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O.思维丨寻找真正的东方神韵
“泰禾中国院子”
“绿城桃李春风”
“融创桃花源”
“蓝城春风十里”
…
现如今“ 中式院子 ”住宅已经火爆全国,中式审美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参与其中,使得“中式”已经成为可以与“ 西式 ”相抗衡的一种空间美学倾向。与“ 中式院子 ”一起蔓延全国的还有文旅小镇项目。
有故事的小镇(来自小红书:空气贝儿)
这些小镇难免都和中式风貌结合在一起。M.A.O. 在成功操盘拈花湾的禅意风貌后,面对正在全国设计建设的30余个小镇项目,如何因地制宜找到东方建筑的神韵,同时又能得到广大青年消费者(文旅项目目标客群)的认可,成为在建构层面上最核心的问题。
图片来自回形岛
丨 希 腊 风 与 哥 特 风 丨
说起“ 西式 ”,一定要谈希腊。这个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小国,虽然不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但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黏合了三大洲的远古文明,间接启发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如果说没有希腊,就没有罗马,没有罗马就没有欧洲,这是一脉相承的文化发展路径。
希腊雅典卫城遗址
希腊风的建筑体系是从“ 柱式 ”开始的。由于当地气候干燥,日照强烈,光影变化丰富,直接激发了人们对形态的敏感性。希腊丰富的雕塑艺术也许也能印证这一点。当地石材资源丰富,加之很早就具备了滑轮吊车技术,建造高大的石材建筑成为可能。
希腊雅典卫城遗址
柱廊并非为了围合什么,撑起一个有顶的空间,形成丰富的光影,作为信仰的场所,成为建筑的终极目标。在此基础上,“ 柱式 ”成为了审美的重要元素,极大地繁荣起来。
光影导向的柱式发展(古罗马遗址)
哥特,是来自欧洲北方的“ 蛮族风格 ”。罗马在继承了希腊的文明之后,始终遭受着来自北方“ 法兰克人 ”的攻击。罗马帝国的分裂,神圣罗马帝国的一片混乱,导致北方文明也逐渐地羽翼丰满起来。
哥特风格教堂立面
建筑上,“ 哥特风格 ”也与此时诞生。受北方阴雨和潮湿天气影响,对建筑的光影变化无法要求很多,但是建筑内部希望可以更加明亮。因此,产生了早期的“ 框架结构 ”,建筑有“ 骨架拱 ”支撑,结构体系被极大地缩减,建筑的高度也突破了极限,超过百米的教堂建筑也成为了可能。
德国科隆主教堂
与冷酷的外表截然相反的是内部明亮温暖的空间,这些都得益于开窗面积的增加。包豪斯式的现代主义创新,是否也借鉴了哥特思想,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丨 中 式 的“ 虚 实 ”丨
了解了西方文明的根源和发展,我们才会知道中国文化的高明之处。首先来看哲学和宗教。与西方宗教“ 历史型 ”的人物传记和道德说教相比,东方的宗教是直奔主题的,佛教追求的是“ 人的自我觉醒 ”。并且,“ 儒家 ”和“ 道家 ”的思想,分别从人与人的交往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解释了更深层次的哲学问题。
图片来自回形岛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 老子《 道德经 》第十一章 )
老子(传说画像)
“ 空 ”才是建筑真正要追求的目的。建筑所塑造的是空间使用的可能。多么伟大的东方智慧。东方建筑是“ 谦卑 ”的,不与自然相抗衡的,人与自然是应该和谐共生的。西方则不同,其早期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两个体系,人需要征服和改变自然,这也反映到西方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也正是由于这种二元思想的铺垫,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极为开放的研究态度,直接促成了“ 启蒙运动 ”在欧洲大陆上的兴盛发展。与此同时,东方文明对人与自然统一性的一元认知,直接导致了对自然界探究的回避和畏惧,这也是后期东方文明衰落的原因。
“空”的哲学观念
还原东方建筑文化的根源,可以提炼出几个要点:
一、“ 虚无 ”:空间中“ 空 ”的理解,这也是东方“ 院子 ”文化的一个诱因。
二、“ 谦卑 ”:即便是材料上,也宁愿用可以自我“ 降解 ”的有机材料( 特别是木材的使用 )。并且,建筑的尺度都与环境有所呼应。
三、“ 屋顶 ”:它是中式建筑的核心体系。
东方建筑文化意境
中式屋顶意境(图片来自回形岛)
丨 从 屋 顶 到 屋 顶 丨
“ 虚无 ”和“ 谦卑 ”在前文都有所描述,属于哲学体系在物理层面的映射。而“ 屋顶 ”体系其实是真正的“ 东方神韵 ”,是形态层面上的直观感受,这才是本文的重点( 抱歉,圈子绕得有点大 )。我们说过希腊风是柱式,哥特风是框架式。从审美角度看,都是为了体现建筑的高大气魄和超凡尺度。在这一点上,中式传统宫殿建筑也有类似的企图,但有所不同的是,被强化的是巨大的屋顶。
故宫建筑群(图片来自回形岛)
从审美角度总结,“ 西式 ”的柱廊和哥特的拱券,全部强化的是“ 竖线条 ”,而“ 中式 ”的屋面体系始终强调的是“ 横线条 ”。虽然,这样的总结未免有些太武断,但是,可以更明确地了解到其中的区别。作为横线条的“ 屋面 ”自然就成为了“ 中式 ”审美的核心要素。
江南水乡建筑(图片来自回形岛)
《 营造法式 》(宋)、《 工程做法则例 》(清)和《 营造法原 》(吴)是三部重要的中国古建筑文献。其中,对于建筑造型分类上,都提到了以屋面形式为分类依据。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屋面是中式建筑的核心元素。“ 屋顶的水平特征和屋檐下的空间连续性 ”是莱特从日本建筑中学到的精华思想。这同时也是中式建筑的核心理念。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莱特作品)罗比住宅
回到小镇营造的主题上,东方建筑的神韵落在了屋顶体系。屋顶左右着整个小镇的风貌。我们不谈屋顶的形制(庑殿、歇山、攒尖等等),换个角度来看材料。屋面材料分为两个大类:人工材料(黏土瓦、金属瓦、水泥板、塑料、玻璃、膜结构等等)和天然材料(茅草、木板、树皮、石板等等)。在这个维度上,屋顶在风貌的构建上,产生两个不同的取向。
庭院与屋顶
一是:
以传统的形制和天然的材料相结合,
最有“ 儒释道 ”哲学理念,
最有传统风貌。
新锐建筑师的实践
二是:
以简化的形制与人工材料组合,
可以产生现代感的体验,
但并不违背传统的东方哲学观。
新锐建筑师的实践
在天然(传统)和人工(现代)两个坐标间画条直线,中间的刻度取值就依据项目情况了。理论上有无数的可能性,但,不应脱离这个坐标系,这个屋顶的坐标系。
在小镇构建层面上,
“ 从屋顶开始,又在屋顶上结束。 ”
M.A.O. 实践案例
丨 拈花湾 · 禅意小镇 丨
(天然传统类案例)
丨 庐山归宗 丨
(天然传统类案例)
丨 绿地香港佛山拾野川 丨
(人工现代类案例)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