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顾 ▍名师楼读书会第十二期12月25日《蒋勋说宋词》(有视频)。

2016-12-31 读书会 名师楼




我们常常会忽略一件事,

就是记录一个时代的文学

往往不见得

一定是我们认为的那个文学形式,

有的时候它会是另外一种文学形式。

宋词是那时候的歌曲形式。


蒋勋



当西方的新年遇见中国宋朝,我们在名师楼的“明德”教室,在圣诞节这天,用分享诗词这样一种东方的方式,度过了不一样的节日。


书友们沉浸在一首首诗词中,围绕书中的主题和每个人的读书心得展开了讨论和发言。还是温暖的老地方,聚集了许多的老朋友,也来了许多新朋友。满满一个下午,我们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意犹未尽,当诗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后,生活就真的可以过的诗意盎然。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h0361yihzk3&width=500&height=375&auto=0名师楼读书会第十二期《蒋勋说宋词》精彩花絮



 

@林薇教育

词是诗歌的一种。随着词的发展,经柳永、苏轼,词的题材逐渐扩大了,至辛弃疾达到高峰,词成为和诗歌同等地位的文学体裁。

 

我们人生路上几乎所有的心志和情感,都被宋词细腻真切地吟咏出来。宋词给我们一个晶莹剔透的精神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的心也变得柔软起来。

我们在遇到宋词的前后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篇小令,才共六句,但读起来好似一幅图画,画面中还有主人与侍女的对话,并且还交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其中又有很生活化的关心和表达。

 

词中的“雨疏风骤”,词人说看到窗外起了风下了雨,而我们,会去听雨滴落的声音吗?你能听到什么不一样的声音吗?当有一天,等你和你的心达到同一节奏时,你就明白了雨声中包含的意义是什么。

 

沉浸在宋词的天地里,我们细听风声雨声,静看花开花谢,品味生活冷暖。

 

我还想和大家聊聊苏轼,谈到苏轼,我觉得大家可以了解到他所创造的一个文学风格。蒋勋老师在书中说道:“文学史上的苏轼是以一种开放的心态,一种开阔的个性,树立起自己的生命典范的。这个生命典范让你知道其实文学重要的是活出自己。”

 

活出自己的真正的生活状态,也与蒋勋老师的美学观念“美是回来做自己”一致。尽管苏轼的人生道路并不平坦,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后,他依然能放下以往的一切,写出《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等佳作。

 

在《定风波》中,苏轼感慨道“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多么旷达的胸怀。生活的本真,就是看清生活后,做一个笑对人生风雨的达者,勘破人生晴雨的智者。

 

而在苏轼的《蝶恋花·春景》里面又有着中国文学里少有的一种活泼俏皮的美学经验,而这个经验在一个严肃的父权的男性文化里,是非常难出来的,但是苏轼做到了。这种真性情,这种自我调侃和自我解嘲,大概只有苏轼才有。

 

诗人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在自然景物之上,这就是诗歌带给我们的,让我们感受到我在生活中,生活中有我。宋词给我的一种感觉就是,在宋词中与生活和解。词人把丰富的情感注入最简单平淡的文字,给人塑造了一种深远的意境。读罢宋词,词尽意未尽,再看生活,词在生活中。

 

@蓝苹果(文创咨询)

很高兴在圣诞节这一天,用这么东方的方式和大家一起度过。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大美宋词”,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分享我所认为的宋词的美。

 

格律

我们常说“诵唐诗,唱宋词”.

