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月:绘画是内心自由求变是永恒创新

康荦 北京青年周刊 2024-01-25

黄月

1960年出生于中国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2000年创立全新油画体裁——黄月花鸟油画;2014年创立全新视感的彩墨花鸟画。2014年胡润艺术排行榜前百位画家,被评为当代具有油画和中国画创作能力且具有市场价值的四位画家之一。2017年被意大利总统授予骑士勋章、勋位。现任:美国亚洲文化艺术基金会主席(American Asian Culture & Arts Foundation)、世界华人艺术委员会主席(WORLD CHINESE ART COMMITTEE)、世界名媛组织主席(Global Celebrity Women)。



“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只是面对同一天地和自然的不同表达,而色彩的象征意义来自于人性共通的感知,是可以跨越地域和种族的。人的精神意识如同色彩,具有色彩表达的万象性和万向性,没有边际,无穷无尽。我的绘画主导思想和艺术追求,是绘画艺术能给予人精神的慰藉。我认为,精神与灵性的圆满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人对色彩的感知印象,可以赋予人的精神无我、无他、无物的慰藉,使之进入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黄月如是说。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立的画科,花鸟画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14 年,黄月创立花鸟彩墨画。在保留了中国传统绘画样式(绘画作品的诗、书法、印章、留白等艺术)特征的同时,将油画的色彩语言和中国水墨绘画的技法相融合,以鲜明的绘画语言,注重色彩在宣纸上的情绪表现力,创造出了一种色彩层次丰富 , 独具视感魅力和个人艺术风格的彩墨绘画。


2000 年,黄月创立花鸟油画。在此之前,东西方油画艺术作品中能见到的对花鸟的描写,多以人物画的背景出现,或者是静物绘画,或者是为了表现自然状态下的花和鸟。而黄月花鸟油画与这些花鸟画有着本质的不同。黄月的花鸟油画不是为了表现花鸟,而是借以花鸟为画面的主体元素 , 以其具有鲜明个性的形式绘画语言来表现人的精神、思想情绪以及对环境的主观感受,其观念、表现形式与传统中国花鸟画不同,与西方传统油画的表现技法、内容和观念也不同,是一种具有全新视觉感受的油画新体裁。


《栖鸭听虫》

我近期创作的彩墨画《栖鸭听虫》,是将石头、林鸭、荷花和昆虫作为画面的主题元素,林鸭站在山石上,看着荷花莲蓬上的秋虫。这是一幅表现秋池的绘画,但画隐含着两层境界:一层是“孤山远寺玄池色”,在远山的孤寂中看水,想象水池中映现出的虫鸣花艳的秋景;一层是“湿风乱草虫嘘翕”的秋塘。秋风萧瑟给人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一种是超然面对四季的轮回,顺应自然的变化;一种是哀叹将要到来的满目萧瑟颓败。


《无怨东风》

十八罗汉图《无怨东风》,这是我的彩墨绘画中第一次将罗汉人物与山石、荷花、昆虫放在一起来表现。罗汉在中国传统绘画和宗教绘画中都是重要的题材,我画罗汉,首先考虑的是如何用一个新的表现形式来体现唯我的绘画追求,营造出一种新的视感。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于古人关于东风的诗句:“东风夜放花千树”、“东风渐绿西湖柳”、“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晖”以及 《红楼梦》中“千里东风一梦遥”。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人在不同的状态下不同的心境。

人的心境和精神可借助东风来比喻抒发,但东风却无法改变一个人内心的喜乐悲苦。

黄月的花鸟油画中,淋漓大胆的色彩既有中国画中大泼墨的韵味,又有着西方油画的细致入微,二者相互照应,让其笔下的荷花或是翠鸟跃然纸上,灵动非常。以花鸟自然为描绘对象,实质却是在表现人的精神与情绪,以意造象,象随意生。墨骨西蕴,自成一体的黄月花鸟油画给世界画坛带来了巨大惊喜。

自 1978 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之后,黄月数十年笔耕不辍,师古而不泥古,将色彩这一国际通用的绘画语言发挥得淋漓尽致,他将西方绘画的色彩和语言与中国画的意境相融合,将东方意境深远、充满禅意的艺术语言,转化为全世界都能读懂的色彩语言,将中国花鸟画推到了世界画坛的崭新高度,受到了中西艺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极大认可。

中国国家画院、钓鱼台国宾馆、全国政协、中南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中心、人民大会堂、洛克菲勒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巴菲特,以及数十位国家政要收藏了黄月的作品,他还成为洛克菲勒家族百年来唯一一个专门举办个人画展的亚洲艺术家,荣获美国国家文化艺术委员会颁发的“杰出艺术成就奖”、世界卓越华人金像奖、意大利共和国骑士勋位……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突出贡献。



Q-北京青年周刊

A-黄月


色彩可以跨越地域和种族


 Q  您被评价为最具有中国画和西方油画创作力的画家之一。您怎么看待这两种创作媒介的区别?

