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绝色美人,被毁了
两周前,我写了杨洋的新剧《特战荣耀》。
有人留言,期待我评价《且试天下》。
《且试天下》跟以往吐槽的古偶没多大区别,还不如导演和制片人的狗血八卦精彩。
杨洋的戏路和表演方式,和《特战荣耀》没什么区别,还是演一个有颜有钱有权、人设逆天的bking,甚至没能提供任何新鲜的槽点。
当全网猛吹杨洋的颜值洗刷了被“古装丑男”荼毒的古偶时,倒是女主角赵露思引起了我的注意。
都在骂“古装丑男”,怎么古装女主也越来越“丑”了?
《且试天下》是“男女双强”人设,讲述一个绝世玛丽苏和一个绝世杰克苏相爱的故事。
赵露思扮演的女主白风夕,和杨洋扮演的男主黑丰息并称“天下第一高手”。
白风夕武功高强、性格酷飒、容貌“风华绝代”。
而赵露思天生肉脸,是甜美可爱路线,和“风华绝代”四个字不沾边。
邻家小美女强行扮演大美人,选角不符,心理落差大,自然显得“丑”了。
这里讨论的美丑,是放在整个娱乐圈的标准下,演员外形条件与角色的适配度。
像赵露思这样尬演大美人的例子不少。
去年年底的《雪中悍刀行》,稚气未脱的李庚希扮演倾国倾城的女主姜泥,遭到全网吐槽。
还有李易峰版《诛仙青云志》,杨紫出演冰山美人陆雪琪,脸上满满的硅胶塑料感……
于正版《神雕侠侣》,陈妍希出演小龙女,喜提外号“小笼包”。
唐艺昕出演《独步天下》的女真族第一美女。
吴谨言出演《朝歌》的“红颜祸水”苏妲己……
冒着被群嘲的风险也要演,她们到底图什么?
如今当红的85花,杨幂、刘诗诗、唐嫣等人都是靠古偶“发家”,古偶早已成为女明星晋升一线流量花的“必争之地”。
不管花旦还是青衣,不管适不适合古装,人人都想来古偶分一杯羹。
靠《你好,旧时光》走红的李兰迪,在《梦回大清》留下“企鹅滑翔”的黑历史,身材被嘲到现在。
周冬雨“下凡”出演仙侠剧《千古玦尘》,颜值不如配角张嘉倪,三金影后也逃不过被嘲的下场。
选秀艺人转型演员,也偏爱自带书粉的古偶。
但舞台上魅力四射的爱豆依赖妆造和氛围,古装剧分分钟暴露颜值短板。
除了女演员的个人选择,从更广阔的层面来看,古装女主的颜值下降,反映了大众审美和社会心理的变化。
以赵露思、袁冰妍、谭松韵、杨紫等人为代表的新生代古装小花,大多是清秀可爱、亲和力十足的小美女,长相偏娇憨可爱、幼态,颜值比上一代的大美人林青霞、张敏等人逊色很多。
这是因为古偶的女主一般是玛丽苏,女性观众需要从她们身上获取“代入感”,男性观众则需要从她们身上获取“可接近和得到的感觉”。
大美人太有距离感,只可远观,因此被现在的古装剧抛弃了。
古装美人的消失,最直观的反映,是古装剧的审美降级,是“古典美”的消亡。
大美女不一定适合古装。
哪怕“颜值过人”的迪丽热巴,由于长相太西化、棱角多、气质硬朗,有点男相,她的古装很挑造型。
《烈火如歌》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AB也是这样,现代装大美女,古装也好看,但没有惊艳感。
江疏影,现代装是成熟干练的御姐,穿上古装一下老了十岁。
倪妮也是古装比现代装逊色的类型。
除了演员本身的气质,妆造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千篇一律的审美、粗制滥造的制作抹杀了“古典美”。
曾经很火的韩式一字眉。
死亡芭比粉口红和眼珠子快要溢出眼眶的美瞳。
高度磨皮和美颜滤镜。
“浴袍风格”的白衣和披头散发的“现代化”造型。
木讷呆滞的盲人式演技,也是“古典美”的杀手。
例如《镜双城》的陈钰琪,长相挺适合古装,却是个“木头美人”。
那标准的古典美人到底是什么样?
首先是脸型大气圆润,五官小巧,量感轻,比较分散,这样才有“留白”的效果,给人想象空间。
比较典型的古装美人有刘晓庆、陈红。
她们面部饱满,线条偏柔,气质温婉,是没有攻击性的美,和现在流行的锥子脸和立体五官差异较大。
古装美人的精髓在于一对纤细的柳叶眉,和一双含情脉脉、柔情似水的眼睛。
国内影视剧的“古典美”巅峰,当属87版《红楼梦》。
选角还原度高,妆造用心,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记忆点,人均大美人。
弱柳扶风的林妹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
“罥烟眉”是什么眉?
为了还原抽象的文字描述,化妆师杨树云在剧组读了七遍《红楼梦》,揣摩人物特征,查阅了一堆古籍资料,甚至跑到西湖边观察柳树的小嫩芽。
最后设计出一个往下走的、柔软的、稀少的灰青色八字眉,这才有了“我见犹怜”的黛玉。
宝钗作为大家闺秀,书中对她的描述是“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
杨树云给宝钗设计了“裸妆”,眉形自然柔和,妆感轻,符合宝钗喜素净的个性,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感。
王熙凤的“柳叶吊梢眉”,杨树云参考的是电影《乌鸦与麻雀》中侯太太的形象,高高吊起的大弧度眉形,展现了凤姐雍容华贵、不怒自威的气质。
为这部剧做的妆造,杨树云写出了一本书《装点〈红楼梦〉》,试问现在有几个化妆师能做到?
说到底,美是需要时间打造的,美人的消失背后,是“匠人”的消失。
在如今浮躁的影视圈,大家都想挣快钱,没有几个演员会放弃一个爆款剧本,反思自己“适不适合”某个角色,也没有几个影视从业者有时间慢慢打磨作品。
慢工出细活的“古典美”在追求快节奏的市场中格格不入,在各种粗制滥造的流水线作品中,古典美学一再被亵渎。
如果任由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劣币驱逐良币,或许有一天古装剧会消失,我们只能在过去的经典作品中回味这个剧种的辉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