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了这么多年,村上春树终于遇上了最懂他的导演
村上春树的小说,又要被改编成电影了!
这次要搬上银幕的,是其短篇小说《哈那雷湾》,影片卡司已定:松永大司任导演,主演为吉田羊、佐野玲於、村上虹郎,10月19日于日本上映。
迄今为止,村上春树已有五部小说被拍成电影。但反响较大的,只有陈英雄执导的《挪威的森林》,其他的电影几乎都被人们遗忘了。
不过,到了今年,一部新片又让书迷们重燃希望——
韩国导演李沧东将村上春树小说《烧仓房》改编成电影,并找来“新生代演技扛把子”刘亚仁主演,影片入选了第71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李沧东向来以敢于展露生活残酷面著称,《绿洲》、《薄荷糖》无不凭借残酷的气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男主角刘亚仁也出演过口碑过硬的《思悼》,说他是韩国新生代男演员中的佼佼者并不为过。
李沧东+刘亚仁,可以说《燃烧》是村上春树这几年来遇到的最豪华阵容。
日本文学腔调的小说和韩国悬疑犯罪类电影都自带看起来难以融合的强烈风格,村上春树的《烧仓房》究竟会以何种方式变成李沧东的《燃烧》,这个过程着实令人充满期待。
昨日,影片在戛纳举行了世界展映,口碑好到爆!
《Hollywood reporter》称:“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电影,内容包含对阶级特权、家庭遗产、自我塑造、嫉妒与抱负的微妙看法,很可能在电影节上有所斩获。”
《IndieWire》称:“韩国电影导演李沧东和日本小说家村上春树有着截然不同的执着——孤独和渴望,当他们的才华结合起来时,反而像一种自然的契合。”
目前,影片在IMDb评分飙至8.2,中国内地发行权已被Blue Share拿下。
身在戛纳的小电君,怎能错过这部《燃烧》!148分钟观影结束后,小电君认为,李沧东的“本土化实验”成功了。
影片聚焦无知、单纯或许也多少有些肤浅的平凡女孩海美,误闯与她格格不入的“盖茨比”世界,并因此成为怪癖富二代手下的牺牲品,爱着她的穷小子钟秀成为查明真相的唯一希望。
在这当中,李沧东不仅选择了日式仓房到韩国地方塑料棚的意象转变,包括日本社会中“毫无价值无人在乎的社会边缘人群”(即无用的仓房)的隐喻,也被合理与韩国青年的就业压力、阶级固化等现实问题链接起来。
镜头语言与台词表达上,《燃烧》也成功保留了村上春树特别的味道——当然,是掺杂了韩式风味的那种。
举个例子,乃们感受下:
当钟秀迎着阳光,对着窗外的南山塔释放自己的性冲动,当海美突然在夕阳下赤裸上身起舞,日式小说中晦涩且内敛的文字仿佛跃然屏上。
而仿佛城市猎人般于城市和乡间探寻追踪,并在萧瑟的寒冬里完成对“盖茨比”最后的行动的钟秀,又完全是李沧东式的影像风格。
都说李沧东的作品捧演员,作为大男主的刘亚仁也毫无疑问的吃到了这份红利。
《燃烧》为他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由散漫、青涩懵懂、痴情执着、歇斯底里等多元特质的角色,人物前后转变既明确又模糊,长篇幅的“压抑”让最终愤怒的爆发变得情绪张力十足。
放映过程中,刘亚仁的表演多次抓住了观众的情绪,截至到目前,他的水准在主竞赛所有男演员中也数得上号。或许,李沧东能让这位韩国85后一代男星在戛纳有所斩获。
看完小电君的评价,喜欢村上春树的朋友是不是感到些许欣慰,终于有部电影能把他作品改编的像模像样,既保留了原著精髓,又融合了个人风格。
但问题也来了,之前那些改编自他作品的电影,都输在了哪些方面?为何村上春树作为一位屡次提名诺贝尔奖的畅销小说家,会被电影界“忽视”如此之久?这么多年,才等来一部《燃烧》?