A  中国画和西方油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绘画,使用的材料不同,在表现技法和效果上也完全不同,也因此有着完全不同的发展脉络。我认为,传统油画最大特点是调动全部的画面,通过色彩和场景的设计来表现一个有限空间内的主题故事;传统中国绘画则是在一个有限的画面上,营造无限的想象空间,其中花鸟绘画不仅具有鲜明的外在样式(诗、书、画、印),以“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来展现人的情绪和精神,这是西方绘画所没有的特征之一。


 Q  您的很多作品都是以荷花为主题,荷花给予了您怎样的创作灵感呢?

A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荷花的寓意和象征有很多,我更在意荷花所具有的天上地下的两层境界,一个人如果不能在污泥浊水中竭尽全力去奋斗,又怎么可能会有出水灿烂的一天。荷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情有独钟的一种植物,我选取荷花作为我的绘画题材,一个重要原因是荷花在国际文化中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的标识感。


 Q  您的画作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写意感,又有西方油画色彩鲜艳夺目的视觉效果,您是如何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的呢?

A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东方与西方的文化只是面对同一天地和自然的不同表达,而色彩的象征意义来自于人性共通的感知,是可以跨越地域和种族的。人的精神意识如同色彩,具有色彩表达的万象性和万向性,没有边际,无穷无尽。我的绘画主导思想和艺术追求,是绘画艺术能给予人精神的慰藉。我认为,精神与灵性的圆满是审美活动的最高境界,人对色彩的感知印象,可以赋予人的精神无我、无他、无物的慰藉,使之进入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


 Q  您如何看待当今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A  中国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的传统文化包含了多民族的文化融合,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整体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历史悠久而且生命力最顽强的文化,在国际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以适合国际间交流的方式和语言来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也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在绘画中不断颠覆自己


 Q  您又是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下的绘画语境相结合的呢?

A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内在的精神支柱和思想基础是在顺应自然的“变”中不断变化而发展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哲学家庄子在《庄子·山木》中用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都是变化的,而宇宙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变是一种发展,变是一种创新,变是一种深藏不露的智慧。传统文化不能在僵化中存在,被僵化的文化必然与时代脱离、与当下艺术语境不符。绘画是内心自由的一种艺术表达,是必须顺应自然和时代发展的。我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寻求和探索符合时代的绘画语言,求变创新。


 Q  您的作品总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动致美。日常生活中,您会如何获得创作灵感?

A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独立的画科,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花鸟画虽然以花鸟自然为描绘对象,实质却是在表现人的精神与情绪,以意造象,象随意生。我的绘画创作灵感来自于天赋,来自于以超然的心境从人和自然中的领悟,来自寻找能带给人精神慰藉的色彩,来自于对人和物不断变化而引发的思考和觉悟。


 Q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您出生于北京,您觉得北京这座城市对您的创作有着什么样的影响?

A  北京是个大城市,具有大城市赋予的大视野和大格局,这会让人洗涤出更开阔更包容的胸怀,认知高了才有力量跳出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是需要自信的。


 Q  您现阶段的创作状态如何?您如今的创作状态与青年时期相比较,有什么变化吗?您有没有独特的创作习惯?

A  年轻时灵感一来就急匆匆开始绘画,缺少深入的思想过程。岁数大了,创作经验多了,灵感闪过之后会沉下心来思想。

我喜欢在绘画中不断颠覆自己,我将此视为一个艺术家的创造力,所以失败的多,满意的少。我喜欢在绘画的状态中放空头脑,顺从内心的感觉而画,随心所欲的画。

 Q  对年轻一代的画家或者正在学习绘画的学生们,您有什么寄语吗?

A  绘画艺术的核心价值是创新。

绘画创作不要被各种规矩和观念束缚,艺术思想不能僵化。表现上一定是思想在前,技法在后。要有自信,穷其一生去寻找属于自我的艺术表达。



文 康荦

编辑 韩哈哈

人物摄影 解飞


相关阅读 & 近期热点

黄觉:深刻的,还是一晃而过的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赵佳丽:不定义美丽 不定义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2年6月15日  黄月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黄月:绘画是内心自由求变是永恒创新

康荦 北京青年周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