宋词,它的每句的不同字数和音律切换,使得它的节奏律动的层次与丰富,不像唐诗的严谨,较多是无言和七言。

唐诗的格律结构是理性严整的,讲究韵律,节奏和谐,语言精美;而宋词更多的是表现出一种自然生长的韵律,它的格式较为自由,长短参差的句式、变化多端交替迭代的格律和音韵,以达成音律的美,没有严格的格式。

 

内容

唐诗往往是用来叙事的,里面是有故事情节的,每一句诗都有表达所表达的场景故事。而宋词,因为是歌词,所以没有具体的指向,它有一个词牌名,表达的是一种感觉一种状态,而不是具体指一个具体的场景。唐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而宋词在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描写美好爱情、相思离别,像苏轼的《蝶恋花》里的“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但其中也不乏和国家、和人民命运紧紧联系着的词。

宋词用一个个字或词组合成内容让人看起来觉得是一幕幕真实的生活画面。

 

情感

宋词善于使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手法,宋词的美美在哪,美在它的情感。在宋词里最经常呈现的是“多情”“深情”等词汇,每一首词中,都有一个令人涵咏不尽的故事。


文风

唐诗是一种贵游文学,让人读后有一种华丽大气深远的感觉,唐代讲人与天地,比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而宋词更突显人本主义,宋词更接近普通人,它讲人和物,宋词中描述很多生活中的普通事物和情感,见微知著,从精微、细节和平实的地方去表达人的情感。

 

 

最后,我想用王国维《人间词话》里人生三境界来作为我分享的结束。他从几位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几段名句来讲人生的三个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我的理解是在这个境界里,你活在繁华中时,很难对生命有什么领悟,因为太忙碌了,但是当遇到一些挫折时,才会开始思考人生,但对人生还是迷茫。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一个思考、执迷的过程,为了心中美好的事物去奋斗的过程,即使自己消瘦了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都会经历的过程吧。


@大红袍编辑

我读《蒋勋说宋词》的时候,最大的感触是我们要深入到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去读这本书,诗词内容的不同,都是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关系的。

 

最精致的生活在宋朝,宋词、宋瓷、宋窑等宋代的文化遗产至今都是后人难以超越。当读到唐诗时,很直观的感受是一种壮观辉煌、慷慨激昂的感觉,但是读宋词时的感觉是一种内收的感觉,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我喜欢欧阳修的作品,他的词是在写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像《醉翁亭记》,他醉于山水美景中,醉于生活乐趣中。



@高立(国企)

对于王国维说的人生三境界,我还有一个自己个人认为的第四境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我认为,这可能也是人生的境界之一,从少年不知愁滋味到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转变历程,是一种感慨一种豁达,一种不需要言语表达但是都能理解的共鸣感,这就是所谓的成长,所谓的懂得。



@唐(文秘

高中时期开始,我最喜爱李清照的词,当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时,我就会在她的词中找到疏解。宋词婉约的表达方式,把我们心中皆有但是又没办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字表达出来。

 

比如读到柳永的《望海潮》,我就特别想到杭州去看看词中所描述出的繁荣、壮丽的景象,感受词人当时在怎样的心境状态下写出这么的美好场景。

 

诗词的魅力之一就是会吸引我们去探寻其中所描述的场景,置身其中,去感受不一样的体验。再忙碌的时候,你都会想到到外面的世界去走走,去大自然去感受各种美好的场景。



@至简(教师

我想和分享的主题是:请找到生活中的诗心。

 

从小到大,我们为什么会在唐诗宋词中找到共鸣?

小时我们看到月亮时,就会想到“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表达;

我们长大后经历失恋时,就会想到李后主说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当你想到这句,你会不禁感叹,对于愁,还有比这更到位的表达方式吗?

我们外出旅游时,身处大漠之中,看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时,感觉就像香菱学诗一模一样,是那种几千斤橄榄在口中挥之不去的厚重感,诗歌的表达看似很平凡的表达,其实令人回味无穷。

 

可是,为什么今天的我们写不出这样的诗句?也许是因为通讯技术、交通技术的发达,间接地使我们对生活的敏锐度降低,所以我们很难写出像柳永所说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当春天到了,我们也很难有“连天芳草”的体验。

 

我们在宋词中与很多细腻的小情绪相遇,我们在宋词中找到了自己的诗心。人要变得细腻、敏感起来,去感受春天的气息、春天的香味,而不是因为通讯交通的便利,就忘记了相思离别离愁的情绪,要找回自己的诗心。

 

禅宗里有一种与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类似的表达:“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一个从单纯看世界,到迷惑彷徨,再到返璞归真豁达的心境变化,也是我们人生经历的过程吧。

