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北外滩 | 河滨大楼上的解放军
▲悦读+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中,点击报名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滨大楼楼顶作为上海的一个重要制高点,塔楼中曾经驻扎着一支解放军。对此,河滨大楼的老居民们是记忆犹新的。
张以晶在《河滨大楼忆旧》一文中写道:“50年代时,为了应对可能的空袭,曾经在大楼屋顶,驻扎了一个排的解放军防空部队,大概有三、四门高射机关炮,通过718室外面走廊的窗口,可以看到机关炮的四联式炮管,平时是用炮衣盖着的。部队的营房,就是屋顶塔楼中的8楼一套公寓,这个套型还有9楼,仅此2套。念小学时有个同学家住9楼,曾经到她家客厅里的学习小组做功课,因为是塔楼,四面有窗。部队每周有一天,在营房客厅里放映电影,向居民开放,当时尽是些孩子去凑热闹,地方不大容纳有限,连演多场,仍不能满足孩子们的需求。8楼、9楼是没有电梯通达的,要从7楼718室外面公共走廊凸出部位,一个弧形楼梯上去。记得为了看电影,我也去过一次,楼梯上挤满了大大小小的孩子,等在门外排队,挤得水泄不通,大呼小叫的,我到最后也没能挤进去。唯一一次进解放军营房看电影,是上227室幼儿园时,由老师带领我们去看的,我还依稀记得看的是王心刚主演的《寂静的山林》。”
▲北苏州路400号河滨大楼门厅(秦战摄)
凡是住过或去过河滨大楼的人,都会有一个深刻印象,即大楼的走廊特别狭长,光线不足,又无廊灯,格外幽暗。在上海市银行博物馆馆长黄沂海记忆里,河滨大楼是他幼时与小伙伴玩捉迷藏的地方:“大楼过道,狭长,蜿蜒,昏暗,幽深,神秘而恐怖。读小学时,很多同学住在这幢大楼里,有一回我和同学在过道玩‘捉迷藏’游戏,仿佛遭遇‘鬼打墙’,怎么也找不着出口。至今想来,仍有几分后怕。”河滨大楼是高级知识分子荟萃之所在,黄沂海回忆童年去河滨大楼同学家时,至今感慨不已:“同学当中颇多高知家庭,我在同学家里第一次喝可可茶,第一次走打蜡地板,第一次看到电视机,好像在放朝鲜电影《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河滨大楼内狭窄深邃的走廊(秦战摄)
生于河滨大楼,长于河滨大楼的作家徐策,以河滨大楼及楼里的人物和故事为原型创作了长篇小说《魔都》,以文学作品形式保留了独特的记忆。正如徐策所说:“河滨大楼像上海许多有历史感的公寓大厦一样,见证了沧桑巨变,宠辱不惊。寓居其间的人们,在时代大背景下则是沉浮荣枯总关情,福祸相倚,顺逆互伏,上演了一幕幕悲喜剧。我要做的,只是把曾经发生、正在发生、将要发生的故事原原本本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往期推荐
文章来源:爱上北外滩系列之《河滨大楼》,熊月之主编,有修改。
作者:彭晓亮
讲述人:小薇
编辑:葛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