


“总之,我们提出一种平滑的,非对称的演进路线,是一种比较好的路线,对运营商也是一种渐进的,资产保护的方案。对最终用户更是好处巨大,因为他们可以较早地体验5G带来的好处。”


然而道理如此简单,为何只有中兴选择了这条道路?


中兴通讯副总裁崔丽与Pre5G商用基站


原因就在于Pre5G技术实现的艰难性。


向际鹰博士说,MassiveMIMO是个5G的技术,在4G终端不配合的情况下,在基站侧单方面实现massiveMIMO非常困难,甚至比5G还难。因为5G还有终端配合,而pre5G并没有专门的终端配合。


举个例子来说,在4G标准的约束下,TM8最多只能有2个端口,加个个码道,最多4个用户。但Pre5G同时复用了12至16个用户,这个表面上看已经突破标准限制了,这里面有一些技巧在里面。


『我们提出这个技术3个月后,还不断有人质疑我们造假,认为12流和4G终端不变这两件事不可能同时发生,理论上就不可能。但我们确实做到了。』


其次,传统的智能天线在复杂无线环境下不能工作,而中兴的massivemimo则没有问题,这是因为中兴没有使用传统的beamforming技术,而是采用了更高级的技术。这个也非常困难,因为测量和运算并不是在三维实数空间上,而是在上百维的复数信号空间上。


此外,这只解决了理论可行性问题,实现问题挑战也非常多。比如上百个天线,体积不能太大,功耗不能太高。否则没有意义。那么中兴为什么能这么早地做出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兴自己做了一个超强的芯片:矢量处理器芯片。


总之,Pre5G的实现非常困难,绝不是简单的理念和概念包装。这也是为何今年通信奥斯卡奖“最佳移动技术突破”及CTO选择奖颁给Pre5G的缘故。


向际鹰博士和他倡导的Pre5G获"双料大奖"


其中CTO选择奖是全球16个顶尖运营商CTO票选出来的,获奖技术是从六个移动专项获奖中再次选出最佳的一个奖中奖,去年中兴就展示了这项技术,但是到了今年才得奖,所以看看这些CTO有多谨慎,他们不仅要看技术先进性,还要看到底能不能用。


去年Pre5G与日本软银、中国移动两大运营达成的试商用MOU,算是给CTO们一个最合理现实的理由。


从理论上来说,Pre5G,它不是一个新奇的构想,但却是商业和技术上的伟大实践。它在4G现实与5G未来之间搭建起一座非常务实的桥梁,中兴选择这条路其实也并不奇怪,这个公司一贯的风格与基因也是务实与稳健。


中兴已明确提出Pre5G技术今年准备进入包括中国、奥地利在内的亚太和欧洲的10个国家,也可能包括中东的国家。


目前,5G的竞争已经升温,从设备、芯片到终端全面展开。从研发投入的绝对值上来说,中兴比不上对手,但是它以聚焦、有效和实用的态度,有勇气投入上千人、数年时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伟大的商业创新。


除了已经试商用的MassiveMIMO,今年中兴在MWC上推出Pre5G中的UDN产品和MUSA原型机。


从现在来看,Pre5G在MassiveMIMO上已经领先业界至少一年的时间,中兴还在5G关键技术继续进行全面布局,涵盖网络架构设计、多天线技术、高频通讯、IOT物联网融合、新业务(如D2D、M2X、URC等)等多个方面,在MassiveMIMO、VirtualCell、SLA软链路及MUSA多址接入方面都已形成了独特的标签技术。


而通过Pre5G提前进入和布局,意味着更多的商用领地,意味着在5G的标准化中获得更大话语权,上帝留下的这扇窗,中兴自己把它打开了,中兴CTO徐俊慧在刚刚结束的博鳌5G论坛上,描绘了一副5G之下全智能化的场景,中兴或许是最重要的参与和设计者。


科技杂谈已经开通文章评论

点击下方“评论”表达我的态度


【昨日文章索引】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加入 “科技杂谈菁英会”。



2013年度最佳IT原创自媒体

2014年度最佳新媒体人

2014年度最受企业关注自媒体

国资委微公益行动联合发起人


| 新科技 | 睿思想 |

已入驻百度百家、腾讯新闻、搜狐新闻、今日头条、网易阅读
犀牛财经自媒体联盟(xinews)成员


转载授权、商务合作,联系微信号:sophie030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