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16亿票房
2019年第一季度内地总票房出炉——186.16亿,与去年同期破纪录的202.18亿相比下降了足足8个百分点。
其中,单月票房除2月份较去年上涨了9.5%外,1月和3月的月度票房跌幅均在20%以上。(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比票房缩水更为明显的是观影人次的下跌。2019年前三个月观影人次总计为4.77亿,较上年同期(5.61亿)减少了8400万,下降幅度达到15%。自2014年开始,观影人次逐年上升的趋势或将于今年首度逆转。
票房及观影人次下降的背后折射出中国电影市场发展怎样的趋势和问题?我们又应如何客观看待?
占比下滑17%
华语片怎么了?
2018年第一季度,国产电影票房达到创纪录的150亿元,占全国票房74.2%,较2017年同期增长了93%。
反观今年,第一季度华语片总票房为115.38亿,较去年下降了17%。其中,一月及三月的华语电影票房跌幅均达到了40%。
我们不禁要问,今年的华语片怎么了?
遥想去年,以《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捉妖记2》为代表的春节档影片在春节之后持续发力,第一季度联手拿下122亿票房,共同成就了国产电影的“春天”。
1月份上映的《前任3:再见前任》则凭借催泪度和话题度成功下沉,拿下19.41亿票房,文艺片《无问西东》也依靠影片质量意外成为黑马,斩获7.5亿票房。
今年春节档总票房较去年虽有小幅上涨,但除了一部《流浪地球》以影史第二46.5亿的成绩突出重围,其他国产片均显得后劲不足。
宁浩执导的《疯狂外星人》在预售阶段和档期前两日表现抢眼,但由于口碑未及预期,票房止步22亿。韩寒新作《飞驰人生》一路稳扎稳打,17.2亿总票房刷新了韩寒个人纪录,但与去年春节档的头部影片相比不算出众。
今年前3个月共上映国产电影74部,在数量上与去年的75部基本持平,但缺少《前任3》《无问西东》这样的爆款。
3月中旬上映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曾一度被认为有望复制《前任3》的奇迹,但由于影片后期争议性的口碑及新片的冲击,票房后劲不足,猫眼电影预测其最终票房或将难以突破10亿。
文艺片的处境则更加艰难。第一季度虽然有不少口碑上佳的文艺佳片上映,但票房均不温不火,难以重现《无问西东》的票房佳绩。
豆瓣评分8.9的《四个春天》票房仅1058万,7.9分的青春文艺片《过春天》票房不足千万,在柏林电影节斩获两项大奖的《地久天长》上映一周仍未突破5000万大关。
近日,《地久天长》导演王小帅在朋友圈的“花式营销”引发了业内不小的争议。之前《地球最后的夜晚》“货不对板”的另类营销,虽然收获了票房却牺牲了电影在普通观众中的口碑。“酒香只怕巷子深”的文艺片如何通过量身定制的宣传方式,触及目标受众并成功出圈是摆在创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其实,今年的华语电影在品质上并不逊于往年,甚至在题材和类型上更加丰富多元。
例如,春节档的《流浪地球》集中展现了中国重工业电影的技术水平,真正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动画片《白蛇:缘起》的4.5亿票房也让我们看到了优质成人向国漫的市场潜力。
在口碑逐渐为王的当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华语片票房下降仅仅是暂时的,好电影的春天并不会遥远。
观影人数下降
什么把观众挡在了影院外
今年第一季度观影人数较去年同期减少了8400万人次,下跌幅度达到15%,且三个月单月数据均不同程度地低于去年,观众整体观影意愿下降已成大趋势。其中,一线城市降幅最小,二线、三线、四线、五线城市均超过了15%。
究其缘由,高票价仍是主因。今年第一季度平均票价为38.8元比去年同期高出2.7元,其中,春节档所在的2月涨幅最为明显,平均票价上涨了4.3元,涨幅达到11%。
在小电君之前的调查中,不少观众反映春节档票价涨幅明显,有的二三线城市黄金时段场次票价达到80 甚至100元。
这直接“劝退”了不少对票价敏感的三四五线观众,这些观众更倾向于仅选择同档期中的一部电影择优观看,也导致今年春节档“虎头蛇尾”,总票房未能达到预期。
在之前的影院调查中,一位影院经理曾对小电君表示,在春节档等特殊档期刻意提高票价是一种短视的行为,不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也会给整个市场带来不良影响。
因此,在票补逐渐退潮的大背景下,影院应逐渐提升科学管理意识,有关部门也应尽快确立相关的管控措施,使电影票定价日趋规范合理。
另一方面,国产片缺少爆款也是观众不愿意走进影院的原因之一。从以下图表不难看出,三线及以下城市在国产片票房的占比远高于进口片,这些城市的观众更倾向于观看国产电影。以去年的《前任3》为例,在影片近20亿的票房中,三四线城市联手贡献了约50%。
而今年第一季度除春节档外,市场上缺少三四线观众喜闻乐见的国产商业片,这也是导致他们观影动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窗口期缩短
流媒体冲击院线?
所谓电影的“窗口期”,在国内的语境中一般指的是电影从院线上映到登陆视频网站、付费电视的时间间隔。随着国内视频网站的崛起、话语权的逐渐提升,这一“窗口期”正在不断缩短。
周星驰新片《新喜剧之王》在春节档上映35天后就以单片付费观看的形式登陆优爱腾等网络视频平台。
虽然影片的院线票房仅有6.24亿,远低于预期,但网络上线首日就收获了全网1.2亿的播放量。目前,电影在腾讯、优酷、芒果TV三大平台上的累计播放量已超过2.5亿次(爱奇艺不显示播放量数据)。
不仅是《新喜剧之王》,《神探蒲松龄》《疯狂的外星人》《一吻定情》《“大”人物》等影片也纷纷选择在下映第一时间登陆网络视频平台,以谋求线上收益的最大化。
在票价不断攀升的背景下,随着窗口期的不断缩小,对于一些对视听效果要求不高的小体量影片,观众很有可能会选择在短暂等待后,以更低廉的价格在网络平台观看电影。而随着网络剧集、网络综艺的崛起,视频网站付费用户数量和粘性不断增加,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观众的观影习惯。
不仅是国内,院线与流媒体平台之间“窗口期”的不断缩短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大势所趋。如何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为大银幕电影买单,对影片质量和影院服务无疑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电影市场在经历了几年“粗放型”增长后,发展已日趋平稳和理性。第一季度票房小幅下跌的背后,我们更应看到华语电影品质的整体提升:《流浪地球》迈出了中国重工业科幻电影的步伐,《地久天长》等优质艺术片扩大了华语电影的国际影响力,《过春天》《老师·好》等高分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后IP时代”青春片不唯流量,回归创作的初心。
这下降的16亿可以看作市场转型的信号:在逐渐走向“口碑为王”的电影市场,耕耘创作、提升电影品质才是吸引观众走进影院的根本路径。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电影真正的春天就要来了。
/ 行话前期回顾 /
/ H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