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WE 智能家居展观察与思考(下)

EICO EICO 2023-09-24

上篇跳转入口


下篇:
观点1:智能音箱承载大部分交互
    增加音箱的用户占比,即增加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时长
观点2:家电的融合形态创新
    低关注与高关注
    很多家电都可以隐藏起来
    屏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对镜面的交互创新
观点3:竞争可以是低科技的、低维度的
    向下兼容的用户增长机会点
    用户行为转变产生的跨维度竞争
问题与思考
    厂商理解与实际用户需求的偏差
    语音助手的稳定性
    数据安全和隐私界定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
  • 家居场景中大概率最终存留一套控制中枢;

  • 音箱与语音智能助手绑定;

  • 对于家庭购买第一个智能音箱后,更小几率会选择该音箱生态外的智能家居产品。

当用户熟悉了音箱的语音命令之后,就很难再回到屏幕交互。
在用户熟悉了智能音箱带来的联动操控效果之后,更大概率是继续购买支持该语音助手的硬件。

增加音箱的用户占比,即增加消费者与品牌的互动时长
消费者对于智能家居的语音助手选择一般是两种:
  • 购买全套智能家居,用户行为自然汇集到该品牌的控制中枢上(通常品牌会有自己的语音助手);

  • 购买不同品牌的不同家居硬件,通过软件汇集到一个控制中枢,用户行为自然汇集到该控制中枢的语音助手上。

对用户来说,最后留存下来的语音助手是高频次交互入口,当第一次选择并购买智能音箱时,某种意义上是默认选择了语音助手的方案。
在家居场景下,用户交互一旦全部被“语音+智能音箱”截流,硬件有几率会沦为无品牌属性的功能产品

硬件有几率变为纯功能产品 © EICO
和互联网产品中有所不同,在智能家居场景中不是所有家电硬件都需要持续被关注,在硬件产品形态层面,会因功能类似产生更多形态融合的创新空间。

低关注与高关注
如果对比水净化器和冰箱,你会发现不同的家电在用户关注度有着完全不同的关注曲线。

低关注与高关注产品对比 © EICO

水净化器就是典型的低关注度家居产品,买来之后,以隐形的方式存在。只要工作正常,用户分配的注意力都是浪费。但冰箱就是高关注度产品,每次使用都会要有交互操作,甚至消费者会想要冰箱提供更多数据信息,如食材的临期提醒。

很多家电都可以隐藏起来
家居产品们在保留基础功能的前提下,在形态上做减法,有助于降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关注度,而专注在产品使用的交互上。

Nest Wifi 既是路由又是音箱,可以多台联动,扩展双重功能的使用空间和距离 © Nest

宜家×Sonos 相框式音箱(图中黑色画布):是音箱,也是壁画 © IKEA

屏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
与屏幕绑定的是两套信息系统:消费类信息、控制类信息。AWE 2021 中能观察到,消费类信息堆叠严重干扰了用户的注意力
有较为深度的智能家居用户告诉我们,在熟悉语音操作之后,用户的全部操作几乎都是通过语音助手,而非屏幕,甚至会觉得“掏出手机然后打开 app 的那两步都会觉得很多余”。

对镜面的交互创新
让所有家电带上屏幕看起来似乎不是特别好的解决方式,但镜子除外。用户在镜子前天然会关注较多信息:衣服、搭配、肤色、化妆、动作。用智能硬件的角度去看,镜子天然属性是:无延迟的摄像头感知、无延迟的实时反馈显示。
对于厂商来说,在用户投射关注的场景下显示增强信息意味着极大的产品机会,例如下一步行为的关联信息、实时行为信息的增强显示等。

AWE 2021 中的健身镜产品,可以从 app 中选择播放课程,跟随锻炼,随时验证自己的动作是否标准 


对于家居厂商来说,真正的产品竞争不仅仅是在购买的那一刻,而在最初的尝鲜消费就已经开始了。而对于用户来说,智能未必就是高科技、黑科技,也许没有网关、没有Wi-Fi模块的硬件,同样可以提供智能、实用的用户体验。