 

 

@天路客(诗人)

我小学五年纪懵懂的时候开始接触宋词,到今年五十岁,人生一路跌跌荡荡起起伏伏,我一直用读诗写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经历人生的起伏后再来读宋词,会有一种别样的体验。

 

对于宋词,除了蒋勋老师在书中分享的诗作,我还想向大家推荐另外一位词人蒋捷的作品,比如《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化抽象的时光为可感的意象,以两种植物的颜色变化来具体表现时光的流逝之快,多美的意境啊。还有《虞美人·听雨》,在词中,从少年到壮年到而今,我们看到了作者从少到老在环境、生活、心情各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人到一定的年龄,经历的一些事后,对于宋词会有别样的一种体会领悟,虽然每个人都不同,但都能在诗中找到自己的共鸣。人在世上匆匆走过几十年,只有留下的情是永恒的,留在文字中流传后代。



@绰绰

朋友聊天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说,我们要多看些中国的东西,多听东方的声音。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曾说过:“如果可以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

 

宋朝在唐代的繁盛之后,宋朝人的思维是活跃的,他们把很多繁杂的东西去到极精简,保存自己生命中最必须的东西。中国的宋朝在非常长的一段时间都被不同的文化名家有着不同的解读,你也会想知道生活在当时的人是怎样的一个感觉。

 

宋朝的苏东坡,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但是他始终是处于一个愉悦的生活方式,而且他的生活方式至今还在影响着现在人。我们的生活在前行的过程中,都是一直在修行,只到某一天顿悟,修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生而为人,作为一个自然人和社会人是有着不同的思考和需要面对的,当我们扮演着“自然人”的角色时,我们想做什么都可以随心而行;但当你需要面对这个社会时,随着我们与周围发生各种各样的来往,我们每个人做为社会人的要求远远超过了做为自然人的要求。就像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他承担了一个国家的使命,他需要做的东西就更多,而不仅仅只是承担一个诗人的角色,所以你在他的诗词中能看到不同的情感和经历。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自由、最富足的时代,宋朝社会自由,个性舒展,民生富足,文化昌盛。而我们读宋词,最终也将回到自己完美人格的塑造,我们在接触历史的时候,学习古代美好的时候,应该立足于当下,思考该用怎样的方式去完成自己。



 


◎小花絮

 

在美好的的读书分享交流过程中,书友曾恒为大家演唱《月满西楼》

 

歌词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特别感谢本期志愿者


签到 @木木学长

主持人 @林薇

录音整理 @Emon

摄影记录 @李伟亮

视频整理 @李伟亮

 


◎特别感谢


名师楼为读书会的书友们提供交流场所

 

 


◎想要加入名师楼读书会吗?


我们不仅每月定期举办读书会,还经常举办各种美育公开课、沙龙和派对哦。


请打开朋友圈添加微信号en784935220为好友进群,我们的招呼语是“四时读书”。期待你的加入!










整理:名师楼编辑部

图文来源于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查看:

1.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十期10月30日《蒋勋说唐诗》(有视频)。

2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九期9月25日《无关岁月》(有视频)。

3.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八期8月28日《孤独六讲》(有视频)

4.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七期7月17日《此时众生》(有视频)

5.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六期6月5日《蒋勋破解梵高之美》

6.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五期5月8日《生活十讲》,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反映文化的本质。

7.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四期3月27日《美的曙光》

8.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三期2月21日《美,看不见的竞争力》

9.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二期12月26日《品味四讲》

10. 回顾 ▍蒋勋美学福州读书会第一期11月21日《舍得,舍不得。带着金刚经旅行》




全民美育

名师楼是多元的文化艺术场域,集合了美好的希望与乐趣,我们通过传家课堂、创想课堂、少年人文研习、沙龙、读书会、国际游学等展现和诠释传统文化、应用艺术与生活美学。这里是一个提供由心灵至专业知识的多元学习中心,一个汇集学术交流、设计创意的跨界交流平台。


合作 | 投稿 | 发布 请留言

欢迎分享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