今天,小电君也打算趁着《燃烧》的热度,来回顾一下这些年来,村上春树作品艰难的改编之路。
《且听风吟》
1979年的中篇小说《且听风吟》是村上春树的成名之作。29岁的他凭着这部每晚在餐桌上奋笔疾书写下的这部小说,拿下了日本群像新人奖。
故事围绕着一个沉默寡言的男生视角展开,讲述他与朋友“鼠”和一个在酒吧遇见的女孩之间的情感。
作为一个业余写作者,当时的村上春树在这部小说中已初步建立了风格雏形,叙事松松散散,意象编织成网,对着读者当头罩下。
光摘一小段,就能感受到一股独特的气质扑面而来。
“在这个夏天,‘我’与‘鼠’疯狂地喝光了能够灌满二十五米长游泳池的啤酒,我们扔掉的花生皮可以铺满整个酒吧的地板,否则我们是不会撑过这个无聊的夏天的。”
在小说出版一年之后,就曾有导演想将其改编成电影。此人就是村上在早稻田大学的学弟大森一树。当时他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新导演,但出于对这部作品的浓厚兴趣,终于在几经协商后得到了作品的改编机会。
大森一树
大森一树极力在气质上贴合原著,在片中还原了不少原著中的描写。如刚刚提到的啤酒和花生皮,在电影中就直接以影像呈现。
因村上小说的叙事过于松散,大森一树在采访中曾讲述他借鉴了戈达尔1966年的一部老片《男性,女性》中的表现形式。在一个简单的故事中穿插多段互相交织的纪录片片段,以此来丰富影像内容。
但《且听风吟》拍出之后反响并不好,据说村上本人都不是很满意。
两部短片
在这期间,倒是他的两部短篇小说分别在1982年和1983年被山川直人改编成了不到20分钟的短片(《袭击面包店》和《遇见百分百的女孩》)。
其中,11分钟的短片《遇见百分百的女孩》可以称得上是村上春树改编电影的一个正面例子。想改编这篇小说,难度很大。小说不过两千字出头,就穿插着讲述了两段爱情故事;更麻烦的是,这两段爱情故事都是男主角一个人的臆想,几乎无人与他互动。
所幸山川直人的脑洞够大。
且来看他对下面这段描写的还原——
“我想和她说话,哪怕30分钟也好。我想知道她的一切,也想全盘托出自己。说完了这些,我们可以找地方吃午饭……弄得好,说不定还能同她睡上一觉。种种可能性在扣击着我的心扉。”
他用黑白照片+定格摄影的形式,让寂寞的男主角的脑内活动视觉化出来也妙趣横生。
在1988年,还曾有一部村上改编电影问世,那就是1988年的《森之彼向之侧》。影片改编自《去中国的小船》中的一个短篇《泥土中她的小狗》。故事讲述了一对男女在酒店偶然相识,女人给男人讲述了一桩古怪的童年往事。这部电影由曾执导《小津的秋天》的野村惠一导演,但如今已很难找到相关的资料。
《托尼瀑布》
2004年,村上春树终于又被拉进了电影界。这一次的挑战者是独立电影导演市川准。他选择的改编作品是村上2000年的短篇小说集《列克星敦的幽灵》中的一个阴郁的小故事。片名定为男主角的名字,托尼瀑布(又称《东尼泷谷》)。
故事讲述一个孤独的白领,无法接受患有购物强迫症的妻子死去的事实。他找来与妻子身材相仿的女人,让她来穿留下的大量衣服。
导演市川准找来尾形一成(曾在杨德昌的《一一》中饰演日本商人大田)来出演男主角,宫泽理惠出演女主角,还找来了坂本龙一担任配乐。
这部电影以其风格化的构图和娓娓道来的静谧氛围为人称道,获得了当年的第57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的评审团特别奖,也是豆瓣上村上改编电影中评分最高的一部。
此外,2007年还有一位美国导演Robert Logevall改编了村上春树的一部短篇小说《神的孩子全跳舞》。小说以1995年日本大阪、神户大地震为背景,写的是经历了地震后人们的心理变动。但这部电影在当年的CineVegas电影节受到了许多差评,看过的人也不多。值得一提的是,陈冲在片中扮演了独自抚养儿子的母亲,造型十分性感。
《挪威的森林》
《挪威的森林》是日本销售总量最大的书籍,据说平均每6-7个日本人就有一人有这本书。
有了小说的影响力,《挪威的森林》已是所有村上小说改编电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此外,它还获得了第五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摄影奖以及入围第六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然而,这部电影上映后也引发了争议,被不少观众批评为“毁原著”,豆瓣评分仅5.9,IMDb评分也只有6.4。
导演陈英雄来自越南,长片处女作《青木瓜之味》便一鸣惊人,拿下了戛纳“金摄影机奖”。此后还凭着梁朝伟主演的《三轮车夫》拿到了威尼斯金狮奖,是一位颇有个人风格的导演。他曾表示他的电影虽是拍摄越南故事,但并非取材于真实,而是在拍“自己内心模糊的感动”。
他曾在采访中提到自己是村上春树多年的书迷,光是为了用上甲壳虫乐队的《挪威的森林》原唱,他就与版权方周旋了一年多之久。
村上春树也参与了这部电影的剧本写作,如渡边为直子庆祝生日时直子说的“如果人能一直在十八岁和十九岁之间徘徊就好了”这句台词就是村上写的。
然而,这部电影上映后也引发了争议,被不少观众批评为“毁原著”,豆瓣评分仅5.9,IMDb评分也只有6.4。
说完这几部电影,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为什么村上春树的作品很难改编成电影呢?
小电君认为:一是小说本身注重意象多于故事,拍成电影很容易走向实验电影的路子,成为小众作品;二是村上春树的书迷很多,众口难调,导演很难平衡忠于原著和个人表达。
可以说,从《且听风吟》上映后的几十年中,电影人依然在摸索试探中改编村上春树的作品。
而《燃烧》的出现,或许可以给许多喜欢村上春树的电影导演一些启发。
/ MORE /
《江湖儿女》年内将映、诺兰再聊《蝙蝠侠》...戛纳故事太精彩
/ H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