向下兼容的用户增长机会点
空调伴侣产品,可以让非智能空调变为智能硬件。
在新旧家居物品、硬件更迭的过程中,如何让“旧”家电拥有新的智能能力,本质上是硬件智能的向下兼容
用户在这样的迁移过程中,用较小成本体验到了智能,也获得了对品牌的积极认知和更大购买概率。因此对于厂商们来说,如何赋予非智能设备以新的通信能力、如何让非智能设备的数据更加透明和及时,这些都是值得考量的产品创新命题。在研究中的用户访谈中我们也发现,最早开启智能家居的购买驱动可能只是为了让台灯控制更方便,类似这样非常小的需求点。

用户行为转变产生的跨维度竞争
洗手液的竞争,可以变为智能家居耗材的竞争。有时候产生竞争关系的未必是同领域品牌,在不同关联维度上,同样可以产生交叉的竞争关系。

自动洗手机,让原来的用户行为从“按压”变为“靠近” © 米家

用户无需再关注哪种品牌的洗手液、洗手皂,而是转变为购买哪种洗手机品牌的补充装。一旦用户行为从主动按压变为伸手,用户也无需关注洗手液瓶按压设计。
用户使用产品行为的变化直接影响购买决策



看完 AWE 2021 也会自然地产生很多问题和反思,主要是三个细节:

厂商理解与实际用户需求的偏差
虽然我们看到了很多碎片化屏幕及屏幕交互的出现,但有些产品体验下来,会觉得繁琐,甚至与实际的使用需求有一些偏离。主要原因可能是产品功能是通过想象和堆叠推导,而非通过用户研究得出
例如该油烟机的旋钮交互。在现场操作的时候,我甚至产生了迷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功能放到了这么小的一个旋钮里面?甚至我只是为了一个定时闹钟的功能,要左右选择先找到闹钟,再去设定时间,在可视空间只有一个小圆形的屏幕上设定不同层级菜单的交互,对用户来说产品易用性较差。

油烟机的屏幕旋钮交互,现场感受有一些繁琐

语音助手的稳定性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误触发过语音助手的尴尬,或者语音助手完全不响应、响应错误的情况。
由于家居环境的特点,语音助手打通和连接了众多家居硬件,相应的就产生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触发场景。但如果出现一些误触发情况,用户该如何应对?语音助手的安全边界该如何界定?在现场并没有看到太多功能介绍。

数据安全和隐私界定
在用户访谈中,我们和深度用户卷卷曾聊到一个家居场景的隐私问题,即用户的家居数据安全和隐私该如何界定,以及如何保护。
本文观察多数是基于家以内的空间,但目前大多数人群几乎时时刻刻与居住的小区发生关联,居住社区是更大范围的亲密空间。在这样的空间内同样会产生各种需求和数据,就衍生出数据安全问题。

用户卷卷曾提及自己所在小区的物业为了方便管理,要在小区门禁处安装带有人脸识别功能的机器。她回忆当时第一反应“那他们岂不是都知道了我所有的朋友和家人分别是谁?这些数据会被如何保管和存储?”。
同样,我们在 AWE 2021 中看到的众多产生大量数据的产品,如带摄像头的电视机、带摄像头的门禁监控、支持人脸识别的门锁、监控睡眠数据的床垫。虽然都是为用户需求打造,但数据层面的安全如何保证,对用户来说同样也隐含着一些潜在需求。

长远来说,我们相信智能家居厂商们在之后会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毕竟家居智能的最终目的,是让每个人拥有更加舒适、便捷、也保留足够隐私与安全的生活体验。

全文完。

参考:
  • The Verge 《Inside Ikea‘s big bet on smart home tech》

  • IKEA《All-in-one digital for Ikea suggests recipes based on leftover ingredients》

  • CincyRovers《How to use the Pivi Pro System in the 2021 Land Rover Defender(Applicable to ALL JLR Products)》

  • 智能家居深度使用用户访谈

  • AWE 2021 现场拍摄


撰文:
- EICO上海合伙人与创意总监 范志鹏 Terry
- EICO 商业策略分析师 刘少鹏 Sheldon




相关案例


中梁地产 × EICO,智慧社区研究与定义


Aqara × EICO,智能家居体验设计




更多深入一线


特斯拉与自动驾驶体验流研究


Hims & Hers 与健康类品牌研究


Oatly 与燕麦饮品品牌研究


Costco 与零售模式研究


日本医疗研究系列



与EICO取得联系:
邮箱:service@eicoinc.com
电话:010-64938322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