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大S为什么不能闪婚?
三天了。
还没从大S再婚的震惊中缓过来。
之前她和汪小菲离婚,我写过一篇《大S是娱乐圈爽文女主吧》。
现在我只能说,爽文也不敢这么写。
和前夫离婚106天,在三八妇女节当天宣布和20年前的恋人结婚,全程保密,连徐妈和小S也是官宣前一晚才知道。
大家感到震惊,无非是因为大S打破了人们对中年离异女的刻板印象。但,比起质问“为什么会这样?”,更值得反问的是“为什么不能这样?”。
大S从来不是婚姻失败、需要同情的弱者,也不是受了伤就没有勇气再爱的人。
而人们长期以来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给她的行事作风蒙上了一层稀奇的色彩。
国产剧对女性角色的塑造也存在类似的偏见,是时候打破偏见了。
“女性形象”最糟糕的国产剧,叫做《娘道》。
这部2018年的“乡村中年玛丽苏”,还在宣扬100年前的封建糟粕。
娘道不是我们理解的母爱,而是一位母亲对于生儿子的执着。
故事发生在民国。女主身世坎坷,嫁入大户人家后,连生三个女儿,招娣、盼娣、念娣,因为没生出儿子,她不停地向丈夫和婆婆道歉。
孩子出生难产,产婆问她是保大人还是保孩子,她斩钉截铁地选择保孩子:“我这条贱命算什么!我一定要给继宗生出儿子!”。
丈夫被人害死了,她还在强调肚子里的第四胎一定是儿子……
整部剧从头到尾都在还原和赞颂“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没有传达出任何批判和反思,女主对于迫害自己的人,选择包容而不是抗争,她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心甘情愿的生育机器……
这种又蠢又坏的三观,连《中国妇女报》都看不下去了。
文艺作品如果没有批判的反映现实,只能让落后思想不断被复制传播,失去对公众的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就这,还是收视冠军……
电影《小妇人》中,抗拒婚姻的女主角对母亲说:“我厌倦了人们说女人只适合谈情说爱。”
“恋爱脑”是影视作品塑造年轻女性最常用的标签,女性的人生选择永远围绕着爱情。
学习是为了谈恋爱,工作是为了谈恋爱,什么不合常理的操作,都能用“爱情的力量”解释。
女性角色的“个性特征”宛如电脑程序自动生成。“傻白甜”等同于笨手笨脚,等同于“情绪化”,等同于“没有脑子的正义感”,而这些特质被定义为“可爱”“真实”“善良”。
打着“大女主”旗号的作品,“女性意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女性奋斗”基本是幌子。
“大女主”的“大”,要么靠编剧写的逆天人设,女总裁、白富美、贵族、无所不能的“仙女”。
要么是霸道总裁从天而降,女性角色的事业成功离不开男性的帮助。
大女主哪怕再强,也有可以给男性表现机会的低级弱点,例如娇气、怕虫子、生活白痴、不会做饭等等。
这些作品传递出的价值观是:撒娇女人最好命,“美强惨”才能惹人怜爱。
从外形来看,女性角色的审美逐渐单一,迎合“好嫁风”,白幼瘦占据主流。
为了维持美貌,主角哪怕睡觉也不卸妆。
对女性容貌羞辱和年龄羞辱的情节屡见不鲜。
《玉楼春》中有赤裸裸的外貌歧视,辣目洋子的角色是“东施效颦”讨丈夫欢心的丑角。
《咱们结婚吧》中,长成高圆圆这样也要为嫁不出去发愁,还要被长相寒碜的男主diss成豆腐渣。
胖女孩除非逆袭变瘦,否则不配被爱。
对外貌的严苛,从角色延伸到女演员身上。
长相不够美的,被骂不够资格演“小三”,因为“小三一定是靠美色上位”。
女演员稍微年纪大一点,就只能演婆婆妈妈的角色。
这类角色通常形象单薄,发挥空间有限。
批量生产的“奇葩妈”和“恶婆婆”,都是增强戏剧冲突、给主角添堵的工具人。
相比永远都要“年轻貌美”的女演员,男演员”至死是少年”。
能演姐弟的,演母子。
能演父女的,演恋人。
这些难以察觉的性别偏见被“赏心悦目的颜值、高大上的职业、爽文剧情……”包装成糖喂给观众。
大女主说到底是玛丽苏的分支,缺少“女性意识”尚能理解。
而那些号称“女性主义视角”、或者由女性编剧的作品,依然难以摆脱男性凝视。
冯小刚的“女性群像剧”《北辙南辕》由女性编剧。
剧中王珞丹饰演的女强人因为婆婆在自己难产时跟医生说“保大人”感动不已,原谅了婆婆平时对她的百般刁难。
被PUA太久,连自己基本的生命权也要感激别人的施舍?
这两年,关注女性原生家庭的题材层出不穷,可惜很多都是虎头蛇尾、后劲不足。
前期大篇幅铺垫女性角色的困境,最后以女性角色的妥协结局。
《都挺好》中,受尽原生家庭伤害的苏明玉原谅了伤害自己的家人,为了照顾父亲辞去工作。
《安家》中,好不容易和原生家庭决裂的“扶弟魔”房似锦还是把弟弟接到了城里,带在身边一起创业。
电影《我的姐姐》的编剧回应结局争议时说:告诉女性应该怎么做,是不公平的。我们一直强调支持,而不是支配。
话说得没错,但“以爱为名”美化现实,寻求虚假的和解,只能制造廉价的感动。
虽然很多剧集在性别议题上做的还远远不够。
令人欣慰的是,良性的改变正在发生,如今国产剧中的“女性意识”越来越强。
去年的女性群像剧《爱很美味》和《我在他乡挺好的》,都比较真实的呈现了都市女性生存处境和困惑。
都市情感剧《小敏家》中,中年离异女性也能不顾世俗眼光,勇敢追求爱情。
沙雕甜宠网剧《我的巴比伦恋人》正视女性的欲望,探讨成长中缺失的“爱的教育”。
今年开年的《江照黎明》,是国产剧较少涉猎的反家暴题材,现实力度深入人心。
2022年,还有一大批同类题材在路上。
是否会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女性形象。
拭目以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