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 哲学教育 - EP07

2017-02-27 01哲学团队 哲学园

置顶哲学园  好文不错过

往期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知识论 - EP01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形而上学 - EP02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伦理学 - EP03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 美学 - EP04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 宗教哲学 - EP05

无睡意哲学 | 甚么是:  X的哲学 - EP06


無睡意哲學課 

BEDTIME PHILOSOPHY

香港01哲学授权发布

原文链接:

http://philosophy.hk01.com/無睡意哲學/41430/甚麼是:哲學教育---EP07


甚么是:哲学教育 - EP07

01哲学团队

哲学从古希腊开始萌芽,传承至今已超过三千多年历史。这门古老的学科在现代社会依然能够存活,而且不断创发出新生的思想。


参考台湾大学哲学系杜保瑞教授所说,哲学教育是一个「哲学家的创造活动」与「人类心灵的哲学需求」的中间环节,有针对性的哲学教育,才能使那些伟大思想家对人类存在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进行反省的深刻用心真正公诸于世。但「哲学教育」的机制仍然非常重要,比如说,假如有人想把边沁和弥尔的功利主义思想发展以及批判教给一个孩子,给他们几本书和几页PPT是无法解释清楚的。也许,他们最后只能介绍一下Trolley Problem(注一),来符合小孩的思维模式。因此,哲学教育是个从序渐进的过程。


哲学家们在学院

 

假如一个观点独到、理据充分、创造力极强的哲学家,无法清晰表达思想,那么他的哲学对于人类社会与哲学发展也是没有贡献的,而学府,往往便是他们表达思想的第一站。这也是为什么从古到今,各大驰名中外哲学家或多或少都与「教育」二字扯上了关系。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的「雅典学派」(Athens School),虽那时的学院和现今的有所不同,但当中所强调那种透过争辩讨论,继而互相学习的原则,现今也依然保存。

 

到了现代哲学思潮,笛卡儿、休谟、鲁索、康德等,正职都是教师,「兼职」才是哲学家。甚至后来在巴塞尔大学任教的尼采,弗莱堡大学校长海德格以及曾在巴黎高师任教的沙特、梅洛庞蒂、傅柯等,他们总是同时处理教育与哲学。

 

在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实哲学与教育无可割舍。换言之,哲学必须要有讨论或是传授的开放性面向,这是一门不停互动才能产生的学问。哲学家通过出版、讲课等形式来把自己的哲学思想变成普及化,传授给学生与大众——在某种意义上,当我们受到某种思潮影响时,代表该哲学家的思考与教育能够传播到我们身上。

 

学院内外的哲学教育

 

只是,当「学院内的哲学教育」承担了大部分社会期望以及人类理想,就衍生了一个问题——到底在学院体制外,还有没有哲学家思考的空间呢?同时,长期深锁学院之内的哲学,是否已经彻底的僵化、停滞了?我们经常会用「象牙塔」形容高深莫测的学府。在象牙塔顶端的教授们,处理问题的方法对于学府之外的人们来说就好比是天书。这样也产生了学府和大众似乎迈向二元对立,塔外的人觉得学者曲高和寡,塔内的人则觉得他人没有学术根基就满口狂言。

 

当哲学面临这种情况时,或许「社会参与」或是「公众普及」的哲学是一种较具舒缓作用的调和剂。近年越来越多人喜欢挂在嘴边的法国高中哲学考试,以及最近在台湾开始慢慢兴起的高中哲学科目都开始倾向于「公众普及」的哲学教育。在这种风气之下,哲学不像是一门专业技术,学生无须一定要搬出某某主义、某某学派、某某哲学家的头衔出来引经据典,而是可以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是他人、社会的生活经验去帮助他们回答「道德信念是否建基于经验?」、「人是否永远知道自己追求甚么?」这种传统的宏观哲学问题。


除此以外,普及性的艺术沙龙、政治活动甚至专题讲座,也都是进行一种潜移默化式的哲学教育,在面向没有哲学根基的大众时,作为哲学家的讲者们首先要考虑的是怎么样用最容易入口的话题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带出哲学概念,这即是「普及哲学」的体系。而且在回答观众或学生的问题时,尽量放下分析和欧陆哲学的枷锁,少引经典,多讲实例,哲学家们的思想或许就有了一种更适合大众的教育方式。


哲学之于个人

 

哲学所能带给我们的,是在思考训练之后,能够具有独立面对问题、批判思考的能力。思考能力不仅是所有人面对社会议题时必需的能力,也是能预先准备人生往后可能遇到的困难。在中西并重这一最为理想的哲学教育历程中,所有参与其中的学生、大众都能够汲取中西方不同思维方式的优点,援为己用。说起来,香港的通识教育的初衷本该如此,但无奈在高压以及功利的强迫之下,通识教育就变成了背诵新闻、死记理论和机械式分析的产物,与本来那种开放、自由、思辨的普及哲学所拥有的氛围越走越远。

 

然则,哲学除了学院以外,仍有许多学习的方式。比方说买书,比方说上网看知识型影片(比方说01哲学,哈哈)。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提出解决纷乱局势的一份答案,让百姓能活得更好,体制更为无暇。而在如今这种乱局以下,要是有越多人学习哲学,城市的想象与实践也许就能更为强大。

 

注一:关于Trolley Problem,中译为电车问题,由菲利帕福特(Philippa Foot)于1967年首次提出。大意是:假设你驾驶一辆自己无法使其停下来的有轨电车,即将撞上前方轨道上的5个检修工人,他们根本来不及逃跑,除非你改变轨道。但是,备用轨道上却有1个人,那么,是否可以通过牺牲这一个人的生命而拯救另外五个人?(来自维基)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