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前教育宣传月丨游戏者无为

2017-05-29 黄进 幼儿教育杂志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获取更多专业信息...



当今,儿童游戏的价值几乎不会受到任何怀疑。我们从各种教科书和著作中得知,游戏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能够发展儿童的社会能力,能够完善儿童的情感和人格。


“游戏应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这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信条。



因为游戏能够促进儿童发展,所以我们要运用游戏去促进儿童发展。这个逻辑本身没有问题,然而现实情况让我们不得不警惕:


★ 我们在口头上越来越重视游戏,在行动中却越来越忽视游戏了。


★ 我们年复一年地举行各种赛课活动,把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当作优秀教师的主要才能;


★ 我们将儿童自由的游戏视为可以随意调整的活动,时间也可以随意占用;


★ 我们将儿童游戏区域当作儿童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场所。


之所以产生上述现象,恰恰是因为我们推崇游戏主要基于它对儿童发展的价值,而不是基于尊重和理解儿童的需要。也就是说,我们把游戏的价值工具化了。我们是因为游戏“有用”而重视它,而不是因为它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命。



对于儿童而言,游戏不是什么意义深远、价值非凡的活动,它仅仅是好玩。儿童本能地需要它,天然地从中得到无穷的愉悦和满足。儿童从来不去想能够从现在玩的游戏中学到什么,得到什么发展。如果你非要他们去想,他们也许什么都想不起来。


事实上,要儿童想这个问题对于儿童来讲本身就是荒谬的,然而教师会考虑这个问题。教师会特别重视去考量儿童游戏是否有一个知识、技能上的结果。当现代心理科学将很多评量转变为种种数据和表格时,游戏为儿童带来的发展似乎至少要被人即刻观察到或有所显示,才能得到肯定。


一方面我们越来越推崇游戏,一方面孩子的游戏自由度越来越下降,这看上去是矛盾的,但恰巧是互为因果的。我们越是重视游戏对于孩子发展的可见的结果,就越是会将游戏朝这个结果去推进。


因此,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场景:


★ 在孩子游戏开始时,教师会特别强调:你要想好怎么玩,玩什么。


★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会急切地教孩子:你应该这么玩,不要那么玩。


★ 在孩子游戏结束后,教师会热衷于询问:你学到了什么?以后你应该怎么做?



记得在童年的时候,谁这样对我们的游戏指手画脚,我们会不欢迎他;谁指望我们通过游戏去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我们会拒绝与他游戏;谁总是要求我们在游戏之后反省过程中的种种得失,我们会觉得索然无味


我们曾做过一个调查,让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欢的游戏。有趣的是,在收集到的三百多幅作品中竟然没有一个教师的形象,出现得最多的是他们自己和伙伴,除此之外还有父母甚至宠物。


也许这个结果可以有好几种解释,但至少使我们充分意识到:我们没有做好孩子的玩伴。


是我们已经遗忘了童年?是我们不够尊重和理解孩子?还是无法摆脱现代社会给予我们的无穷无尽的紧张和焦虑?


这里面原因很复杂。作为教师,我们内心其实有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教育问题往往不是教育自身的问题,而是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不能单靠教师的力量,孩子不自由也许同时就是教师不自由的反映。


然而我们还是要时刻记得:作为一个孩子,游戏是他的天堂,是他的家园,是他的田野,唯独不是他的教室。他是一个无为者。无为而无不为,才是游戏的价值。

配图/网络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